胡惟庸做了哪些事?他是如何将自己与丞相制推向终结的?
2021-05-26 14:24:14 胡惟庸 朱元璋

  说到胡惟庸,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1380年,朱元璋做了一个重大决定。

  他以谋反罪名,诛杀了宰相胡惟庸和他的党羽,同时裁撤了中书省和丞相。至此,从秦朝以来实行的宰相制度被彻底废除。

  说起废除宰相,人们都会想到胡惟庸,想到他一步步把自己和丞相制度推向了终结。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image.png

  被推上斗争风口浪尖的胡惟庸

  明朝建立不久后,淮西与浙东两大集团的斗争愈发明显。一边以李善长为首的,跟随着朱元璋从老家起义的人,一边是刘伯温为首的,朱元璋智囊团的人。

  眼看刘伯温的浙东集团,占据了上风。李善长为了让自己躲避锋芒,选择了一个接班人,这个人在后来明朝的政坛,掀起了一圈圈波澜。他就是胡惟庸。

  胡惟庸是李善长的老乡,很早就追随了朱元璋。后来,他成为了宰相并且顺利地搞垮了刘伯温和他背后的浙东集团。

  就连胡惟庸都觉得,自己胜利了。但实际上,并不是他比刘伯温厉害,也不是淮西比浙东强。这背后都离不开幕后推手:朱元璋的努力。

  此时朱元璋想要解决的,不只是淮西或者浙东,他要对抗的是几年年来的丞相制度,他希望可以进一步地集中手中的权力。他想要实现这一切,就需要打破两大集团之间的平衡。

  而他之所以选择胡惟庸,是他足够好被控制。

image.png

  认不清形势,最终给朱元璋做了“嫁衣”

  可惜,胡惟庸并不知道这一切。他还停留在自己搞垮刘伯温和浙东集团中沾沾自喜。他沉浸在自己是淮西集团的功臣,就连李善长都要敬畏自己几分的景象中。

  掌握大权的胡惟庸,越发疯狂。他排挤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甚至开始挑战朱元璋。一些给朱元璋的奏折,他会先拦截下来,处理过后再递上去。

  1373年,胡惟庸把另一个丞相汪广洋给排挤走了,开始了长达7年的大权独揽

  在这7年时间里,胡惟庸作恶不断。为了扩充自己在朝廷中的影响力,从而形成对朱元璋的制衡。胡惟庸还把李善长拉下了马。

  然而,一切终究是善恶有报。

  一次,胡惟庸的儿子不幸坠马,死于路过的马车。于是,胡惟庸一气之下就杀了马车夫。这件事情传到朱元璋耳朵中,朱元璋对胡惟庸说了一句杀人偿命。

image.png

  这一句也让胡惟庸吓得身体发抖。接下来发生的一切,也让胡惟庸真正断送了自己的生命。

  1379年,占城国派使节前来进攻,而胡惟庸却没有向朱元璋报告。朱元璋知道后,积蓄多年的怒火终于爆发了。他叫来负责此事的相胡惟庸和汪广洋。

  本该虚心认错的胡惟庸,再一次错失了补救的机会,他把锅甩给了礼部,礼部也不认,就互相推诿。结果朱元璋下令,处死汪广洋的一干人并囚禁了相关的官员,彻查背后的前因后果。

  第二年,涂节告发了胡惟庸的种种做法,说他有谋反的举动。朱元璋直接下令处死胡惟庸。

  朱元璋为何要忍胡惟庸7年之久?

  朱元璋是个性格粗暴的人。他决定的事,几乎没有人能改变。建立大明王朝后,他对许多功臣都非常的心狠手辣,稍微有一点不合他的心意,他就会大开杀戒。不过,为什么在胡惟庸问题上,朱元璋却忍了他7年?

  因为,朱元璋的目标,是胡惟庸背后存在长达上千年之久的丞相制度。

image.png

  从秦朝建立了统一王朝开始,皇权与相权成为了一直在博弈中的一对关系。为了解决这样的矛盾,历代皇帝煞费苦心,想要削弱相权。但与此同时,如果所有的权力都归到皇帝一人,皇帝又会有很大的负荷。

  如何平衡,是历代君主面临的一大难题。朱元璋也不会例外。不过朱元璋与前代君主不同的一点是,这一次他非常的决绝。他要彻底让分散自己权力的相权消失。

  正所谓“欲擒故纵”。朱元璋故意看胡惟庸,爬上丞相的宝座后,不知收敛地如跳梁小丑般表演,只为收网的那一刻可以全盘拿下。从这一点来看,虽然朱元璋是个草根皇帝,但确实很有头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