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为秦国带来了什么?秦国的社会结构有着怎样的变化?
2021-05-30 09:40:51 秦三世 秦二世 秦始皇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秦朝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万事万物的发展都讲究因果关系,对于秦朝的灭亡来说,更是如此,并且呈现出的是多因一果的结局。

  具体表现在秦二世而亡,与统治者的保证、经济结构的分散、政治势力的缺失以及社会结构的不合理等等都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

image.png

  今天将从其社会结构角度入手,分析秦国的变化以及在变化之下产生的影响,众所周知,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事情的发展总是有两面性的,也正是因此,秦国的社会结构逐渐从“橄榄型”转化为了“哑铃型”。

  “橄榄型”代表这个国家的中产阶层人口数量占比较大,而富裕与贫困两个阶层的人数较少,简单来说就表示了社会发展趋于稳定。

  主要体现在国家的政策规划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有好处的,能够顾及到大多数人,还有一种原因就是中产阶层相对来说有较强的调节作用,能够缓冲社会中的利益冲突。

  而“哑铃型”则代表这个国家的中产阶层人口数量占比较小,贫富两极分化情况严重,相应而言缺少稳定调节,所以自然会加剧人们的矛盾。

  一、战国初期中产阶级的构成

  1、 商人群体与低级官吏

  秦穆公时期的商业受到了重视,在这一阶段已经建立成了商业区,并且货币也已经出现,即使商品经济的地位并不是主导,但这不妨碍其发展,不过只有在城市才能进行商品交易。

  到了秦献公时期,国内各个地区都能够进行商业活动了,所以说这些为数不多的商人在此期间得到了发展,经济地位提升。

  低级官吏指的是那些斗食以下的人,能够养活五口之家并且还会有节余,因此同样是中产阶层代表。

  2、授田方式下的农民

  商鞅变法中提到了对田宅方面的改变,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耕种国家土地,按时上缴地租,从而形成了佃农群体。

  这时候的秦国整体发展还算不错,百姓的赋役也算不上很沉重,因此这些农民有足够的空余支撑自己的发展;

  二是免除一部分人的劳役与兵役,使其来到秦国垦荒,这样自然就构成了拥有小块土地的自耕农群体,国家对其管理非常严格,因此粮食安全以及税收增长不再是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一小部分技术高超的手工业者。

image.png

  二、商鞅变法后造成的转变以及影响

  1、军功爵制的双刃剑

  最主要的体现在于对那些立有军功的人给予很大的奖励,相反若是你没能立下军功,那么将会失去很多权力,在王室身上体会更加明显,若是没经过军功评价,将没办法进入宗室谱籍。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只要你能够努力耕种,并且成为收获颇丰的人,就会免除掉徭役,而且也可以通过农战的方式立下军功,以此获得田、宅甚至家臣的赏赐。看似为其提供了便捷,但大多数人的生活却因此受到了恶化,逐渐落败成无产者。

  2、农民赋役加重

  商鞅变法还有一点对于农民来书致命的变革,那就是加重了赋役,具体表现在政府在征收土地税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头税。

  这就意味着田租要按照土地数量上缴,户赋要按照户口上缴,对于没有土地的人来说更加头疼,他们也必须服役。

  劳役与兵役的负担也很重,当时规定只要年满十七岁的男子,就有义务承担劳役和兵役,除此之外,本地和外地的徭役都不会减少。长平之战爆发的时候,年满十五岁的男子就有随时为国出征的义务。

image.png

  3、重农抑商、土地私有

  如果说之前的商人还算中产阶层,那么商鞅变法后的商人就已经沦落为低级阶层了,仇商排商的现象非常明显,一切有关商业的活动都受到了抑制,不仅如此,就连娶商人之女为妻也会受到惩处。

  地位的地下变现得也很明显,在徭戍方面与罪犯处在同一等级。秦始皇三十一年,土地私有化的现象得到了承认。

  自此之后地主阶级开始不断扰乱市场,土地兼并现象严重,越来越多的人被迫失去了土地甚至沦为奴隶。

  商鞅变法的推行导致国家内部社会结构的变化,在沉重赋役的打击以及土地兼并现象的发生之下,秦国越来越多的人沦为了低级阶层代表。

  贫富差距逐渐增大,“哑铃型”社会结构发展到了巅峰。面对这种情况,大部分的贫困百姓只能够通过暴力手段改变命运,所以才会爆发战乱,加速秦朝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