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苏麻喇姑养大的胤祹,一生过得有多幸福?
2021-06-01 11:09:04

  康熙朝后期,朝中出现了九王夺嫡,从老大到老十四,九位天潢贵胄你争我夺,前次写老五胤祺时已经说了,老六、老十一是早逝了,而老五、老七和老十二的确是没有参与到这场夺嫡之争。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胤祹生于康熙二十四年,年龄并非是他没有参与夺嫡的理由,他后面还有两个弟弟不也参加了,老十二之所以安然度过这场大风波,靠的就是他的处世哲学,从后来的经历反观其人,老十二是个“难得糊涂”的人,他有时候确实有点糊涂,但他在面对大风波前始终保持定力,最终与母亲安享天伦,母子二人都是老寿星,这在清朝可真是太少见了。

  被玄烨的额涅养大的皇子

  胤祹的母亲姓万哈氏,名妞妞,她的父亲拖尔弼是个中下层的小官,初入宫时只是个宫女,在同日同批入宫的这些宫女中还有一位乌雅氏。

  定妃,万琉哈氏。事圣祖为嫔。—《清史稿后妃传》

  虽然是同日入宫,而且都是宫女,但是万琉哈氏可是不能与乌雅氏相提并论,人家在康熙十七年就生育了皇子胤禛,随后先后晋封为德嫔和德妃,位列四妃之三,在十年之内生育了六个子女,可谓盛宠一时。万琉哈氏可就逊色太多了,直到康熙二十四年才诞育胤祹,她这一生就生了老十二一个孩子,而且直到康熙五十七年万琉哈氏才得以封嫔,这几十年她都是个没有名位的庶妃,乌雅氏轻松达到的地位,她足足又多用了近四十年。

  或许正因为万琉哈氏出身不高且地位不显,康熙帝将老十二交给了苏麻喇姑抚养,而且此时孝庄太皇太后还在世,此事也极有可能是她希望给已经年老的苏麻一个依靠为她安排的。苏麻喇姑是孝庄太后的侍女,在清初纷繁动乱的局势中陪伴着孝庄太后一路走来,深受康熙帝尊敬,这位年长康熙帝近四十岁的女子被康熙帝尊称为“额涅”,这个词在满语中是母亲的意思。

  在康熙四十四年,留守北京的皇子呈报苏麻喇姑病危时,于奏折上称呼其为“苏麻喇妈妈”,“妈妈”在满语中并非母亲的意思,而是奶奶,连皇子都要称呼她为“妈妈”,足见苏麻在康熙帝心中和康熙一朝的地位。胤祹自幼长在苏麻喇姑膝下,对这位奶奶感情很深,自然也受到了她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对他一生的意义太重大了。

  康熙帝对老十二这个儿子是相当喜爱的,他对老十二的认可大致可以区分为两个阶段,其一就是年少时,其二就是废太子风波后。

  在胤祹年少时,康熙帝对他的终身大事十分重视。在康熙四十年前后,老十二已经成年,康熙帝给他选了一位好女孩富察氏,她的父亲是当朝武英殿大学士马齐,富察氏的出身在康熙帝诸子的嫡福晋中都算得上冒尖的。康熙帝之所以选富察氏,既是对马齐勤劳王事的一种勉励,也是希望通过富察家的地位稍稍弥补老十二外祖家的不足。

image.png

  玄烨对老十二婚事的看重从侧面证明了他对老十二的喜爱,这份喜爱很有可能来自于他对苏麻喇姑的尊重和对儿子性格的嘉许。苏麻喇姑抚养胤祹时已经是七旬老人了,但她依旧尽心尽力教养这个孩子,以苏麻喇姑丰富的经历和在孝庄太后身边的耳濡目染,不管是官场的风云变幻还是皇家的争权夺利都应该了然于心,她若是想把老十二培养成一个通晓权势、身负韬略的皇子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可是老十二的性格却是格外收敛,他虽然有才但绝不外露,处事平和而不争,而且不管是对父母、对苏麻喇姑,还是其他长辈,他都极尽孝顺,这样的孩子,康熙帝怎么能不喜欢。

  自妈妈生病之日起,十二阿哥即日夜守在妈妈身边,阿哥福晋也昼夜在旁看护。—贝勒胤禩呈康熙帝折

  胤祹选婚时,苏麻喇姑尚在人世,当她看到玄烨如此厚待自己养大的这个孩子,自然也会感到欣慰和安心,所以在四年后她去世时,皇子呈报她是带笑欣然而去,胤祹十分伤心,他对康熙帝说“愿住守数日,百日内供饭,三七诵经”,这原本是不符合规制的,可是康熙帝有感儿子的孝心同意了此事。

  从有为皇子到马大哈,是真糊涂还是明哲保身

  苏麻喇姑去世后没几年,一场废太子的风波席卷整个朝廷,诸位阿哥蠢蠢欲动,可是随着大阿哥被圈禁,推举老八胤禩的马齐被训斥降级后,康熙帝在一番权衡之后复立了太子。

  康熙四十八年十月,封贝子。自是有巡幸,辄从。—《清史稿诸王传》

  第一次废太子对胤祹的影响是两方面的。其一就是其岳父马齐的倒台。马齐当时是康熙帝的宠臣,而且是核心重臣之一,他镇在那里,老十二再不起眼也没人敢轻视他,可就是这样一棵大树突然就倒了,胤祹心中怎能不心惊,恐怕也不只是心惊,应该也担心父亲会因为岳父而怀疑自己,幸而不久后,康熙帝封胤祹为贝子,算是给他吃了一个定心丸。

  老十二在这场风波中选择了不站队、不乱说话的谋略,这赢得了康熙帝的赞许,马齐虽然倒台,但并没有牵连到他。在复立太子后的皇子封爵中,老十二得到了贝子的爵位,而原本深得康熙帝喜爱的老十三胤祥不知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突然被康熙帝厌弃,不仅没有任何封爵,而且再无任用,这两位年纪最相近兄弟的境况对比,足见康熙帝晚年对党争的厌恶,进而对那些不争不抢的皇子生出了更多的喜爱。这从老五胤祺和老七胤祐身上也能看出来。

  五十六年,孝惠章皇后崩,署内务府总管事务,大事将毕,乃罢。五十七年,办理正白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六十年,上以御极六十年,遣允祹祭盛京三陵。六十一年,授镶黄旗满洲都统。—《清史稿诸王传》

  康熙五十六年,康熙帝的嫡母仁宪皇太后崩逝,他当即命胤祹署理内务府之事,其主要任务就是操办太后的大丧之礼。康熙帝对嫡母的感情是很深的,他生母在康熙二年就去世了,仁宪太后对他视若己出,他长大后也是极尽孝顺。

  不仅是生前,他对嫡母的身后事要求也十分苛刻,当时有大臣弄错了仁宪太后的加谥之事被康熙帝严加训责,而胤祹办理此事时让苛刻的康熙帝多次嘉奖于他,甚至是“深嘉之”,仅此一事,就能看出胤祹不一般的能力和对祖母的用心。

  办理完祖母的身后事数月后,康熙帝将自己亲统的上三旗之正白旗交给了胤祹,并且就在这前后将庶妃万琉哈氏晋封为定嫔。在康熙帝即位六十年大庆时,胤祹跟随四哥胤禛前往东北祭拜盛京三陵,回京后又多次代康熙帝参与一些寻常的礼仪事件,虽然比不得四哥胤禛代父祭天的风光,但毕竟也是代皇帝行礼,这份恩宠当时鲜有皇子能及。

  可是,在哥哥胤禛即位后,老十二似乎一下子变了,由细心认真、办事谨慎的有为皇子变成了粗心马虎的马大哈。

  世宗即位,进封履郡王。—《清史稿诸王传》

image.png

  康熙帝辞世后,刚刚即位的四阿哥便将父亲的身后大事交给了老十二,这或许就是看中他办理祖母大事之时的谨慎妥帖,而且加封他为履郡王,其母定嫔也在皇太后乌雅氏的过问下被尊封为皇考定妃,而且根据康熙帝生前遗诏,妃嫔有子且年老时可由儿子迎回王府赡养,定妃便被迎入了履郡王府。

  雍正二年,宗人府劾允祹治事不能敬谨,请夺爵,命在固山贝子上行走。二月,因圣祖配享仪注及封妃金册遗漏舛错,降镇国公。—《清史稿诸王传》

  本来一切都很好,但老十二接连办错了几件事。其一就是宗人府弹劾他办事不用心,他被降为了贝子,这可真是辛辛苦苦十几年,一朝又回到了原点。这件事过去还没几天,又发现他弄错了康熙帝配享时的仪注,这就跟咱们现在写错字一样,笔者写文章有时也会打错字,但幸赖有文友指正,老十二这个错可不是写错字那么简单,毕竟这是严肃的皇家礼仪性用具。

  其三,老十二愣是把哥哥妃子的姓氏搞错了,当时妃嫔晋封要刻写册印,雍正帝即位了,自然要把潜邸的那些福晋格格晋封为后妃,可是负责此事的老十二不仅把懋嫔宋氏和裕嫔耿氏的姓氏弄反了,还把熹妃钮祜禄氏简记为“钮氏”,呈报刻制金册时又因为写字潦草误写成了“钱氏”,这金册都刻好了雍正帝才发现三个都错了。

  大家不要小看这个错误,正因为老十二的马虎,才引起了所谓乾隆帝身世之谜的探讨,由此传说的影响来看,雍正帝的愤怒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于是他又从贝子降为了镇国公,六年以后,雍正帝消气了才复他为郡王。

  纵观允祹在雍正帝即位后的变化,不管他是真糊涂还是有意为之,他都为自己换来了一个太平的晚年,毕竟他在康熙后期如此受重用,雍正帝焉能不疑,这种小糊涂未必不是他的大智慧。

  与母亲共享天伦,侄子过继儿子给他当孙子

  乾隆帝即位后,命十二叔负责雍正帝的身后事,加封其为亲王,尔后端慧太子、孝贤皇后的大事都是他负责的,他管理礼部期间,多次代乾隆帝行礼,更曾在皇帝出巡时总理京城事务,足见乾隆帝对十二叔的格外信任。后来,更是格外允许年长的皇叔可以乘轿上朝,而允祹居此之首。

  高宗朝,岁时伏腊,辄迎入宫中上寿。—《清史稿后妃传》

  老十二在朝堂上风光无限,是最受重用和尊敬的皇叔,在家里,他的母亲定老太妃与她共享天伦,母子二人都是高寿长者,不仅如此,乾隆帝每逢定老太妃寿辰皆会迎回宫中为其祝寿,或许皇帝也想沾沾这对母子高寿的福气也说不定。定老太妃毕竟已经年老,自然多病,而且曾经数次病重,乾隆帝都亲临皇叔府邸探望以示关怀,乾隆二十二年四月,97岁高龄的定老太妃薨逝,其寿数居明清后妃寿数之冠,而当时的履亲王也已经是71岁高龄的老人了,自然是哀痛之至,乾隆帝传谕抚慰并亲临老太妃金棺前祭奠。

  相比同样很有福气的五哥允祺和七哥允祐,允祹是与母亲相伴最久的一个,也是寿数最长的,母子相偕变老,允祹做到了,六年后,77岁高龄的履亲王薨逝,谥号为懿。

  但允祹这辈子也有一件遗憾事,那就是他的12个子女中6子3女都走在了他的前面,尤其是乾隆十五年,最后一个活着的儿子弘昆病逝,这让允祹和母亲悲痛万分,乾隆帝为了抚慰他们,下旨以世子之礼安葬堂弟,在十二叔去世后,为了不让他绝嗣,乾隆帝命皇四子永珹出继为履亲王嗣孙,承袭履郡王之位,也算是了结了皇叔一生之憾。

image.png

  老十二这辈子是幸运的,自幼由苏麻喇姑教养,深得父亲喜爱,在哥哥即位后以小糊涂换大太平,最终在侄子即位后极尽尊荣,享受了大多数兄弟都没有经历过的风光,更为难得的是,他能与母亲共享天伦之乐,虽然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遗憾,但也不失为一个人生赢家,他的人生正如邬思道所说“争是不争,不争是争”,他只潜心办事,不管世事纷扰,到最终,权势、尊荣,他都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