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一生的巅峰是什么时候?身为武官为何能有如此高的成就?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郭子仪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中国这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数不胜数的杰出人物、英雄好汉,这些人有的是一国之君当朝皇子,有的则是才华横溢能力尽显的文武百官。在朝廷做官的不是奋战沙场的武官就是拿笔杆子当枪使的文官。

  而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就是,在众多武官中脱颖而出的一位,他的一生不仅战功赫赫,为所在的朝代立下了数不清的汗马功劳,就连他所效力过的七个皇上,每一个都对他赞不绝口。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人猜到是谁了,没有错,他就是唐朝时期闻名于世的郭子仪大将军,同时他也是历史上首个“武状元”。但是年少成名的郭子仪并没有就此顺风顺水,在他年轻时期也有过一段坎坷的经历。

  要说郭子仪一生的巅峰时期是什么时候,那就是公元755年了,也就是在历史上都有名的“安史之乱”发生的那一年。先前被忽视得不到重用的郭子仪,接到圣旨奋死抵抗外来侵略,所到之地每场战役都取得了胜利,刹那间郭子仪的名字家喻户晓。

image.png

  刚当上皇帝唐肃宗生怕郭子仪会功高盖主,再三思考之下决定通过自己身边的心腹太监前往军队,美名其曰当监军实则就是由此来约束郭子仪。

  与此同时,敌军还在做着最后的垂死挣扎,源源不断的给朝廷制造着麻烦,而郭子仪没有因为皇上对他的百般怀疑就心生嫌隙,依然拿出百倍的战斗力引领着将士们收复失地,使得敌军节节溃败,功夫不负有心人,郭子仪通过一场场的胜利来证明自己的忠心,力保社稷完整。即便是战役终了之后,郭子仪以立功的缘由官升至中书令,失去了掌管兵马的权力,但他也丝毫没有怨言,随遇而安的优良品质展现的淋漓尽致。

  记得在公元765年间,大唐受到了来自吐蕃和回纥两个部落的合力进攻。临危受命的郭子仪再次欣然领命前往。与往日不用的是,这回郭子仪是孤零零一个去到了敌方的驻扎的营地中,依靠当年平定“安史之乱”的功绩,三言两语就成功劝退了回纥。说好并肩作战的盟友先撤了,没办法吐蕃孤掌难鸣,也只好默默的从哪儿来又回哪儿去了。因此,郭子仪只是简单地动了动嘴上功夫,就解决了皇上的燃眉之急。

image.png

  抛开对朝廷的奉献以及自己数不清的功勋之外,郭子仪还深得人景仰的一点就是他那极佳的修为和心胸。因为皇上十分器重郭子仪,故而对他也是极为的信赖,有什么知心话都愿意与其略说一二。一来二去,皇上的贴身太监鱼朝恩不免有些吃醋忌妒,心里面产生了坏念头。他看郭子仪奉旨率兵出征,一时半会儿回不来就派人把他的祖坟给刨了。回来知道这一事情后的郭子仪,心中其实早就清楚是何人干的,但嘴上还一个劲儿的埋怨自己,称正是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才得到了上天的惩罚。看了郭子仪深深自责的模样,就连鱼朝恩都感觉羞愧难当,在那之后便再也没有萌生对他的敌意了。

  如果说历史上有谁能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相提并论的话,除了郭子仪以外也就没有其他人了吧。甚至,在郭子仪尚在人间的那会儿,当朝天子就称其为再次创造盛世唐朝的有功之臣,还将其尊称为“尚父”,要知道这个名号可不一般,迄今为止也就只有诸葛亮享有这等美誉。你以为皇上只是赏了个名号给他吗?那就大错特错了,不光是名号,还特例用不同姓氏封为了汾阳的郡王,单是这开天辟地头一次不同姓氏受封为王的经历,就使得世人大为惊叹,一方面感慨皇上的隆恩如此浩荡,另一方面也实在是羡慕郭子仪受到的这般隆重的待遇。

image.png

  活了八十五岁的郭子仪最终于公元781年,长眠于世。当听闻这一噩耗之时,皇上当时还在上朝,就忍不住放声哀嚎起来,随即颁布诏令追封他为正一品太师,号为“忠武”,从这个追封的名号当中也恰好评价了郭子仪传奇的一生。也难怪,在后来的史书当中描写他功劳如此之大仍然不掩盖锋芒,但主子却对他丝毫没有怀疑,纵使拥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利,同朝为官的大臣们也不嫉妒。想象一下,一介武官的地位能够达到如此高度,是多么令人敬佩的事情,也不愧是被称为历史排名首位的武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