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曾发生两次统治者出逃,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2021-06-23 14:36:09

  你知道清朝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像许多朝代一样,清朝有努尔哈赤皇太极等人的光荣建国,也有慈禧、隆裕时代的惨淡收场。自嘉庆以来,国家内部的隐患,渐渐被抬到大众眼前,成为“明患”,而时局影响,列强侵略不断,企图从外部击沉这艘运行已久的巨轮。在这样的背景下,清朝发生了两次统治者出逃。

image.png

  第一次,咸丰十年:公元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57年,印度发生了大起义,起义失败便彻底沦为英国的殖民地。阶段性胜利,让列强见到“侵略”所带来的巨额利益,因此对中国的野心也越发强烈,他们从南部登陆,占领广州,一路北上。咸丰八年,英法联军已经打到了天津,直逼北京。

  这个时候,皇帝在干什么呢?没有调兵遣将加强南部边防,而是谋求和谈,《天津条约》就是这么来的。

  1860年,英法联军眼看又到达北京,咸丰在干什么?带着家室浩浩汤汤地逃离北京。玩味的是,这回出逃,皇帝心爱的懿贵妃始终伴随左右,她便是未来的慈禧太后。咸丰是慈禧摄政的第一个蒙者,他的习惯、策略、手腕都被妃子看在眼中,潜移默化地学去了不少,多年过去她如法炮制了第二次出逃,当时所想,不知道是不是一如当年的咸丰。

  除此以外,还发生了两件令人心痛的事:1,英法联军冲进圆明园,不仅将财宝洗劫一空,还放了一把大火,毁灭掉一座美丽的艺术品。2,咸丰早亡的皇后被暂时安置在田村,为了不被联军侮辱,由大臣们建议,将她和其余四个已故妃嫔的棺椁被深埋农林的地下。咸丰只顾着逃亡,哪里还管得了这些,很久很久以后,人们想起有这回事才重新将棺椁启出来。

image.png

  第二次,光绪二十六年:英、法、俄、日、美、德、意、澳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紫禁城被攻破。当时,虽然名义上的皇帝是光绪,但实际上掌握大权的是慈禧太后。加之,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光绪羽翼被清理,他更是不得自由。

  这个时候慈禧在做什么?三步走:将错误归结在义和团身上,加大力度剿灭,其实是在逢迎联军;议和;西逃,《辛丑条约》就是这么来的。

  路途之中,总有故事,这回也不例外,发生了两件事:

  其一,在出逃前夕,慈禧太后将光绪帝的宠妃珍妃赐死。根据《宫女谈往录》的只言片语描述:慈禧不想带着珍妃一起走,又不想她留下来受辱,于是将其投井。而实际原因,是珍妃得光绪欢心,与太后、隆裕皇后交恶,早年间就因大不敬遭到杖责,维新变法时珍妃还坚决地支持光绪。在慈禧看来,有她在,皇帝便不能心定。

  其二,慈禧逃难西安,结识了当地的女首富,也就是《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周莹。周莹主动献上10万两白银,并且努力填补《辛丑条约》造成的亏空,慈禧赏赐其“护国夫人”的牌匾,一是表彰,更是动员富商们多多捐款。最终,周莹成为太后义女,还获得一品诰命的封号。

image.png

  自古以来,国家统治者面对无法抵御的入侵或者无法避免的乱局时,往往都会想到“迁都”之策。东汉、东晋、南宋都是如此。但较之清朝,却有本质区别,前者为了给王朝续命,而后者则为了自己的片刻喘息,一面逃,一面和谈,以财物和疆土为筹码。清朝的两次出逃,非常奇妙,都走了,又都回来了,可是区别依旧巨大:

  首先,咸丰时期,清朝的主权尚在,集权也还是掌握在皇帝手中。而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成为决策者。皇权旁落,也是清朝统治崩塌的表现之一。

  其次,第一次出逃还是受英法联军逼迫,而第二次出逃,八国联军的聚集说明列强已经开始瓜分中国。

  最后,两次出逃,清朝身上所背负的重担也大不相同,《辛丑条约》以后,政府不仅要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还加带着两项屈辱协议:1,惩办主战的官吏。2,拆除大沽口炮台。这意味着什么?清朝从主战还是主和的摇摆不定状态里脱出,开始放弃抵抗,不仅如此,还自己卸去了抵抗的能力。

  后记:在抵御外部侵略的过程里,清政府一味软弱求和引起民愤。虽然义和团运动失败了,但是民间的起义队伍如雨后春笋,一茬又一茬的新生。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清朝灭亡,一个新的时代到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