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一首诗,短短4句却蕴含哲理

  纵观我国古代诗歌史,不难发现宋代以前一直强调的是“诗言志”或者“诗言情”,直到宋代才出现了大量优美且富有理趣的哲理诗。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可谓数不胜数。

image.png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登飞来峰》,便是宋代诗歌中很经典的一首哲理诗。它出自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之手,是王安石早年初涉宦海途经杭州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与前面所说哲理诗相同的是,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也是美在它的情景交融,触景生理,景理浑成。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王安石的这首《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首先,诗的第一句“飞来山上千寻塔”,意思是说,飞来峰上有一座很高很高的塔。因为这里的“寻”,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寻。所以我们可以得知它其实与李白《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一样,旨在用夸张手法突出飞来峰上的古塔之高,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然后,诗的第二句“闻说鸡鸣见日升”,即听说鸡鸣时分在高塔上可以看到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从所描写的景象来看,它与李白的“手可摘星辰”一样,依然是从侧面烘托古塔之高,包括立足点之高,以及为下面的“自缘身在最高层”起到了铺垫作用。

  从哲理的角度来看,王安石虚写在高塔上看到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其实也表现出了他作为一个青年朝气蓬勃的一面,以及反映出了他对大好前途的美好憧憬。当然,深远来讲,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这里的“闻说鸡鸣见日升”,也隐喻了王安石胸怀改革大志的决心。

  而王安石的这份决心,便是源于他能够“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即不怕层层浮云会遮住我远眺的视野,因为我已经站在飞来峰顶千寻塔上。虽说王安石这两句与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都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但王安石更多的是表现出了一种高瞻远瞩的气概。

  另外,从表现技法来看,它其实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都是在告诫世人之所以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蒙蔽、迷惑,是因为没有做到全面、客观、正确地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即要识庐山真面目,需身在最高层。

  综上所述,虽然王安石的这首《登飞来峰》,只有短短四句二十八字,却形象地揭示了“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道理,同时也反映了王安石不畏困难,胸怀宽阔,高瞻远瞩的一面,以及还从侧面反映了王安石后来勇于改革的豪迈气魄和坚强意志。总的来说,它是值得我们一读的哲理名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