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很冷门的一首词,一起来品读吧!
2021-07-20 10:58:57 王彦 胡安国 叶适 岳翻 戴复古

  众宋词标志着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与唐诗并称双绝。但是你知道现存宋词最多的词人是谁吗?他就是南宋时期的辛弃疾,现存宋词629首。今天来说辛弃疾很冷门的一首词,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image.png

  也就是说辛弃疾、苏轼等词人还有很多冷门的词作,值得我们去品读。本篇文章就让我们先从辛弃疾很冷门的一首词《满江红·点火樱桃》,来共同品读它的艺术魅力。首先,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一首政治抒情词。它表面上,是通过对春景的描写,抒发春愁和春恨。实际上,是以春景为媒介,抒发了国破家亡不可逆的悲哀。然后,我们便来具体看看辛弃疾的这首《满江红·点火樱桃》: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

  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

  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

  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

  家何在,烟波隔。

  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

  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

  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词的开头“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是这首词出神入化的地方,可谓读后大呼过瘾。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它不仅把春色的灿烂展现的淋漓尽致,还把自己的炙热情感抒发的酣畅淋漓。你看,它的意思是说,一颗颗樱桃,红得就像着了火,映照着一架荼蘼花白的像雪。可见它们的交相辉映,是分外娇艳啊。

  除此之外,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说:“没有一个写情的字,然而点火二字写得多么热烈,照字又写得多么有力”。概括来说,便是辛弃疾一开头就掷地作金石声,令人惊艳。随后,“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辛弃疾便继续对春色展开了描写,即春天好,春笋穿破了长满青苔的土阶,春燕牵引着初产的幼雏飞翔,流莺呼朋引伴恰恰啼。

  词到这里,可以说辛弃疾为我们勾画了一幅迷人的春光图。但好景不常在,“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所以词人在这里询问春天,既然你要走,为何不肯把我的愁绪带走?你难道没有看到我早已经愁肠千结了吗?很明显,这里着重突出了词人的春愁和春恨。虽然它看似比较无理,但却是春愁和春恨深的体现。

image.png

  词的下片,从“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开始,辛弃疾便从对春景的描写,转到了抒发国破家亡不可逆的悲哀上。它的意思是说,我登上高楼伫立远望,只能看到春山重重叠叠,我的家乡在何方呢?全被那烟波阻隔了。我们都知道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这里的春山、烟波,便象征着政局的险恶及词人所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

  “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即我该把这古往今来山河破碎的恨事,向谁尽情诉说呢?由此可见,辛弃疾心中的恨并不是寻常的春恨之小恨,而是深沉悲痛的家国大恨。但可悲的是,那个时代无人愿意同词人一起为山河破碎而努力。“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就连在梦中,我也见不到千里之外的故乡,只能听到杜鹃的悲鸣声传遍三更的冷月。

  显然,这是词人因满腔的愁恨而无法入眠。于是便化为最后的“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即我听到杜鹃声声劝我不如归去,可它怎么知道,我是有家归不得。词到这里便结束了,词人对国破家亡不可逆的悲哀也达到了顶点,因为这是词人无可奈何的啊。虽然说辛弃疾有很多雄豪壮阔的名篇,但是这首深曲细腻之作,无疑也很动人。

  总的来说,辛弃疾的这首词比较冷门,但一开头就出神入化,读后大呼过瘾。“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除了分为娇艳的春景外,它不也是象征了辛弃疾一生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火热追求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