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白朴是怎么进行创作的?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白朴的人生经历,以及他怎样进行文学创作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出身好,恰逢乱世;父奔忙,受名家教育

  白朴(1226—约1310后)元隩州(今山西河曲旧县)人,原名桓,字仁甫、太素,号兰谷先生。其祖籍为隩州(今山西河曲一带),南京汴梁(今河南开封)人,后流落到河北真定(今正定)。至元十七年(1280),又迁居建康(今江苏南京)。

  白朴出身于一个金朝的官宦世家,他的父亲白华为金贞祐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士,曾做过县令,叔父虽早逝,却有诗名。白家与当时的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而且过从甚密。

  白朴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军的重重包围之下,他的父亲白华,整日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从而无暇顾及妻儿家室。战争中,白朴的母亲又走失了,幸好当时元好问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来,在乱兵和饥荒中救了他的性命。后安排他们寄居于冠氏(今山东冠县)县令赵天锡幕府。

image.png

  白朴天生聪明,所以从小喜好读书,元好问对他悉心培养,教他读书问学之经,处世为人之理,使他幼年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金朝灭亡后,他的父亲先投降南宋,后投归元朝,不久偕金朝一些亡命大臣来到真定,依附在世守真定的蒙古将领史天泽门下。元好问也随即将白朴姐弟送归到他们父亲身边。

  从此,白朴按照父亲的要求,开始写作诗赋,学习科场考试的课业。因他对律赋之学颇为上进,所以很快就以能诗善赋而知名。其时,元好问为修撰金朝历史书籍,经常往来于真定、大都之间,并关心着他的学业,每次来家中,都要指导他治学门径,曾有诗夸赞白朴说:“元白通家旧,诸郎独汝贤。”勉励他刻苦用功,成就一番事业。(想详细了解白朴,可去京东购买《天边残照水边霞:白朴卷-元曲名家精品类编【正版……》,每本仅49元。)

  二.专心文学创作,永绝仕宦之途

  有如此好的家庭出身,又有名师从小悉心教导,按理说白朴应该通过入仕为官,并且逐步博取功名。然而,因蒙古统治者的残暴掠夺,使得白朴心灵上的伤痕难以恢复,他对蒙古统治者充满了厌恶,兵荒马乱中母子相失,使他更感到为统治者效劳的可悲。

  因此,白朴决定放弃官场名利的争逐,而以亡国遗民自居,并以词赋为专门之业,用歌声来宣泄自己胸中的郁积与不满。

  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年),白朴36岁。元世祖命各路宣抚使举文学才识可以从考者,以听擢用,当时以河南路宣抚使入中枢的史天泽推荐白朴出仕,被他谢绝了,为躲避宣抚,他开始弃家南游。

  白朴先到汉口,再入九江,41岁时曾返回真定(为妻丧),又有人建议白朴去朝中做官,被他又一次谢绝了。此后,再度南下,往来于九江与洞庭之间,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在金陵定居下来。

  白朴的足迹所至,恰恰是那些曾经繁华一时,而今被兵火洗劫变为的荒凉境地。这前后景象的对比,更激起他对蒙古统治者的怨恨。他只得以诗词来宣泄这种怨恨,以控诉蒙古统治者的罪恶行径。

  三.利用历史题材,创新杂剧创作

  在元代杂剧的创作历史中,白朴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历来评论元代杂剧,都将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尊为元杂剧四大家。与关汉卿相比,由于白朴的生活圈子比较局限,因此,他不可能从社会下层提炼素材,写出像关汉卿那感天动地的《窦娥冤》。

  然而,白朴却能善于利用历史题材,来叙说并加以发挥故事情节,在旧题材上创新意,其词采优美,情意深切绵长,又是关汉卿所不及的。他在文学史和戏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剧作的艺术成就,早已成为文学艺术上的重要研究课题。

  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简称《梧桐雨》),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鸳鸯简墙头马上》(简称《墙头马上》),描写的是一个“志量过人”的女性李千金冲破名教,自择配偶的故事。

  前者是悲剧,写得悲痛与哀伤,雄浑而悲壮;后者是喜剧,写得起伏跌宕,热情奔放。这两部作品,历来被认为是爱情剧中的成功之作,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对后代戏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白朴的文学作品丰富多彩,其杂剧有16种:《绝缨会》《赶江江》《东墙记》《梁山伯》《赚兰亭》《银筝怨》《斩白蛇》《梧桐雨》《幸月宫》《崔护谒浆》《钱塘梦》《高祖归庄》《凤皇船》《墙头马上》《流红叶》《箭射双雕》。

  白朴的词流传有一百余首,大多以咏物与应酬为主;其作品歌词典雅,属于文采派。其散曲有《天籁集摭遗》一卷,收其小令三十七首(其中有《念奴娇 题镇江多景楼,用坡仙韵》,是在笔者故乡镇江三山之一的北固山所作),套曲四套。

  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白朴,善于利用历史题材,结合现实生活素材,去进行大胆创新。最终成为著名的杂剧作家,与关汉卿、马致远和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白朴的成功经验发我们:对待历史题材的创作,不能照搬硬套,而是要像白朴那样,善于利用好它,并结合现实生活素材,在明确创作的主题思想后,运用艺术手法大胆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为讴歌我们的祖国与英雄的人民,奉献出佳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