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高适在经历过两次战争后,感慨而作
2021-08-04 13:47:27 高适

  高适,字达夫,是著名盛唐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边塞诗的突出特点是雄浑悲壮。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高适所作的《燕歌行》吧。

  唐代诗人动辄以王侯自比的人不在少数,比如风流谪仙李白就是代表,但是真正做到拜将封侯的诗人只有一个,他,正是高适。高适布衣出道,46岁“高龄”方才中举,此后一路人生开挂,63岁因军功封渤海县侯。次年,64岁高适病卒,结束了光辉的人生。

  高适为盛唐著名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豪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繁荣向上的时代精神。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寓居,与李白、杜甫结交。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征。

  高适先后多次出塞,到过西北和西南,可谓足迹遍布祖国大地。他“以诗人为戎帅”曾率军在前线作战,参与平定“安史之乱”,见证了开元、天宝全盛,也目睹了王朝的衰落残败。正因为这般经历,赋予了他“永愿拯刍荛”的崇高社会责任感、“万里不惜死”的爱国激情、“他日云霄万里云”的豪情壮志和“抚剑悲歌对秋草”的忧患意识,这些都反映在他的诗歌中,使得他成为“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

image.png

  高适的边塞诗,大都并不留意于对塞上奇伟瑰丽风光的描绘与赞赏,也不只限于对将士公忠体国、英雄无畏精神的歌唱,而常常是以一个政治家或军事家的眼光来观察塞上的事事物物。时而是对安边之术的思考,如“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塞上》);时而是对主帅非人处置失当因致边事可虑的责难与忧心,如“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自蓟北归》);时而是对边事的希望与理想,如“庶物随交泰,苍生解倒悬,四郊增气象,万里绝风烟”(《信安王幕府诗》),“边庭绝刁斗,战地成渔樵”(《睢阳酬别畅大判官》)。总之,显示出了异于岑参的审美体验与评价。这种倾向也贯注于《燕歌行》中,而其艺术表现又颇具特色。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image.png

  据《中国文学史》记载,高适这首诗作于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二十年,唐朝宗室、名将信安王李祎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守珪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假托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燕歌行》。

  这首诗开头“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四句,写唐军将士慷慨辞阙奔赴东北边防的情况: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

  接下来“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四句写唐军赴边途中的情况: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抵达前线后,只见羽书飞驰,军情紧急,猎火照夜,敌阵森严。

image.png

  接下来“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四句写沙场的苦战和军中的苦乐不均:山河荒凉,敌方有所凭恃来侵,威逼而来,势如暴风雨。前方战士伤亡惨重,而将军营帐中仍然在歌舞。

  接下来“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四句写边塞战争进行到深秋时,困守落日孤城的唐军,能战斗的士兵越来越少,将帅们身受皇恩,享受优越的待遇,却总是疏忽轻敌,尽管战士们在关山竭力作战,仍不能解除孤城之围。

  接下来“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四句写战士长期辛苦守卫边防,他们的妻子在丈夫离家后就眼泪不断,长安城南的少妇哭得柔肠寸断,东北边防的战士只能回首怅望家乡。

  接下来“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四句写军中生活的紧张和苦寒。边地极目,一片荒凉,“那可度”就地域言是辽阔,承上文言则是曰归无期;“无所有”是指没有庄稼,没有牛羊,也就是没有和平。战争僵持,两军对垒,随时都可能发生战斗。早午晚三时,前线都是战云密布,杀气不消;深夜刁斗传出的寒声,则暗示着战士连睡觉也绷紧神经,睁着一只眼睛。此即《木兰诗》所谓“朔气传金铎,寒光照铁衣”,李白所谓“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岑参所谓“将军金甲夜不脱”、“风头如刀面如割”,陈毅所谓“风击悬冰碎万瓶,野营人对雪光横;遥闻敌垒吹寒角,持枪倚枕到天明。”

image.png

  接下来“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四句写战士互相观看滴着敌人鲜血的兵器,他们舍生忘死战斗,不惜为国捐躯,哪个又想到个人的功勋呢? 战场生活太苦了,至今人人还在怀念爱护士卒的李将军。

  《燕歌行》是盛唐边塞诗的力作之一。全诗展示的思想内容而生活内容,无论就深度还是广度而言,在边塞诗中均首屈一指。它不是一般地歌颂胜利,显耀军威;不是单纯地赞扬英雄的勇敢和牺牲精神;不是一概地谴责战争,描述战争造成的灾难;也不是抒发乡愁和相思的幽怨。

  这首诗多方面地展现边塞战争的现实情景,战争的紧急和失利,战士的艰苦奋战和将帅的逸乐与无能,前方战士和后方家人的相互思念,比较深刻地揭露了当时边塞战争中的各种矛盾:形势危急而战争失利,战士艰苦而将帅歌舞,战士牺牲过半而将帅指挥无能,战士英勇牺牲而家人思念。唐文学家、诗选家殷璠评高适曰:“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此诗确实可以作为代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