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婴有哪些功劳?为什么备受汉景帝重用呢?
2021-08-06 11:32:44 王温舒 来莺儿 樊崇 杨喜 何休

  窦婴是窦太后的堂侄,汉景帝刘启期间备受重用,并在七国之乱中立下大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在刘启重用窦婴之前,窦婴因反对立梁王刘武为储君与窦太后不合,辞去詹事官职,还被窦太后从允许出入宫门的名单上删去,禁止他入宫朝见。七国之乱发生后,刘启考察皇族和窦氏外戚的名册,从中提拔了窦婴。于是窦婴被任命为大将军,赏赐黄金千斤。窦婴利用这些黄金招揽当时的名士为国效力,还带领他们率军镇守荥阳,为平定七国之乱立下大功。事后刘启封窦婴为魏其侯,让他参与讨论朝中军政大事,地位与条侯周亚夫平起平坐

  对于刘启这样的安排,历史上都给予了非常正面的评价。很多人认为刘启有识人之明,能够发现窦婴的才能,让他有机会在七国之乱中立功。而窦婴在这过程中也成为扭转朝廷局势的关键人物,正是因为他推荐了赋闲在家的袁盎,才推动了朝廷诛杀晁错的操作,让刘启重新得到朝廷大臣的支持,拉开了朝廷出兵讨伐吴楚联军的序幕。然而从军事角度来看,刘启的重用窦婴为大将军是非常冒险的,这与他一贯稳妥的用人原则不符。实际上在此之前,窦婴从未有过军事生涯,家族也没有军人出身,与军队并无任何接触。

image.png

  在当大将军之前,窦婴当过最大的官就是詹事,这其实是个没有什么发挥余地的中层官职。詹事是主管皇太子事务的官职,不参与朝中事务,只辅助皇太子。在刘启没有册立皇太子的背景下,窦婴当詹事其实没什么重要工作,只是做个样子而已。所以窦婴自己也不太喜欢这个官职,在于窦太后闹矛盾后,果断辞职回家。可以说在这期间窦婴是没什么政绩的,最大的表现就是在讨论立梁王刘武为储君的时候表示反对。在这种前提下,刘启将窦婴提拔为大将军,并且赐予大量黄金,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大将军是汉朝最大的军职,向来由军队第一人担任,以统领全国的军队。这样的职务一定是赋予军事能力卓越的名将,或者是在对外作战中取得赫赫战功的功臣。然而在当大将军之前,窦婴并没有任何军事生涯的履历,更没有赫赫战功。相对于窦婴,周亚夫反而是最佳人选,他当时已经是汉朝军队的第一人。这既是因为在细柳练兵抵抗匈奴入侵的功劳,也是汉文帝刘恒临终时对刘启的嘱托。可刘启却反常的只升任周亚夫为车骑将军,把大将军的官职交给了毫无军事经验的窦婴,这大大出乎了朝廷中大臣们的意料。

  在七国之乱发生的大背景下,吴楚七国联军五十万西进攻打长安,刘启的这个操作很多人无法理解。从军事角度分析,让毫无军事经验的窦婴领兵出征显然是不现实的,窦婴在当时也不具备这个能力。从能力和资历上看,统帅朝廷大军的只能是周亚夫,也只有他有能力击败五十万吴楚七国联军。而且周亚夫又是刘恒临终时嘱托的将军,在政治上比窦婴更有资格当大将军。这些背景因素刘启都是心知肚明的,可他仍旧坚持提拔了窦婴,并赋予了很大的权力。而刘启这种不合情理的操作让很多人感到疑惑,也产生了很多猜测性的说法。

  分析刘启进行这种不合情理安排的原因,可以从七国之乱前后的汉朝政局中找到答案。七国之乱是因为晁错的“削藩策”而引发的刘氏诸侯王叛乱,去本质是刘邦大封刘氏诸侯王引发的尾大不掉问题。当时刘邦大封刘氏诸侯王,希望他们替代异姓诸侯王管理国家,拥护朝廷和刘氏天下。这个想法虽然好,但刘氏诸侯王做大后野心勃勃,对朝廷诏令视若罔闻,甚至出现了密谋反叛的行为。因此从汉文帝时期的贾谊“治安策”,再到晁错的“削藩策”,都是为了解决刘氏诸侯王威胁朝廷,尾大不掉的问题。

  然而晁错的策略过于激进,不但激起了以吴王刘濞和楚王刘戊为首的七国诸侯王叛乱,而且被朝廷中的大臣抵制。在这种政治背景下,刘启要么和吴楚七国和谈,要么朝廷出兵平乱。虽然刘濞等人打起了“诛晁错,清君侧”的大旗,但刘启不会幻想杀了晁错,就能让吴楚七国联军自动退兵。所以刘启面对这种危局只有两手准备,一是争取和刘氏诸侯王和谈,二是朝廷整军备战。一旦谈判破裂,朝廷肯定要出兵平乱的。这样刘启就需要得到朝廷中权贵的支持,尤其是掌握军权的,以周亚夫为首的开国元勋集团的支持。

  可是由于周亚夫等人与晁错不合,他们不可能支持晁错的平乱计划,所以朝廷中出现了对立的两派。虽然晁错提出了自己镇守长安,让刘启和御驾亲征的办法,但是刘启并不赞同,这种办法虽然加强中央集权,从周亚夫等人手中收回兵权,但却无法保证平乱战争的胜利。因为刘启自己根本没有军事经验,没有周亚夫等人的支持,朝廷军队如何在作战中战胜吴楚联军?因此从军事上稳妥考虑,平叛的首要人选自然是周亚夫这样的沙场宿将。于是刘启没有答应晁错的平乱策略,而是继续使用周亚夫等人领兵平乱。

  可是刘启对周亚夫等人并不放心,这些开国元勋集团的重臣向来把持朝政,嚣张跋扈,对皇权的威胁仅次于刘氏诸侯王。如果任命周亚夫为大将军,把军权都交给他,那平定七国之乱后很可能出现拥兵自重的情况。而且这些开国元勋都是拥有各自封地的列侯,在地方上资源和权力都很大。如果再让他们掌控了军权,消灭了刘氏诸侯王,那很可能对皇帝和朝廷产生不臣之心。所以刘启不可能把军权放心的交给周亚夫,必须派自己的心腹加入军队。这一方面是监督和遥控朝廷军队平乱,另一方面也是掣肘和制衡周亚夫在军队的权力。

image.png

  窦婴作为窦太后的侄子,是外戚窦氏的核心人物。虽然官职不高,但却是外戚在朝廷中的代表。在讨伐刘氏诸侯王的大背景下,刘启自然不可能让刘氏皇族的人出任大将军,那外戚就成为另一个选择。而窦婴作为外戚向来是开国元勋集团排挤的人物,不会和周亚夫等人合谋,这就保证了两人在平乱的军队中互相制衡。窦婴又没有军事经历,在军队中没有根基,出任大将军也不会出现拥兵自重的问题。再加上因立储的事,窦婴与梁王刘武不合,所以他与刘武也是站在对立面的。这些情况都打消了刘启的疑虑,使他能充分相信窦婴。

  窦婴成为大将军,实际上是不具备朝廷军队指挥权的。他在朝廷军队中的作用主要是监督军队作战和制衡军权,同时也代表着刘启在军中意志。平定七国之乱的战争是在周亚夫的指挥下展开的,而窦婴率军只是镇守荥阳作为后备,并不是主动到一线作战。因此刘启选派窦婴根本不需要看他是否具有军事能力,只需要让窦婴监督和掣肘周亚夫。他赐予窦婴大量黄金,就是让窦婴去拉拢朝廷和军队中的文臣武将,招揽被晁错排挤下野的名士官员,让他们能够在窦婴身边形成新的势力,与周亚夫的开国元勋集团形成制衡。

  从刘启任命窦婴为大将军来看,这种不合理的操作之下,藏着他费尽心机的安排和策略。从这些方面也充分体现出刘启心机的深沉,和对朝廷重臣周亚夫的猜忌。而且这种安排不仅仅是在战争中对周亚夫的不信任,更是为了在战后阻止开国元勋集团进一步扩大在朝廷中的权力。

  实际上从史料来看,七国之乱后开国元勋集团因平乱的功勋势力大增,得到了很大的权力和国家资源。而周亚夫更是成为朝廷第一人,甚至坐上丞相之位。而窦婴却也因功被封为魏其侯,在朝中议论军政大事时和周亚夫平起平坐。在他的身后也招揽了一大批的功臣和名士,形成了自己的势力。

  由此可以看出,刘启提拔窦婴为大将军的安排,是为了与周亚夫等人的开国元勋集团形成权力制衡,避免朝廷大权旁落的提前布置,与平定七国之乱的军事布置无关。刘启有意在朝廷中布置这种局面,目的是让朝廷出现权力制衡,两个权力集团互相争斗的格局,自己作为皇帝就能以超然的地位控制朝政大局。这种帝王权术在古代的历朝历代是备受推崇的,被认为是掌控皇权的必备素质。可是从治国的角度看,这些操作也是非常危险的,极易引发党争和内乱。古代效法刘启这种策略的皇帝不少,成功者寥寥无几,便是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