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离》选自《诗经·王风》,讲述的是亡国之痛,兴亡之感
2021-08-06 14:50:36

  “黍离之悲”出自《诗经》,指的是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黍离》吧。

  黍离之悲:亡国之痛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意思是说:“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红彤彤。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

image.png

  这首诗叫《黍离》,选自《诗经·王风》,采于民间,是周代社会生活中的民间歌谣,基本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关于它的缘起,毛诗序称:“《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宗庙公室,尽为黍离。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周大夫行役路过镐京,看到埋没在荒草中的旧时宗庙遗址,有感于周室的被颠覆,悲伤而作《黍离》。描述了当一个人看到心中的理想大厦坍塌埋没于苗草中时的难受心情,这首诗两千年来不断被传唱着。以至于人们把“亡国之痛,兴亡之感”称为“黍离之悲”。

  黍离之悲:孤独者的呐喊

  《黍离》一诗,虽然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但仅从诗中难以看出是周大夫感伤西周的沦亡,倒是看到一个四处漂泊的浪子形象,听到他因流离失所而发出的愤怒呐喊。

  特别是这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image.png

  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

  此诗所提供的具象,表现出一个孤独的思想者,面对虽无灵性却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对自命不凡却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类的前途的无限忧思,这种忧思只有“知我者”才会理解,可这“知我者”是何等样的人:“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充满失望的呼号没人可以理解。

  我们每个人生活于世,脾性温和也好,极端也罢,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渴望得到身边人或社会的理解。但是作为人,相较于其他物种,比较悲催的地方是,人太善于思考,又囿于表达自我的方式迥异或是现实条件的掣肘,想被大多数亲近或陌生的人认可,多是一厢情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高山流水、管鲍之交毕竟都存于传说了,有太多太多的人终其一生所面临的都是“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前不见来人,后不见来者”、“对影成三人”的无奈感怀和境遇。

image.png

  我们所见的太阳,只是明亮的光,并不是太阳本身和它本该有的样子。我们看到一个饱经风霜上了岁数的人,也许他面带微笑,聪明的你,如果能透过的他的笑容,探知到笑容背后强撑的无奈与辛酸,也就深深理解了一个人厚藏已久又轻易不被察觉和理解的孤独,绝望的孤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