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到底有多美?

  在唐诗中有一首关于描写明月的诗,可以说是艳压全唐。感兴趣的读者和趣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这首诗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首只是听名字就能看到一幅画的诗。再加上作者名字的虚无,更是为这首诗添上了朦胧缥缈的美。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image.png

  这首诗因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像九首绝句。这是它整齐的一面。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开头一、三组用平韵,二、四组用仄韵,随后五六七八组皆用平韵,最后用仄韵结束,错落穿插,声调整齐而不呆板。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

  本诗诗题就给人以美的享受,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全诗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从开篇到“但见长江送流水”一句,描写“春、江、花、月、夜”五种自然景物;下篇由“白云一片去悠悠”至结尾,写男女相思的离愁别绪。上篇开篇起势不凡,江水连海,浩渺无垠,此时明月从水中涌出,“生

  ”字赋予明月与江水跳动的生命,富有动感。水中明亮的月光随水波流转千万里,有江水之处就有月光闪耀,熠熠生辉。接着诗人写月光随江水投射在花林间,使花林顿时如同撒上了一层雪一样洁白。平日里五颜六色的花此时都如雪样洁白,诗人此笔,顿显月夜“花色”之奇异,使人眼前一亮。

  流水带着明月继续向前,明月照耀之处,“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月光仿佛洗去了世间万物的色彩,将他们全部浸染成梦幻般的银辉色,于此,诗人用月光创造出一个美妙仙境,使“春江花月夜”之景极具幽静之美。“江天”两句,诗人将上文中的景物进行概括,笔墨逐渐聚拢,最终将视角定格在一轮孤月上。“江畔”以下六句,诗人由所见美景生发感慨,表达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慨叹,充满哲理。

  下篇起首四句承上下,诗人运笔不着痕迹,自然地由上篇写景过渡到下篇抒写离情。白云悠悠,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与“明月楼”则表明男子与女子相隔两地的现状,“谁家”一词互文见义,使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曲折有致。“可怜楼上月徘徊”以下八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思念。诗人将“月”拟人化,写“月”对思妇独身的同情,不忍离去,愿与思妇做伴,因而将自己的清辉洒向妆镜台、玉户帘、捣衣砧。岂料这些景物反倒使思妇触景生情,思念愈深,更添惆怅;思妇转而又想到此时此刻爱人不正与自己同沐一片月光吗?如此一来,思妇只愿明月能遥寄相思,把自己对爱人的思念告知对方。

  最后八句诗人转写离人思归之情。落花、江水、流春、斜月,再次点出全诗主景,更衬托出离人凄苦的孤寂心情,情韵袅袅,令人心醉神迷。全诗紧紧围绕春、江、花、月、夜进行铺写,而又以“月”为主体。诗中以“月”的流转为纽带,通贯全文,随着月光的照耀而拉开整幅“春江花月夜”的画卷,意境高雅,使人沉醉。本诗的韵律节奏也颇具特色。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以含蕴、隽永的平和之调唱出诗人内心的热烈与深沉,回环反复,层出不穷,音乐感极强而又婉转优美,堪称绝唱。

  作者简介

  张若虚(约647年—约730年),字、号均不详,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初唐诗人,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他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一首就是《春江花月夜》,然而就这一首,就能被后世著名诗人闻一多赞其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而最早提及张若虚和其诗的则是胡应麟的《诗薮》,其中胡评道:“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翁》上,而世代不可考。详其体制,初唐无疑。”

  虽然后世对张若虚并不是很了解,但是他却如整个唐诗中凌风傲雪的一朵孤梅。仅一篇就奠定了其经典而不可撼动的地位。虽然已经散轶的诗作很是可惜,但不幸中的大幸便是留存了这首意境优美,内涵深远,经典不朽的《春江花月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