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为何评价却很高呢?

  从朱高炽谥号是“仁”,“仁”代表的是通情达理,仁慈宽厚。朱高炽仅仅在位不到一年,为什么能够承担得起“仁”这个谥号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面对政敌,选择宽容

  朱高炽身为皇帝朱棣的儿子,他的第一个政敌是朱棣的第二个儿子朱高煦。朱高煦威武霸气,与朱棣十分相似,曾在“靖难之役”中,多次救下朱棣的性命。

  白沟河之战,朱棣被包围,是朱高煦硬生生的撕出一个口子,让朱棣得以逃出生天。东昌之战,朱棣战败,南军在后面追杀,多亏朱高煦带兵及时赶到,阻止南军的追击。

  朱棣在浦子江口准备渡江,直抵当时的都城南京城下时,遭到了南军的全力防守,迟迟不能渡江。就在士兵疲惫,朱棣打算撤退的时候,朱高煦率领兵马抵达浦子江口,协助朱棣强行渡江,然后在内奸李景隆的协助下,兵不血刃的攻入南京城,靖难之役宣布成功。

  每一个父亲都喜欢像自己的儿子,朱棣也一样,相比于朱高炽,他更加喜欢朱高煦。朱高炽长相肥胖,走路都得需要两个太监扶着,更别提骑马射箭了,一看到头就疼,但是他却有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嫡长子。

  况且朱高炽也并不是没有功劳,在靖难之役期间,朱棣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到宁王的地盘找救兵,在这一段时间内,是朱高炽一人率领北平城内十万左右的兵马,抵挡住李景隆六十万大军的进攻。

  如若没有朱高炽,北平城一破,朱棣的根据地落入建文帝之手,那基本上靖难之役就可以宣布失败了。朱高炽虽然仅此一功,但是却能够媲美朱高煦的数功。

  朱棣在朱高炽与朱高煦之间摇摆不定,询问打天下的武将,大部分的武将都认为朱高煦更加适合太子之位(朱高煦与武将关系良好)。询问文臣,大部分的文臣都认为朱高炽更加适合太子之位(朱高炽与文臣关系良好)。

  朱棣一直犹豫了一年两个月,在解缙那句:“好圣孙”(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是朱棣最疼爱的孙子,平常批阅奏折带着,打仗也带着,完全是当成继承人来培养)下,才决定于永乐二年二月将远在北平的朱高炽召到南京,立为太子。

image.png

  按道理来说,朱高炽与朱高煦的斗争到这时应该到头了,但事实却是皇位之间的斗争,只要除太子之外,还有别的皇子在皇帝身边,那么皇位之间的斗争,只要皇帝一天不驾崩,那就一天也不会到头。

  朱高炽成为太子,而朱高煦则封在云南,但是朱高煦却不想到云南,一旦到云南,他就远离朱棣的身边,彻底失去了继承皇位的资格。

  朱高煦明白朱棣的心里是有他的,所以他仗着这一点,死死的赖在南京不肯走,再加上当时朱棣正准备着北京的修建工作,时不时的就会到北方的边界去巡视,干脆就让朱高煦别走了,待在自己身边,南京留给太子监国,朱高煦则跟着自己到北边巡视边界。

  这时的朱高炽虽然已经成为太子,但是从更深的层次上看,朱高煦却占据了上风,正所谓天高皇帝远,朱高炽就是处于这样的处境之中。朱棣时不时的就到北方巡视边界,而朱高炽则必须得呆在南方监国,便宜了朱高煦天天呆在朱棣的身边。

  朱高煦收买朱棣身边的侍从、近臣,不断的打朱高炽的各种小报告,以及诬陷朱高炽。朱棣一天听到朱高炽的不良信息,或许并没有什么疑心,但是随着时间越来越长,一天两天三天四天,朱棣的疑心大增,为了打压朱高炽,朱棣瞄准太子党,对太子党进行接连不断的打击,解缙、耿通等人接连死于朱棣之手。

  最危险的那次当属永乐十二年。这一年,朱棣北征瓦剌班师回朝,朱高炽不知道是出现了什么状况,朱棣的人都已经到了,准备工作却还没有准备好。朱高煦趁此时机,大进谗言,以至于朱棣大发雷霆,将太子党中的洗马杨溥、学士黄淮、司经局正字金问等一大批太子党的骨干成员抓入监狱。

  众臣眼看着太子之位不稳,害怕将来遭到朱高煦的清算,随风倒向朱高煦,朱高炽第一次尝试到众叛亲离的味道。

  朱高煦的性格注定了他只能当一个反派,而不是一个成功的反派。得意的朱高煦经常在公共场合发出感慨:“我这么威武雄壮,难道不是很像李世民吗?”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登上皇位,这一点朱棣十分明白,这为朱高煦的落败打下一定的基础。

  朱高煦除了日常发出不知死活的感慨之外,还敢私自招兵三千多人,纵容这三千多人在京城内外肆意杀人。最让人觉得要命的是,朱高煦竟然敢私自使用皇帝的器物,打造兵器,简直是狂到没边,自己找死。

  再加上当时的时间点很敏感,北京城已经修建完成,迁都迫在眉睫,也就是在这一两年之内了。

  朱高煦所说的话,所做的事,朱棣一回想起来都感到后怕,于永乐十四年,将朱高煦关在西华门内,放话要将其废为庶人。

  如果说换成别人,肯定是巴不得朱高煦早点废,怎么可能会为朱高煦求情,但是朱高炽却不一样,他站出来为朱高煦求情,朱棣怒斥他:“你难道不知道你这是在养虎为患吗?”朱高炽却表示:“我愿意用德来感化他!”

  在朱高炽的苦苦劝说下,朱高煦才得以保住王位,在永乐十五年三月,就藩山东乐安。朱棣的这个举动明显是为朱高炽着想,山东正处于北京城的眼皮子底下,只要朱高煦稍有异动,朱高炽就能够立刻镇压。

  身为太子兼长兄的朱高炽真是糟心,二弟朱高煦丧失了与自己争夺皇位的资本,本以为可以安心了,却没有想到三弟朱高燧看到二哥朱高煦丧失争夺皇位的资本,蹦了出来与自己争夺皇位,成为自己的第二个政敌。

  朱高燧学着二哥朱高煦,买通朱棣身边的近待,不断的向朱棣报告各种关于朱高炽的不良信息。有一次,一位姓陈的千户,因为贪污,被朱高炽贬到交趾,立功赎罪。后来朱高炽看他态度良好,又立了不少的功,将其赦免。

  这本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但是当这件事从朱高燧买通的近侍口中说出来就不平常了。原本普通的罪犯,被近侍说成是钦定的罪犯(朱棣他日理万机,根本记不清楚),而朱高炽私自释放钦定的罪犯,很明显是在冒犯朱棣的权威,朱棣是绝对不能忍的。

  也因此,刚刚得到释放的陈千户立刻被抓起来,迎接他的不是改造,而是死亡。

  朱高燧虽然在靖难之役中并不出彩,论功劳根本比不过他的两个哥哥,顶多也就是个附庸角色,但是他的胆子却是相当的大,竟然敢谋杀朱棣。他与护卫指挥孟贤、钦天监王射、宦官杨庆的养子谋划毒死朱棣,伪造诏书,废朱高炽,而立他为太子。

  现实很骨感,朱棣的耳目遍布于京城的各个角落之中,朱高燧的计划被朱棣的耳目听到,报告朱棣,朱棣怒不可遏,将朱高燧所有的同伙全部处死,面对面质问朱高燧:“这难道是你想干的吗?”朱高燧颤颤巍巍不敢开口。

  就在这时,朱高炽站了出来为弟弟开脱:“这肯定是下人干的,弟弟不知道。”也因此,朱高燧得以保住性命(造反是死罪)。

  这时已经是永乐二十一年五月,离朱棣去世仅剩一年,朱棣于永乐二十二年七月去世。

  如果说朱高炽是假仁慈,那么当他继位,肯定会对朱高煦、朱高燧进行清算,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朱高炽非但不对朱高煦、朱高燧这两位“好弟弟”进行清算,反而每次逢年过节给予的金银珠宝都比其他的王要多。

  有的时候朱高煦会对当时的朝政提一定的意见(并不是好心,而是试探),如果没有任何问题朱高炽也会选择采用。

  俗话说“自古无情帝王家”,试问纵古至今有几个太子能够像朱高炽一样宽容弟弟。

  敢于反驳朱棣的无义之举

  永乐二十二年十一月,朱高炽下了一道命令,赦免他父亲朱棣因靖难之役惩罚的大臣家属,不但赦免,而且还给予土地,回归正常人的生活。

  朱高炽这一道命令在当时的大臣看来,是大逆不道,朱棣驾崩不到五个月,年号用的都还是朱棣的年号,却打朱棣的脸,说出朱棣是昏君,这哪里是一个儿子该干的,简直就是畜生。

image.png

  赦免也就算了,朱高炽竟然还敢在公共场合宣称:“建文旧臣方孝儒这类的,都是忠臣!”要知道,他的父亲恨方孝孺,可谓是狠到了骨子里。诛九族,大部分人都听说过,然而朱棣却诛了方孝孺的十族,这第十个族就是与方孝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朋友。

  与方孝儒一样忠于建文帝的黄子澄、齐泰、黄观、景清、高翔等人,均被灭族,其中以景清、高翔最为突出。朱棣不当灭了景清一族,而且还将景清所在的村子屠戮殆尽,一个活口都没有留下。而高翔不但被灭族,连祖坟都被朱棣挖了,命当地的人世世代代都要骂高翔。

  只要是忠于建文帝的旧臣,朱棣都在他们的头上安上了奸臣这两个字。而现如今朱高炽却敢在根基未稳,朱棣的尸体还没凉透的情况下,纠正朱棣的错误,明确表示建文旧臣并没有错,错的是朱棣,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

  秦二世当年篡了扶苏的皇位,为了表现出自己的正统,不顾天下百姓已经接近极限,一股脑的学习秦始皇,又是修阿房宫,又是修皇陵,又是巡游天下,以至于政权灭亡。

  秦二世宁愿冒着政权灭亡的危险,也要显示自己的正统,朱高炽与之相比,足以看出朱高炽当时是顶着多么大的压力,是有多么的伟大!后来辅佐朱高炽朱曕基开创盛世的“三杨”杨荣杨士奇、杨溥,果真没有看错人,朱高炽真乃一代贤君。

  以民为本

  永乐年间,朱棣下西洋、征蒙古、降安南、修大典、迁都顺天,在现在看来,每一件都是足以彪炳史册的事情,在当时也是,但是在这每一件彪炳史册的事情背后,是百姓用血肉筑起来的盛事。

  户部尚书(负责掌管国家财政)夏原吉查看国家财政,发觉财政困难,极力阻止朱棣北征,但是阻止不成,自己反而琅珰入狱。在财政赤字的情况下,朱棣依旧坚持北征,可见朱棣好大喜功的程度。

  朱高炽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一继位就停止了永乐年间的一系列劳民活动,就比如下西洋。与民休息的同时,朱高炽也尽量减轻百姓的生活负担,山林川泽原本只是属于皇室,然而朱高炽却将大部分的山林川泽开放,与百姓一起使用,增加百姓的收入。

  每逢一个地方发生灾情,朱高炽不但免除当年的税粮,而且还发放粮食振济。户部曾经为朝廷作打算,觉得朱高炽这样的行为不妥,只会大幅度的透支国家财政,希望朱高炽能够在灾荒之年放贷,这样老百姓能够活下去,国家也能够有收入。朱高炽的反应是,都到这种时候了,还论那么清楚干嘛?直接振济。

  封建王朝能够像朱高炽这样一心为民的皇帝少之又少,一个朝代顶多也就是那么几个。就拿明朝来说(不包括南明),总共十六位皇帝,真正一心为民的皇帝,也就是只有朱元璋、建文帝、朱高炽、朱曕基、朱祐樘。

  结语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的时间虽然不到一年,他所做的一切事情也没有那么的深刻(驾崩的太早),但是却足以看出他是一位以仁孝治天下的皇帝,就算是十年,百年也是一样,绝对不会像他的父亲一样好大喜功而耗尽民脂民膏,这样的皇帝足以承担得起“仁”这个谥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