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李宪让皇帝的称呼是怎么来的?他这么的目的是什么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帝制社会里,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专制统治的象征与代表。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些皇帝当中,有的英明神武,在位期间将国家治理得繁荣昌盛,也有的昏庸残暴,让国家走向衰弱甚至覆灭。

  上文是以德行、能力、政绩等方面的水平对皇帝进行评判和划分。其实,历史上还有许多比较特殊的皇帝,如东汉末年的汉献帝清朝后期的光绪帝等等,就属于是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另外,唐朝时期还出了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让皇帝”。那么,“让皇帝”是一种什么样的皇帝,唯一得到这一称呼的李宪是何许人也,最后下场如何呢?

image.png

  首先,所谓“让皇帝”当中的“让”,其实指的是李宪的谥号。一般而言,谥号是对皇帝执政生涯进行评估后得出的评价性文字,如汉武帝得到谥号“武”,是因为他在位期间积极发动对匈奴等国的战争。同理,汉文帝得到“文”的谥号,则是因为他推行休养生息的国策,与百姓和谐相处。

  按照这个规律,李宪的执政生涯主要作为就是“让”,也就是让出了本来属于自己的皇位,这不免令人感到诧异——作为九五至尊,为什么他要放弃自己已经到手的皇位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结合李宪的身份和相关背景。李宪生于唐高宗调露元年(679),本名李成器,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第四子李旦的嫡长子。

  李旦曾经被武则天拥立为帝,但武周政权建立之后,他便被降为皇嗣,且囚禁在了皇宫之中。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推翻,中宗李显正式复位,而参与其中的李旦则受封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并被加号为安国相王,以宰相身份干预国事。甚至,后来中宗还打算立李旦为皇太弟,表现出打算传位于他的意向。

  景龙四年(710),中宗疑似被妻女毒杀而突然驾崩,韦皇后进位太后,并打算效仿当年的武则天再一次建立女帝王朝。此时,李旦的三子,也就是李宪的三弟李隆基暗中招募军队,并与位高权重的太平公主联手,一起发动了“唐隆政变”。靠着李隆基的出色表现,唐隆政变取得了成功,而李旦也被迎入宫中辅佐年仅五六岁的小皇帝李重茂。

  没过多久,在平定韦后势力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李隆基进位宰相、平王,且牢牢控制住了军权,此时,李重茂也十分识相地主动让位于了皇叔李旦。当时,李隆基能力出众、功勋卓著,被视为太子的有力竞争人选,但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规则,作为嫡长子的李宪拥有血缘上的优势,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

image.png

  为了不让父亲烦恼,避免兄弟阋墙的悲剧,自知能力、声望不如弟弟的李宪主动请求让太子位于李隆基。最终,李隆基顺利继承大统,成为了著名的玄宗皇帝,且缔造了繁盛一时的开元盛世。放弃太子之位后,李宪专心于自己的爱好,始终保持着谨慎、恭敬的态度,且远离宫中斗争和朝廷事务,因此深受玄宗敬重。

  开元二十九年(742),六十三岁的李宪去世,玄宗为之痛哭流涕,并下诏追尊其为皇帝,谥号“让”。当时,李宪之子上书推辞,但玄宗执意为兄长追封帝号。不仅如此,他还追封李宪的王妃为皇后,派庆王李潭步行十余里为其送葬,表达自己的哀恸和对李宪的尊敬。

  其实,如果当初李宪没有选择让出太子之位,很可能又会导致玄武门之变那样的悲剧上演。对于雄才大略、野心极重的李隆基而言,即使是兄长想要妨碍自己登上皇位,恐怕也只有除掉这一个选项。因此,懂得审时度势、明哲保身道理的李宪退出皇位斗争,换来了下半生的荣华富贵和生前身后的崇高地位。

  总的来说,“让皇帝”李宪确实堪称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十分特殊的皇帝,他并没有登上过皇位,且自身的才能和光彩完全被弟弟李隆基所掩盖,一生几乎没有什么作为。不过,他主动让出皇位的举动避免了宫廷斗争,有利于维系皇权的平稳过渡和社会的平稳发展。另外,这种高风亮节的行为也体现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谦让、友爱的价值观,这应当算是他最主要的功绩。

  在权力的诱惑面前,许多人会选择想方设法维护自己的利益。当初秦王李世民为唐王朝建立立下大功,但没有什么作为的李建成却牢牢坐着太子之位,甚至打算谋害弟弟,这才导致了悲剧。和李建成相比,李宪让位的行为尽管存在着妥协和自保等目的,但依然值得称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