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能平定藩王作乱,为何朱允炆却失败了呢?
2021-08-28 12:12:50 王温舒 来莺儿 樊崇 杨喜 何休

  自中国封建王朝诞生以来,就有郡县制和分封制两种中央管理地方的制度,一般来说郡县制的好处多于分封制。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朝代还是不得不采用分封制,却也遭到不同程度的反噬。周朝分封而王权衰落,汉朝分封而七国之乱晋朝分封而八王之乱明朝分封而靖难之役。对待分封制做大的地方藩王,一般的皇帝都会削藩。奇怪的是,同样是削藩,为什么汉景帝能够削藩成功,而建文帝却失败了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image.png

  汉景帝刘启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本来是个没有继承权的儿子,可惜汉文帝四个儿子夭折,才轮到刘启继位。生于深宫大院,青少年时代的刘启是个纨绔子弟,脾气暴躁、性格冲动,一次与吴王刘濞的儿子下棋,一言不合发生争执,刘启抄起棋盘就向对方砸去,结果失手砸死了。刘濞的父亲刘仲是刘邦的二哥,出了这样的事,汉文帝赶紧向刘濞道歉,刘濞当然不好向皇帝追究责任,可是杀子之仇可是忘不了的。汉文帝经常训斥刘启,可是收效甚微,非常失望。好在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刘启真的浪子回头了,32岁登基后已经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不仅继续推行汉文帝制定的政策,还将汉朝的繁荣推向了新的高度,史称文景之治。可惜盛世的背后仍然潜伏着危机,最大的问题就是藩王势力太强,威胁到了中央,汉景帝预感吴王刘濞早晚得反,也为早年失手杀掉他的儿子很后悔。为了消灭隐患,他采纳了晁错的削藩策略,先从楚王、赵王等开始削减封地,小试牛刀。

  接着就是向吴王刘濞下手,剥夺了他的会稽、豫章两个郡。吴国面积不小,且刘濞一直在扩充势力,虽然有反心,却苦无造反的借口。汉景帝削藩,给了刘濞最好的起兵借口。刘濞发动多年来积累的人脉资源、战略资源,征兵二十多万,联合楚王、赵王等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面对大兵压境,汉景帝慌了手脚,有大臣建议杀了晁错就可平息叛军。汉景帝果断杀了晁错,没想到刘濞认为皇帝软弱可欺,反而继续推进。汉景帝十分后悔杀了晁错,也知道必须用武力才能平定叛乱,他派周亚夫带领汉军迎战。

  叛军猛攻梁国,周亚夫不为所动,即使皇帝下诏也不救援。因为汉景帝曾经酒后失言要传位给弟弟梁王刘武,所以即使没有支援,刘武也拼命防守。联军无奈,只好移兵攻打周亚夫,周亚夫正面坚守不出,背地里却派人截断了叛军的粮道。

  七国叛军粮草不济又求战不得,三个月后军心大乱只好退兵,周亚夫带领精兵追杀,只三个多月便平定了七国之乱。说起来汉景帝能平定七国之乱,多亏了周亚夫这位将军,他的父亲周勃是开国功臣,刘邦晚年大杀功臣,却唯独留下了周勃、陈平等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为汉朝的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然更重要的是,汉朝初期占据的版图大概就是战国末年秦国故地,整体实力堪比当年的大秦帝国。七国的版图大多是一些边缘地带,政府军能征善战,七国联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酷似合纵的六国联军。刘邦把难管理的异姓诸王通通消灭,刘姓诸侯王实力普遍不是很强,七国联军只有吴国早有预谋、准备充分。建文帝就没有那么好运了!其实明朝中央的实力很强,但地方威胁中央是早晚的事,所以注定建文帝要削藩。朱元璋曾经问朱允炆怎样削藩,朱允炆说用爱感化那些叔叔们,可真到了削藩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image.png

  周王朱橚被贬为庶人禁锢南京,代王朱桂被贬为庶人,湘王朱柏自焚而死,齐王朱榑被贬为庶人禁锢南京,岷王朱楩被废为庶人。一年之内就削掉了朱元璋的五个儿子,朱柏还是被士兵伪装成商队突袭王府控制住的,手段比较狠,当然燕王朱棣才是最终的目标,可惜在面对怎样处理朱棣的问题上,朱允炆的核心团队出现了分歧。

  朱元璋大杀功臣,但也留下了几位辅国之臣,包括黄子澄、方孝孺齐泰,齐泰主张擒贼先擒王,削藩从朱棣下手,黄子澄却主张先问责其他诸王,最后才向朱棣开刀。经过一番争论,才有了一年之内削去五王的做法。朱允炆派亲信防范朱棣,朱棣只好装疯卖傻,背地里却充实卫军、加紧练兵,坦白说如果第一个削朱棣,用对付朱柏的办法,说不定早就成功了。

  朱允炆命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司掌控北平,其中张信是朱棣的老部下,当削夺朱棣王号的诏书送达北平,张信立即就投降了朱棣。朱棣趁机擒杀了张昺、谢贵,部将张玉、朱能连夜夺下了北平九门,朱棣以“诛杀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名,为国靖难”,誓师出征,这场长达四年之久的权力之争被称之为“靖难之役”。

  建文帝很慌,朱元璋把能征善战的武将杀光了,开国大将只剩下耿炳文,擅长防守,这是他没有被杀的原因之一。朱允炆派耿炳文挂帅,出兵30万讨伐朱棣,却遭遇突然袭击,先败于雄县后败于真定,朱允炆只好派李景隆代替耿炳文。而朱棣亲自袭击了宁王朱权,得蒙古骑兵朵颜三卫,实力大增。

  整个靖难之役,朱棣胜多败少,但损失惨重,反观朝廷虽然损失更多,但兵源、粮草不断,盛庸、铁铉、徐辉祖等也让燕军吃了不少苦头。朱棣得知京城空虚兵力不足,于是率军一路南下直指南京,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城引入燕军,南京城破,建文帝下落不明。

  朱允炆的失败有很多原因,朱元璋文臣武将杀得太多,只留下三个“书呆子”,根本不懂打仗。武将前面说过,只留下了擅长防御的耿炳文,但凡留下与朱棣有过节的蓝玉,靖难成功的几率就得降低一大半。其次擒贼先擒王,削藩应从燕王朱棣开始,第一年削五王的藩地,给了朱棣充分的准备时间。

  朱允炆任用李景隆,却不信任徐辉祖,他俩和朱棣都沾亲带故,咋就不能一视同仁呢。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是朱棣的表哥,那么李景隆得叫朱棣一声四表叔。徐辉祖是大将徐达的长子,他的大妹妹是朱棣的皇后,因此朱棣应该称呼徐辉祖一声大舅哥。但李景隆是个坑货,却受到建文帝的重用,徐辉祖忠心耿耿,却不受建文帝重用。

  再者就是宦官的问题,其实还是朱元璋的问题,朱元璋防止宦官干政,所以非常不信任宦官。到了建文帝一朝,对待宦官仍然管教很严格,他们才会出卖建文帝,向朱棣报告南京空虚。靖难之役中后期,如果不是直取南京,以朱棣战场上的耗损来看,拖得越久胜算越低。

  七国之乱与靖难之役是汉朝与明朝面对削藩叫上的答卷,背后反映的是一个朝代政治制度融合的问题。开国初期需要自家人管理封地,几十年以后君臣、亲戚关系生疏,皇帝想要加强君权,最后只得兵戎相见。

  同时刘邦和朱元璋都是中国古代大杀功臣的开国皇帝,如果仔细看的话,还是有分别的。刘邦杀的大部分是后代难以掌控的异姓诸侯王,他们大部分都掌握着封地的税收和军队,刘邦的这个后代也就是相对懦弱的汉惠帝刘盈。而朱元璋杀的也是后代难以掌控的文臣武将,而这些文臣武将都是早期和朱元璋同甘共苦的人,他们大部分只有爵位没有军队,只有食邑没有封地。

  刘邦大杀异姓王尚且留下了陈平、周勃保驾护航,而朱元璋留下的黄子澄、方孝孺、齐泰、耿炳文,撑不起建文帝一朝。所以汉景帝有惊无险地平定了七国之乱,而建文帝就很难摆平靖难之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