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道韫的名声为何能万古长青?她的婚姻生活如何?

  谢道韫是东晋时期才女,她与汉代班昭蔡琰等人齐名,颇有文采。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史上流芳千古的诗人不计其数,因一首诗或一句诗而闻名于世的却为数不多。比如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祁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而谢道韫,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便奠定了咏絮才女的千古地位。

  一、魏晋第一名媛谢道韫的出道历程

  也许你可能不知道东晋的几大豪门世族,但你只要听过这几句诗,估计也可以猜个八九不离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这两句诗中的谢家是指谢道韫的娘家——家世门风源远流长的陈郡谢家,王家就是谢道韫的婆家——簪缨世家豪杰辈出的琅琊王氏

  娘家和婆家两个非凡的家庭都为其才情智慧与品性修养的塑造与发展提供了温润适宜的土壤,平日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生活里接触的都是精英名流与时代大咖,耳濡目染中自然见识不凡,才情卓然。

  谢道韫出身名门,才识斐然,可以称得上是魏晋时期的第一名媛。

  其二源于一则小故事。据《世说新语》记载:谢太傅(安)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儿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谢安深谙家庭教育之道,他并没有对两个回答加以比较,区分高下,而是以大笑回应,当然至于谁的比喻略胜一筹大家心知肚明。

  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的名字在那个时代熠熠生辉,直至万古长青

  据说谢道韫原有集三卷,可惜早已散佚失传,她的诗作现在仅存两首:

  泰山吟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拟嵇中散咏松诗遥望山上松,隆冬不能凋。愿想游下憩,瞻彼万仞条。腾跃未能升,顿足俟王乔。时哉不我与,大运所飘颻。

  谢道韫这两首诗作,毫无闺阁女子的脂粉之气、媚俗之韵,却充满登临绝顶、体察造化、融身自然的高迈情怀,展现了望松而叹、忧愁自解、哀而不伤的洒脱境界。

  窥一斑而见全豹。如若她的诗作全部流传至今,想必定会惊艳世人,为瀚如烟海的文坛词库再添锦绣之作。

image.png

  二、门当户对的婚姻里唯独缺失了对等的爱情

  古代女子的婚姻,大体上都是听从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两情相悦两心相许的婚姻凤毛麟角,所以才显得惊世骇俗,更加弥足珍贵。

  平头百姓的女子尚且如此,世家女子更是要讲究门当户对。

  以当时谢家的权势地位,谢道韫要么一朝嫁于帝王为妃为后,要么择一世家子弟而终老。由于父亲去世较早,她的叔父当朝丞相谢安为侄女的婚嫁是操碎了心,经过千挑万选、仔细甄别,最终将目标锁定为一代书圣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

  王凝之虽贵为王羲之之子,但在那个人才济济、豪杰辈出的魏晋,却并非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就算跟他的弟兄相比,也是才华稍逊。大概也只有在书法上还可略提一二。史书载: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献之)书具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凝之得其韵,操之得其体,徽之得其势,涣之得其貌,献之得其源。王凝之虽才情平平,能深得其父书法之韵味,也算身怀一技之长。

  门当户对却才华悬殊,谢道韫王凝之两个人的结合自然不会完美无憾。不是郎才女貌的天作之合,不是郎情妾意的真情以待,更像是才女佳丽配凡夫俗子。谢道韫作为当时的顶级名媛,才情极高,自然对婚姻的期许也会更高,大概她对丈夫的期望是能够诗书唱和、赌书泼茶、红袖添香、共剪西窗烛,一如后来的李清照与赵明诚。

  但是,现实却让她的梦想破灭了。

  据《世说新语》记载,婚后谢道韫回到娘家,整天闷闷不乐。叔父谢安感到很纳闷,就关切地询问侄女:王郎是逸少(王羲之)之子,也不是庸才,你为什么不开心呢?”

  言下之意,这个丈夫让她很是失望。

  托尔斯泰说: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

  想必谢道韫对其丈夫王凝之,一辈子都充满了矛盾又纠结的心理。作为妻子,相夫教子是她的本份,但她又切身体会到丈夫文采、德行不及自己和周围亲人,内心自然孤苦愤懑。而她对丈夫的这种不满,也只能倾诉给家人,最终埋藏于心底,兀自消化。

  他,不能抵达她灵魂深处;她,亦无计可消,毕竟,他是自己的夫君。

  对于王凝之而言,娶到了当时的顶级名媛,流量大咖,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比弟弟王献之大概要幸福许多。

  王献之娶了青梅竹马的表姐郗道茂,两人情投意合,感情甚笃,不料美男子加才子的王献之却被当时的公主看上,他被迫休了表姐娶了公主,终生抑郁寡欢,于临死之前道出心声:不觉有余事,惟忆与郗家离婚。

  寥寥一句,承载了他一生的伤痛与痴情,令人泪目。如若可以相忘于江湖,他倒不会那般彻骨疼痛与撕裂。

  此番对比,王凝之或许是幸福的吧。

  于高门大户而言,婚姻的缔结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维系家族利益和权势,至于两个人的感情,有则锦上添花,无则也是常态,毕竟对于古人而言,有情饮水饱那只是童话。

image.png

  三、亦可素手写诗句,亦可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

  谢道韫在丈夫子女等亲人被敌所杀害之后,强忍着丧失至亲的剧痛,她没有选择自尽殉节,而是挺身而出,手刃敌人,不惧乱刃加身,不畏乱箭穿心,直面不可预知的凌辱和死亡。这份为国平乱、为亲报仇的勇气展现的是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气概,威武不屈的烈士节气,与丈夫王凝之的仓皇出逃、不战而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虽然,后来终因寡不敌众,她和年仅三岁的外孙刘涛被俘,她始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判敌头目孙恩早就听说谢道韫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女子,此番事件中又见她毫不畏惧,顿生敬仰之情,非但没有杀死她和外孙,还派人将他们送回会稽。

  谢道韫以智勇全身而退,既洗刷了王凝之带来的耻辱,又维护了王谢两家的声誉,她的沉着、刚毅、无畏、机智、决绝向世人昭示了魏晋风度的真正内涵,也完美体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大家风范。

  历史的相似是何其地惊人!七百多年以后,赵明诚驻守南京时,亦在遇到叛乱之后抛下妻子李清照,独自仓皇出逃,只是李清照不是谢道韫,她有她别样的宿命。

  那个写出婉约美妙的“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曾经的妙龄少女,在嫁作他人妇之后,历经时间的洗礼与生活的磨砺,愈加坚韧、明朗,亦可素手写诗句,亦可拔剑杀敌护亲人,这大概是后世众多才女佳人都无法企及的顶级名媛的灿烂人生。

image.png

  四、神情散朗,林下风气的女中名士永远流光溢彩

  叛军事件之后,谢道韫定居会稽,深居简出,写诗著文,过着平静的隐士生活。

  据说后来新任的会稽郡守刘柳前去拜访过她。他们之间究竟说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只是后来刘柳逢人就夸奖谢道韫:内史夫人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一席谈论,受惠无穷。

  宗白华先生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中写道: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除却动荡与战乱,我一直向往魏晋那个自由奔放又思想激烈碰撞的年代。文学上大放异彩,思想上激荡活跃,精神上自由奔放。

  啸歌,抚琴,饮酒,谈玄,贤士隐于丘林日月中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外表平和,内心宁静,但也能于国难之时展翅高飞,发挥己用。

  魏晋时代在造就了一批个性迥异、风度高雅的名士的同时,也催醒了女性的自觉与自我意思。女性意识的逐渐觉醒,更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所滋生出的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时代孕育出了以谢道韫为代表的魏晋女性个性鲜明的形象,赋予了她们神韵独特的时代烙印,她们追求自由,向往平等,在社会中崭露头角,展现出独特的个性与风采。她们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思想,亦用独特的女性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亦是以一种社肯定并欣赏的态度默许了魏晋女性所表现出的个性特征和出格举动,这与以往的史书传记、笔记体小说等亦大相径庭。

  面对男性 ,她们不必附耳听命,不必唯唯诺诺,而是以自己的智慧、才思、品行来赢得男性的尊重,她们已不再是男性的附庸和赏玩的对象 ,而是呈现出一种独立之美。虽然在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下,她们不可能真正地完全地独立自由,但在谢道韫们的身上,体现出了魏晋时代女性所特有的精神风貌,体现了女性独立人格的觉醒、生命意识的复苏和理性精神的高涨, 这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抹亮丽的风景线 。

  “神情散朗”、“林下风气”,这大概是古人对女性最高规格的赞誉,最深沉的夸赞:既有琴棋书画的才华,也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

image.png

  于那个名士林立的时代,煊赫一时的王谢两家之中,作为一个女子,既无不朽功绩也无传世名篇的谢道韫,因着散朗出尘的名士襟怀和刚毅勇决的烈士风骨而尽得风流,千年的历史尘埃也难掩其光辉。

  她,凭着吉光片羽般的轶事,让自己的生命大放异彩,于千百年后依然被惦记、被敬仰、被流传、被发扬光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