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探春是个机智聪明、胆识过人之人,为何最后结局是远嫁他方?

  贾探春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中的人物,是金陵十二衩之一,她所受的教育极好,精明能干,为何最后会远嫁他方呢?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红楼梦》既是女性的歌颂,又是女性的悲剧”,这是舒芜先生在为《红楼梦》作序时的感慨之词。众所周知,《红楼梦》是一部以女性角色为中心的小说著作,写尽女性的美与丑、善与恶、柔弱与刚毅。

  曹雪芹最擅长描写与刻画女性,常在不经意将女性与女性,甚至与男性相互比较。而探春却是女性角色中唯一具备了男子性格的女子,她的英气果敢、正义刚毅不输于大观园内的任何一位男子。探春心高志大、头脑清醒、精明果断,拥有正义感与使命感。若是男儿身,入仕为官、上阵杀敌、撑起家业丝毫不在话下。

  曹雪芹先生之所以在一群贪图享乐、贪财好色的世家纨绔子弟中安排了“探春”这个角色,除了将其与男性角色进行鲜明的对比外,同时也是因其本人对探春的欣赏与喜爱。

  在“金陵十二钗”中,探春排名第四,仅次于宝钗、黛玉于元春滞后,足矣见其地位的重要性。然而,机智聪明、胆识过人的探春还是落了个远嫁的结局,尽显凄凉之意,这是为何?

  一、百花丛中的一朵“奇葩”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共塑造了二百多名女性角色,各有各的特点,每一位都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黛玉多愁善感、柔弱灵气;宝钗温厚谦和、聪慧明理;凤姐刁钻精明、泼辣能干;袭人心地纯良、贤惠柔顺。

  而在这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花丛中,探春却是一朵热烈又倔强的玫瑰花。不论是样貌、性格亦或是才情,探春都是最独一无二的存在。相比于黛玉以一己之情、一己之利为重,探春的大局观念显然更重,她始终以家族的兴衰为重。

  谈起《红楼梦》,读者总是为宝、黛、钗的三角虐恋所吸引,处于三人之中的黛玉性格敏感,满腹委屈无人诉说,只以宝玉为生活的中心,为其哭,为其笑,仿佛生来就为宝玉而活。然而,探春却截然不同,她从不将儿女情长放在心中,自然不会多愁善感。探春以敏锐的眼光窥见到了贾家日后的没落与悲剧,心系家族中的每一个人。

image.png

  在《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奸抄检大观园”中,探春哭道:“可知这样大族人家……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此非探春的预言,却恰恰预示了贾府后续的衰败景象。探春自始自终都是心系家族,以贾府利益为重之人。探春理家之时,开源节流、兴利除弊,极力想扭转家族的腐朽衰败之气,然而最后却见不到一丝成效。

  探春与宝钗相比,两人的共同之处即善于理家。在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中,薛蟠只知寻花问柳、花天酒地,而薛姨妈也根本不管事,因而宝钗成了薛家上下的顶梁柱。

  脂砚斋曾为《红楼梦》做此批注:“探春看得远,拿得定……故赠以‘敏’字。宝钗认的真,用的当……故赠以‘识’字。”由此可见,宝钗与探春的理家能力不分上下,一“敏”一“识”,若能“敏”、“识”结合,定能事半功倍。

  然而,探春与宝钗在思想观念上有明显的区别。例如,在《红楼梦》第五十六回中,探春嗤笑《不自弃文》“不过是勉人自励,虚比浮词”。而宝钗却立刻反驳探春的想法:“才办了两天事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浮了”。这是《红楼梦》中探春与宝钗唯一一次的意见相左和正面交锋。其实,两人皆看到了贾府的衰败之象,可宝钗却只一味顺从安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然而,探春却能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直接表现出对封建家族的腐败陋习的不满与反抗,并立即采取行动改革。探春与王熙凤都是管事人才,但两人处理事情的态度与方式却不尽相同。在《红楼梦》第十四回中,秦可卿逝世,凤姐的理事才能在宁国府内展现地淋漓尽致。

  第一日,凤姐便通过惩治迟到之人为自己树立了威信。不过,凤姐在管理家事的同时又不惜中饱私囊与贪赃枉法,这也是导致其悲剧的原因。相比之下,探春管理贾府更多是出于大公无私的精神与责任。自《红楼梦》第五十五回起,探春便开始理家,对大观园进行全面改革。

  诸如,封二十两白银作为赵国基的丧葬费;取消宝玉、贾环等人上学在点心或纸笔上花费的月银。探春与凤姐皆有理家之才,但探春心中坦荡正直,从不徇私舞弊或贪污受贿。

  二、探春“男性化”的性格特征

  曹雪芹先生在塑造探春的角色时,从外貌、语言、性格等方面进行详尽的描写。不过,每一处描写都在彰显着探春不同于一般女性的方面。例如,在《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黛玉对探春的第一印象便是“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

image.png

  很显然,探春的形象不同于寻常柔弱娇小的姑娘,倒像是英气十足的男子。此外,探春居住在“秋爽斋内”,这一处所既衬托出探春爽朗、磊落的性格,同时也蕴含“悲秋”的含义,暗示其后期命运的跌宕起伏。同时,探春自称为“蕉下客”,而芭蕉高大直挺,体态粗犷洒脱,恰恰映衬出探春直爽、磊落的性情。

  《红楼梦》第四十回描述了探春的闺房:“笔海内插的笔如竹林一般……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探春的房间不曾隔断,色调也以淡雅朴素为主,房内加以清逸的菊花点缀,足以见其心胸阔朗,有君子风范与男儿气度,从不斤斤计较与小肚鸡肠

  探春的心胸与秉性也非一般姑娘所能比拟。她的性情豪爽洒脱,不但拥有男儿的气概,还怀着成就一番事业的志向。《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中,探春曾说道:“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早走了,立出一番事业来”。由此可见,探春心中对封建社会女子的处境深觉不满,她的志向远大,眼界开阔,拥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无畏与不羁,只可惜她终究是女儿身。

  《红楼梦》第一百零二回中,探春即将远嫁,临走前向家人辞行。宝玉无法割舍手足之情,尽显不舍之意。谁料那探春“便将纲常大体的话,说的宝玉……似有醒悟之意”。自古以来,女子出嫁的心情大都矛盾复杂,除了对婚姻生活的期待与向往外,还有对父母亲人的留恋与不舍。更有甚者,在成亲当日痛哭流涕

  然而,探春却不如寻常女子那般哭哭啼啼难舍难分、矫揉造作,反而用大道理安慰起哭得难以自抑的宝玉,足以见其男儿般的潇洒气概。《红楼梦》十二曲中的《分骨肉》正是探春的内心独白:“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奴去也,莫牵连”。探春虽恪守纲常礼教,但在她那看似冰冷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一颗热忱的心。然而,那难舍难分的伤心仿佛只有一瞬,更多的是安抚亲人的慷慨与洒脱。

  此外,探春作的诗同样能体现其鲜明的个人特征。例如,《残菊》中“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足以见探春拥有理性的思维与长远的见识。“残菊”即残局,寓意着花开花谢,十二朵金钗无法逃脱凋零的命运,而贾府也将转盛至衰,无法恢复往日的辉煌,如同凋零的菊花般苟延残喘,任秋霜风雨的摧残。

  再如,《簪菊》中“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写出了探春心中高昂的志气、高远的境界以及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壮志。“精明能干”与“敢于出头”是探春最典型的性格特征,也是封建大背景下世家女子中少有的个性。

  探春不似一般闺中小姐那般害羞胆小、扭扭捏捏或畏畏缩缩,她的性格与胸怀与众不同,直言快语,说话直爽,有话从不曾憋在心中。《红楼梦》第四十六回中,贾赦见鸳鸯颇有姿色,故打起了纳鸳鸯为妾的主意。贾母气得对贾赦破口大骂,王夫人、凤姐等人吓得一声不吭。

image.png

  只见那探春在窗外一听,便走进屋,对贾母赔笑道:“这事与太太什么相干?老太太想一想:也有大伯子的事,小婶子如何知道?”探春的几句话轻轻松松地化解了这场风波,她身上具备的勇敢、智慧与果断非常人所能及。

  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写了三件事来展现探春的雄才大略,分别是结社、理家以及反抄检。《红楼梦》帝三十七回中,探春在诗社初露头角,给宝玉写信道:“不教雅会东山,让余脂粉耶?”

  《红楼梦》处处渗透“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观念,然而探春却不以为然。在她看来,女子丝毫不比男子差,女子也能办诗会,且学识与才华也会高出男子。此外,探春心中大公无私,不会有所偏颇。《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中,凤姐病重,探春代凤姐理家。

  一日,赵姨娘报怨自己兄弟赵国基死了只得白银二十两,而袭人母亲病逝却能得四十两,两者相较实乃不公。面对赵姨娘的撒泼打滚,探春只道:“我是按着旧规矩办……若不按理,别说你们笑话,明儿也难见你二奶奶”。

  探春此举颇有一丝男子“大义灭亲”的风范。赵国基虽是探春亲舅,但他乃奴隶出身,得到二十两丧葬费合规合理。而袭人母亲乃平民出身,理应获得四十两。不过,探春却为因血缘亲情坏了规矩,足以见其大公无私与不徇私情。

  如若是一般女子,在生母的哭诉下,定会因面薄心软而破坏规矩,岂会如探春一般坚守原则?《红楼梦》第五十五回堪称探春的主场。探春在大观园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兴利除弊。大观园在实行“承包制”后利润可观,每年可收取四百两白银。

  在贾府所有女眷中,王熙凤也就畏惧探春五分:“虽是姑娘家,心里却事事明白……她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了”。探春能在贾府实施改革,足以见其超常的勇气与决心。而她又能令凤姐退让且心服口服,足以见其男儿般的气度与决心。

  三、探春的悲剧人生

  探春如男儿般的个性获得了众人的欣赏与喜爱,可也正因如此性格,才导致其清明远嫁的结局。探春乃庶出,生母更是贾府中人人嫌弃唾弃的赵姨娘,此乃探春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遗憾。

  在表面上,探春同其它姑娘一般得贾母与王夫人的看重与喜爱,但封建礼教中的“嫡庶观念”仍然慎入人心。例如,王熙凤曾说:“虽然庶出一样,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多有为庶出不要的。”

  王熙凤的话不过是封建宗法观念的一种映射。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始终不如男子,庶出女儿更是在家中抬不起头。因此,探春也格外在意自己的庶出身份,深知自己比家中男子、甚至家中同辈女眷都要低上一等。如若探春的生母是一个安分守己都姨娘也便罢了,探春也就认了庶出的身份。可那赵姨娘偏偏是个心思阴毒、目光短浅、一肚子花花肠子的小人,这令探春深恶痛绝。

image.png

  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探春公开声明:“我只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可见探春始终不愿承认自己身上流淌着与赵姨娘同样的血液。不过,探春也知赵姨娘因天生愚蠢而处处造人看低、欺负,因而打从心底里感到气愤。

  《红楼梦》第六十回中,探春说道:“何苦不自尊重?大吆小喝,也失了体统。”一向心高气傲、争强好胜的探春不允许自己又一位愚昧无知、卑劣无耻的母亲,更何况这个母亲从未给过自己丝毫母爱。

  因此,探春不得不主动靠近自己的嫡母王夫人,尽全力讨其欢心,只为能在家中立足。然而 ,寡情的王夫人又会给不是自己骨血的庶女多少真正的温暖?说到底,探春一生从未得到真正的母爱。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探春自言:“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什么偏的庶的,我也不知道”。探春看似不在意嫡庶身份,实则是为了隐藏自己的自卑心理。出身的卑微与母亲的低贱是探春一生的耻辱,因此她也会将“主子”与“奴才”常挂嘴边,通过建立优越感来补偿自己的自卑心理。

  结语

  《红楼梦》第七十回写众姐妹齐聚,一同放风筝。可探春那“软翅子大凤凰风筝”被其他风筝线缠住,最后被风吹走。而这断了线飞走的风筝也预示着探春未来有去无回的远嫁。

  说到底,探春从头到尾都是任封建家长摆布的一颗棋子,她的婚姻与其他姐妹并无二异,不过是出于维护封建贵族家族的需要。探春虽有才华、理智与胆识,却也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