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怎样的背景下创作了《宣城见杜鹃花》?蕴含思乡之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誉为“诗仙”。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李白所作的《宣城见杜鹃花》吧。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唐朝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杜鹃花是一种山花,也就是说它长得最好的地方,并不在江南平原,而是在海拔500~2500米左右的山地。而且是衡量山地土壤的一个重要指标。比如说一座山中,杜鹃常常在山阴开放,连绵成一片,极其的壮观和艳丽。指示着这一带气候条件好。但如果某一年杜鹃花开得不够绚烂,那么说明这个地方并不太适合它了。

  它就象山中的隐士,但是又不完全像,因为它开花的何其绚烂,红得像一片血海,点缀在绿岗之间,就算是紫色的,白色的,色彩也极其的鲜艳,仿佛遗落在山中的瑰宝。

  杜鹃是古代巴蜀的名花,因为巴山蜀水,孕育着特殊的山地花木。比如海棠比如荔枝,又比如杜鹃花,在同一纬度的中部平原地区,很少看到这么多鲜艳奇丽的花草树木。而唐朝定鼎之后,长江作为重要的交通,联系着东西南北,上下江南,都必须通过巴蜀水道。四川的奇花异草,丰富的物种,因此得以流布海内。

  其中我们知道海棠,那么今天就说一说杜鹃。

image.png

 

  商朝距今已有3800年,这在民间的历史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朝代,所谓夏商周,但是直到上个世纪1928年,发掘了殷墟,才正式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商朝更多的历史是在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里,比如商汤灭夏,武丁伐纣,还有就是望帝隐居。

  在商朝时的巴蜀有一个王叫杜宇,号望帝。那个时候的巴蜀经常的爆发山洪水灾,这个古代的巴蜀皇帝宅心仁厚,因为臣子治水有功,他主动将自己的王位,让给了臣子,隐居在巴蜀的山中。但是他的国家并非江山永固,后来蜀国被灭。待在山中的望帝,日日望着北方故国,终日啼哭悔恨,灵魂化作了一只杜鹃鸟,总是站在北枝上喊,我该回蜀国啊,不如归去。但是蜀国已经灭亡了。他日日啼哭,鲜血滴落到地方,开出了绚烂的杜鹃花。

  实际杜鹃花曾经是唐朝巴蜀特有的山花,说娇气也不娇气,它开满了山坡,说他不娇气也娇气,因为往往移植到中原的杜鹃花很难成活。所以杜鹃花才有着思家思国的美称,如果它在外地不愿意开放或枯萎,那一定是想念山林和蜀国。

  其实用现代的植物学研究也很清楚,杜鹃花喜欢疏松酸性大的土壤,对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要求。而山地的某些小气候,比如温暖湿润,背阳多阴,会使杜鹃花呈现出一种特殊的美感。而古代的人不太了解杜鹃花的植物特性,反而认为它十分的有灵。

  所以在唐朝看杜鹃,那一定是要去四川的。那是四川的地方名花。

image.png

 

  李白哪里人?李白是唐朝四川人,虽然他的出生地,据当代人考证,可能出生在现在的吉尔吉斯坦的碎叶城。但是我们要记住一点,童年在哪里,家乡的感觉就在哪里。李白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奇山俊水四川度过的,直到24岁离开故乡去远游。不过这一游,可就是浮云蔽白日,浪子不回还。

  虽然杜鹃花的品种很多,但是在春天三四月份开花的称之为春鹃,这个时候正值春天的清明寒食,无数人踏青旅游,在青山之间,山道之旁,看到的就是这种极其明艳的杜鹃花,杜鹃花又叫”山踟蹰“,不管这个来历是如何,至少为其绚烂明艳所吸引,也会让人一步一徘徊。

  但是如同出生在四川的唐朝人,他们对杜鹃花的爱,离开了故乡之后分外的浓烈,而且还伴随着春天的杜鹃声,也就是那种布谷鸟的叫声,提醒着人们,这是一种特殊的乡愁。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子规是杜鹃鸟的别称。

  天宝14年,也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李白这个时候在安徽的当涂,带着家眷返回安徽宣城。那么安史之乱发生的具体的时间是在什么时候,是在上一年的12月16日,洛阳失守。此时的李白看见了宣城绚烂的培植的杜鹃花,已经54岁的李白并没有,因为是诗仙而真的置身事外,他现在也算是大半个难民。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了宣城的杜鹃花和听到杜鹃鸟的叫声。

  放在平常蜀道之难,都往往让人感叹,李白这个时候一定是想过各种打算,其中一条就是回乡。只有当故乡真的回不去时,才发现它是那么的让人眷爱。

image.png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都说李白慷慨倜傥,那都是个人的魅力和包装。人到了逃难的时节,心中就会有故乡。如果说25岁之后的李白,是想闯荡天涯,离家乡越远越好,要到皇城摘星,那么自从他真的见过皇帝,也了解了官场的曲折,那么50多岁的李白,就想过点安稳而放荡的日子,家乡在回去与不回去之间,只是一个隐隐的念想。但是安史之乱,深化了人内心的家园情节。因为他回不去了,一没有盘缠,二在兵火隔绝之境。所以”三春三月忆三巴“,是一种沉重的思乡。

  有人推测这首诗可能做得更晚一点,比如四年之后的58岁,李白因为流放夜郎,中途被赦,曾经路过宣城。李白虽有诗仙之名,但他也只是活了61岁。

  无论这首作品是54岁还是58岁所做,都是一个接近黄昏的老人,在颠沛流离中想家。想着童年和少年时满山的山杜鹃,那寒食,清明之际,山花如火,杜鹃声声,是他最熟悉的家园。

  李白至死没有回到家乡,其实他的朋友杜甫也是。

  年轻的时候不断的远离,年纪大了却是无限的叶落归根。这就是很多中国人一生的轨迹。

  又到杜鹃满山时,三月杜鹃红似火,染红寒食清明天,你心中可有回不去的家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