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所作的《在军登城楼》,写出诗人的滔天斗志、冲天意气
2021-09-22 10:09:57 骆宾王 王勃 李治 武则天

  骆宾王,字观光,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他的一生有颇多著作,为开辟唐代文学的繁荣局面做出贡献。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骆宾王所作的《在军登城楼》吧。

  公元684年某天,武则天读了一篇檄文,被其中一句“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所惊,拍案而问:“这是哪个人所写?”左右回答:“叛逆徐敬业手下艺文令骆宾王。”武则天听后叹道:“宰相安得失此人?”

  这个骆宾王,正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一首小诗的作者。那首诗可以说是中华诗歌史上最流行的数首之一。它就是《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拔青波。”据说,骆宾王写此诗的时候年仅七岁。神童之名,似乎对于“初唐四杰”来说,仿佛天生本该如此一般。

image.png

  骆宾王,字观光,义乌(今浙江)人,大约生于619年,又大约卒于687年,可谓“生死不明”。作为“初唐四杰”中的一员,骆宾王的阅历可谓最为丰富。观其人生顶峰之时所作所为,当不负其取名于《易经》中观卦含义:“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骆宾王出生寒门,自从父亲死于任上之后,一直在贫困生活中挣扎。后来,依附过他人,做过小官,从过军,打过仗,入过狱。或许对于生命来说,这些都是苦难,但是对于文学而言,却是不可缺乏的养料。一次次的磨难没有打垮骆宾王,反而让其越挫越勇,并且每经一事都会留下相应的文学作品,成为动盛唐文学的序幕。

  历数骆宾王作品,就会惊讶其内容的丰瞻性。少年诗作名篇《咏鹅》,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青年时作七言歌行《帝京篇》,讽喻时事,自伤身世,成为绝唱;戍守边塞则写:“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晚泊蒲类》);蒙冤入狱则写:“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在狱咏蝉》)。

image.png

  骆宾王和卢照邻都擅长七言歌行,他的《帝京篇》和《长安古意》被誉为“姊妹篇”,成为七言歌行中的代表作品。但在五律和绝句小诗方面,也有许多佳作,内容清新脱俗,题材丰富多样。唐中宗复位之后,曾大量收集骆宾王的诗文成卷,惜后来散佚。清人辑有《骆临海集笺注》,流传至今,最为完善。

  《在军登城楼》

  [唐]骆宾王

  城上风威冷,

  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

  歌舞入长安。

  根据本诗题目所记,可知此诗写于光宅元年(684年),正是徐敬业九月在扬州起兵的这段时间。匡复王朝,建功立业,想来当时的骆宾王一定处于激情迸发状态。短短二十字,见证了诗人的滔天斗志,冲天意气。

image.png

  诗人以对句起兴,这是齐梁至初唐时绝句小诗的一个固定套路。九月秋至,寒气侵人,诗人此时此刻登上广陵城楼,驰目远眺,思绪万千。“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楼高风急,冷彻入骨,江雾弥漫,寒意入心,天地一派肃然,万物四下凋残。虽然大军成立,但诗人却深知战事变化多端,来不得半点侥幸。所以在诗的开端,他细致描绘气候特征,似乎只是单单的景物描写,其实却暗地里传递出即将面对的各种困难。

  正因为诗人清楚知道战争的残酷性,所以才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刻画,来营造出临战之前整座军营的肃穆和庄严,以此展示将士们的进取风貌和慷慨激情。“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不需要多长时间,当兵马正式开征,整个天下很快恢复安定,我们就会在充满歌舞的欢迎队列里回到长安。戎衣,语出《尚书·武成》:“一戎衣,天下定。”诗人坚信恢复李唐王朝是正义的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所以句中用“何日”,故作询问实则抱着必胜信念和决心。

  综观此诗,用典巧妙,属对工整,语言质朴,音韵和谐。前两个诗句对自然景观细腻描摹,虽然是极言自然之冷烈,其实皆为凸现后面两句人物内心之热血。前“冷”后“热”,两下互相进行比较,既映衬了战争来临之际的严厉性,也以此传递出将士们坚定正义必胜的信念。这场战争最后虽然失败,却在文学史上留下来传奇一页,《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可谓“奇文”,《在军登城楼》亦是“壮诗”,激荡着风云之气,流传至今,脍炙人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