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说所作的《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借洞庭景观抒写愁心情韵

  张说,字道济,又字说之,在唐代文坛上被称为一代文宗,他是德高望重的文坛领袖,是文坛新秀的最大推手,是这些新人命中的伯乐。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张说所作的《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吧。

  八百里洞庭湖,自古就被人夸赞“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明魏允贞《岳阳楼》)其烟波浩渺,风光无限,确如范仲淹所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文人墨客至此,无不喜登岳阳楼,把酒临风,驰目聘怀,兴起处赋诗题句,多留颂美之辞章。

  遍观与洞庭湖有关之名篇佳作,自唐宋以降,不胜枚举。唐以来,有孟浩然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有李白之“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有杜甫之“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宋以来,有黄庭坚之“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有张光彦之“岳阳楼高几千尺,俯仰洞庭方酒酣”。

  如此众多描写洞庭湖的诗作之中,其中有一首虽然名气不大,但与这些传世佳作相比,亦另有其特色,这便是“三拜宰相,统领文坛”的开元鼎臣张说所写的《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唐三百年以绝句擅长。”(王世贞《唐人万首绝句选》)绝句以其尖新明快,情韵浓郁;委婉深曲,含吐不露;辞近情遥,意味隽永的特性,而向来吸引着诗人心仪不已。张说此首绝句,以其深邃邈远的意象,构筑而成阔大沉郁的境界,引诗评家高赞曰:“句格成就,渐入盛唐矣。”(胡应麟《诗薮》)这是一首昭示盛唐宏音之作。

image.png

  张说(公元667-730),字道济,又字说之,是初唐步入盛唐之世,在政治、军事、文学各方面都卓有建树的大家。其“前后三秉大政”,“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对于提携后进亦不惜余力。虽然在诗歌创作上各体皆能,但终只是长于五言,且多为古体与歌行;标举“奇情新拔”、“天然壮丽”的审美观念,以此形成的诗艺观点,能够较好地体现出盛唐通达而壮阔的气象。

  开元初年,曾力助唐玄宗即位的张说,因为与姚崇产生矛盾,终被贬谪岳州洞庭湖畔。期间,他创作出许多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风骨俊朗,清雅矫健的诗歌作品,慢慢呈现出初唐转向盛唐的气质。而这里面,能够代表张说最高水平的,便是此首《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往往是迁谪文学的创作基调,加上古代官员遭贬之地,大多皆为穷山恶水的偏僻之所在,原本就委屈的强烈不甘,通过不平则鸣就成为获取心理平衡的良药。追随屈原贾谊之流放诗赋,后来者常常感同身受,情感内质得到精神上的认同。基于此,从而亦形成张说的相关创作背景,应得到我们的注意。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唐]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

  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

  心随湖水共悠悠。

image.png

  张说被贬谪为岳州刺史的时候,其朋友梁知微(诗目中的梁六),时为潭州刺史,由于返朝途径岳州,便款待以尽地主之谊。洞庭山当是君山,浮于湖内,靠巴陵比较近,故而题目拟作“自洞庭山”。

  首句“巴陵一望洞庭秋”,直接交代此次送别的地点和时间:地在洞庭,时维序秋。此时此刻,远望洞庭,横无际涯,茫茫一片,不由引诗人忆起屈子所作:“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只此一句,便惹人无限愁绪满怀矣。诗人一望,秋却不在洞庭湖面,而是落在了心上,成一“愁”字,从而为全诗奠定了一种秋意浓、秋思重的基调。

  次句“日见孤峰水上浮”,紧接上句一个“望”字,此处便是诗人所目睹之景象。一望无际的洞庭湖,波光粼粼,水气蒸腾,氤氲朦胧之中,君山仿佛飘浮在水面之上,恍惚间随着水波荡漾,上下起伏。此处“孤峰”实乃双关,一是指向孑然矗立于洞庭湖面之上的君山,一是暗示诗人此时内心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意。山浮于湖,人浮于世,世事难料,人心波动,此一“浮”字,极尽其妙,含意深长。

image.png

  最后两句“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点明诗人心思,道出送别意思。君山有传说故事,娥皇、女英二妃迎舜帝于洞庭,受风波不前,闻帝崩于苍梧,泪洒君山竹林,悲恸而亡。诗人此处用此典故,让“不可接”之意,变得扑朔迷离起来。明面上好像是在为二妃的不幸遭遇而感到惋惜,事实上却是用来映衬自身的相关经历。

  这一切,概因友人返朝所引起,让诗人感喟自己被贬谪,不可能再像友人那样去朝廷面圣。所以“心随湖水共悠悠”,承接上面的“浮”字,心思沉浮,产生自我返回之归期,缅怀往日之宠幸,因而生发的复杂心理。仕途变幻,命运恰如洞庭湖水,不停地流转。

  本诗前两句描写洞庭景观,是为实;后两句则抒写愁心情韵,是为虚。由实转虚,由景及情,人言送别,却身不能随,是遗憾之情;诗无送意,却心随湖动,是共鸣之情。诗人妙用动人传说,跨越历史时空,不必拘泥于俗世尘规,寄情于自然,啸傲于山水,寻求与内心世界共鸣之事物,言在此而意在彼,因此显得更有张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