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所作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蕴含缺乏知音的孤独之情
2021-09-23 10:10:48 孟浩然 杜甫 李白

  孟浩然,字浩然,号孟山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另一位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孟浩然所作的《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吧。

  山水有情,正好古人所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意思说,有智慧的人喜爱水,因为明白变通的可贵;有仁义的人喜爱山,因为清楚平稳的重要。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篇》,说明了环境会对人产生某些影响。

  如果以此仔细观察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其诗作如水流转而灵动,悠然淡泊;如山矗立而谦和,安详清寂;统而总之,由此形成一种气韵高妙,清新自然,却又风神俊朗,旷远壮逸的超然格调。

  固然如苏轼而言:“孟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尔。”(《后山诗话》引)其实正说明了个人性情和才情,对文学作品的产生有着巨大的作用力。即便同为山水诗人的王维,其诗作风格也是与孟浩然大相径庭的。王维多才多艺,诗书画乐,可谓样样精通,其诗作前期与后期相比,显著分明,流传甚广的山水杰作,如果仔细赏析品味,便可察觉其内在的才华气质,实乃自然天成。

image.png

  反观孟浩然诗作,由于其一生经历比较平淡,所以写作题材并不丰富多样,艺术上用来表现的手法亦相对单一,由此观之作品前后风格,实际上变化也不是很大,从而给人造成一种简陋感,但若因而认为他才拙也是陷入偏颇。毕竟,所谓的“才情”,不过是专注于某事物,以积极态度努力作为,并最终达到一定高度。

  性情养成其内敛,追求含蕴其内容。据为其编辑诗集的同郡宜城人王士源在《孟浩然诗集序》:“凡所属缀,就輒毀弃,无复编录,常自叹为文不逮意也。”什么意思呢?就是只要没有达到自己要求的,即“文不逮意”者,全部毁掉。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评论道:“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这里涉及到孟浩然的诗学创作理念。

  我们研读孟浩然诗作,会发现在其许多诗歌里面,往往用上极其自我的“我”、“予”、“吾”,等等。在此点之上,孟浩然有一个“好学生”,便是李白,受其影响,李白同样喜欢于其诗歌作品里大量使用如此字词,甚至直接写出“李白乘舟将欲行”这样鲜明自我色彩的诗句。这说明孟浩然的山水诗歌作品,已经不再像唐代之前那些前辈们一样,仅仅是对山水原型的简单临摹,而是赋予山水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性情气质,从而达到情景交融、合而为一的理想状态,这正是孟浩然诗作所具有的“建安风骨峻健”和“魏晋风流清率”特征体现。

image.png

  在孟浩然之前,没有任何一位山水诗人在自己的作品里,能够像他这样深深地镌刻上诗人自己鲜明个性印记的。孟浩然的才情,虽囿于自身经历,不像李白奔放豪迈,也不像苏轼汪洋恣肆,更不具杜甫沉郁顿挫,而是“风神掩映,乃在淡若无意之中”,或许正因如此,才让人“初读无奇,寻绎则齿颊间有余味。”(清刘邦彦《唐诗归折衷》),是“冲淡中有壮逸之气”(明周履靖《骚坛秘语》)。

  恰如严羽所指出,孟浩然的诗名是盛于韩愈的。 “诗仙”李白在其面前倾心赞美:“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赠孟浩然》)“诗圣”杜甫在其身后歌颂:“吾怜孟浩然,短褐即长夜。赋诗何其多,往往凌鲍谢。”(《遣兴》) 这正是其才情的勃发,从而让这些伟大的诗人们为之倾慕。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唐]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诗人另有《疾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上人》一首,由此可知此诗应写于龙泉寺内。业师当为业禅师的简称,禅师、上人都是对僧人的尊称。而山房当指龙泉寺,古代寺庙虽众多,但多不像现在这般富丽堂皇,基本上是简陋的,所以才称之为山房。丁公,诗人同乡,名凤,有才华,惜一生不遇。这是一首内容为相约而客不至的诗作。

image.png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诗人在开首第一句直接便挑明时间,这既是一个等待的起点,也是盼望的开始。西山横卧,峻岭逶迤,夕阳收敛起余晖,不慌不忙地离开此地,于是瞬息之间,千山万壑都变得昏暗,各种声音都仿佛刹那消失,天地静寂。一个“度”字绘出夕阳西下之悠然,言等待时光之漫长;一个“倏”字道出夜色之突然,言等待时间之匆忙。似乎矛盾,却恰当反映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状态。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前两句诗通过诗人所看,而至此两句则详细描写诗人所感、所闻。明月升起,清冷的月光照彻松林,愈令人觉得夜晚的清凉,山风吹过,传来泉水声响,在如此静夜,显得分外哄亮。对于此两句,明朝周珽在《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中评道:“‘生’、‘满’二字静中含动,‘尽’、‘定’二字动中得静,禅语妙思。”有光、有影,有声、有色,简短十字表现诗人视、听、触等多种感觉,以细腻笔法描绘出一幅《松月风泉图》,传达着诗人此时此刻孤寂的内心世界。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此两句紧接上面所摹,继续描写诗人所见。林间夜色铺满山径,樵夫匆忙担柴返回家园,仅剩下空山寂寂,风烟落寞,宿鸟栖息,万物沉默。“欲尽”、“初定”,细致描写诗人眼前所见,好像缓慢的静态画面,然而却是一种“镜像”,映射诗人等待至此的情绪真实反应,看似淡然镇定自如,实际上已经蕴含着丝丝焦虑。

image.png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前面六句诗人细致入微地描写自然景物形象,就像六幅色彩鲜明的画轴,一层层地渲染出幽静清凉的气氛,一直到最后两句,才揭晓答案“之子期宿来”,以此来烘托诗人期盼友人能够来到的心理状态。而“孤琴候萝径”,一个“孤”字十分突出,看似修饰“琴”,其实是一种旁敲侧击,用来呈现诗人等待之时的孤寂。此处诗人以“琴”来自喻,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一是展现与友人的深情厚谊,一是刻画诗人觅知音的期盼心理状况。

  本诗极富于孟浩然的诗歌特征,用语凝练含蓄,“愈淡愈浓,景物满眼,而清淡之趣更浮动”(宋刘辰翁《王孟诗评》)。前六句看上去全部用来描写景物,然而仔细体味却句句融入人事,无一处不带着诗人的情绪。正因为有了这前面的大肆铺垫,所以才在最后尽显诗人等待友人的迫切之心,以及缺乏知音的孤独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