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赏析以及其延伸阅读
2021-10-11 13:54:54 老莱子 寿梦 诸樊 夫概 申包胥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那么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老子的《道德经》第十六章,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①;万物并作②,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复归其根。归根⑤曰静,静曰⑥复命⑦。复命曰常⑧,知常曰明⑨。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⑩,容乃公,公乃全⑾,全乃天⑿,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image.png

  [译文]

  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注释]

  ①致虚极,守静笃:虚和静都是形容人的心境是空明宁静状态,但由于外界的干扰、诱惑,人的私欲开始活动。因此心灵蔽塞不安,所以必须注意"致虚"和"守静",以期恢复心灵的清明。极、笃,意为极度、顶点。

  ②作:生长、发展、活动。

  ③复:循环往复。

  ④芸芸:茂盛、纷杂、繁多。

  ⑤归根:根指道,归根即复归于道。

  ⑥静曰:一本作"是谓"。

  ⑦复命:复归本性,重新孕育新的生命。

  ⑧常:指万物运动变化的永恒规律,即守常不变的规则。

  ⑨明:明白、了解。

  ⑩容:宽容、包容。

  ⑾全:周到、周遍。

  ⑿天:指自然的天,或为自然界的代称。

image.png

  [延伸阅读]王弼《道德经注》

  致虚极,守静笃。

  言致虚物之极,笃守静物之真正也。

  万物并作,

  动作生长。

  吾以观复。

  以虚静观其反复。凡有起於虚,动起於静,故万物虽并动作,卒复归於虚静,是物之极笃也。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各反其所始也。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

  归根则静,故曰静。静则复命,故曰复命也。复命则得性命之常,故曰常也。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常之为物,不偏不彰,无皦昧之状,温凉之象,故曰知常曰明也。唯此复乃能包通万物,无所不容。失此以往,则邪入乎分,则物离其分,故曰不知常,则妄作凶也。

  知常容,

  无所不包通也。

  容乃公,

  无所不包通,则乃至于荡然公平也。

  公乃王,

  荡然公平,则乃至于无所不周普也。

  王乃天,

  无所不周普,则乃至于同乎天也。

  天乃道,

  与天合德,体道大通,则乃至于极虚无也。

  道乃久,

  穷极虚无,得道之常,则乃至于不有极也。

  没身不殆。

  无之为物,水火不能害,金石不能残。用之於心,则虎兕无所投其齿角,兵戈无所容其锋刃,何危殆之有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