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赏析以及其延伸阅读
2021-10-14 11:30:35 老莱子 寿梦 诸樊 夫概 申包胥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那么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①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②。上德若谷;大白若辱③;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④;质真若渝⑤。大方无隅⑥;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⑦。

image.png

  [译文]

  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

  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注释]

  1、建言:立言。

  2、夷道若纇:夷,平坦;纇,崎岖不平、坎坷曲折。

  3、大白若辱:辱,黑垢。一说此名应在“大方无隅”一句之前。

  4、建德若偷:刚健的德好像怠惰的样子。偷,意为惰。

  5、质真若渝:渝,变污。质朴而纯真好像浑浊。

  6、大方无隅:隅,角落、墙角。最方整的东西却没有角。

  7、善贷且成:贷,施与、给予。引伸为帮助、辅助之意。此句意为:道使万物善始善终,而万物自始至终也离不开道。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有志也。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建犹立也。

  明道若昧,

  光而不耀。

  进道若退,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夷道若颣,

  颣,土内也。大夷之道,因物之性,不执平以割物,其平不见,乃更反若颣土内也。

  上德若谷,

  不德其德,无所怀也。

  太白若辱,

  知其白,守其黑,大白然后乃得。

  广德若不足,

  广德不盈,廓然无形,不可满也。

  建德若偷,

  偷,匹也。建德者,因物自然,不立不施,故若偷匹。

  质真若渝,

  质真者,不矜其真,故渝。

  大方无隅,

  方而不割,故无隅也。

  大器晚成,

  大器成,天下不持全别也。故必晚成也。

  大音希声,

  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

  大象无形,

  有形则有分,有分者不温则炎,不炎则寒,故象而形者,非大象。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凡此诸善,皆是道之所成也。在象则为大象,而大象无形。在音则为大音,而大音希声。物以之成,而不见其成形,故隐而无名也。贷之非唯供其乏而已,一贷之则足以永终其德,故曰善贷也。之不加机匠之裁,无物而不济其形,故曰善成。

image.png

  [延伸阅读2]苏辙《老子解》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道非形,不可見。非聲,不可聞。不先知萬物之妄,廓然無蔽,卓然有見,未免於不信也。故下士聞道,以為荒唐謬悠而笑之。中士聞道,與之存亡出沒而疑之。惟了然見之者,然後勤行服膺而不怠。孔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斯所謂上士也哉。

  建言有之:

  建,立也。古之立言者有是說,而老子取之下之所陳者是也。

  明道若昧,

  無所不照,而非察也。

  進道若退,

  若止不行,而天下之速者莫之或先也。

  夷道若類,

  或夷或類,所至則平,而未嘗削也。

  上德若谷,

  上德不德,如谷之虛也。

  大白若辱,

  使白而不受汙,此則不潔不屑之士,而非聖人也。

  廣德若不足,

  廣大而不可復加,則止於此而已,非廣也。

  建德若偷,

  因物之自然而無所立者,外若偷惰,而實建也。

  質真若渝,

  體性抱神,隨物變化,而不失其真者,外若渝也。

  大方無隅,

  全其大方,不小立圭角也。

  大器晚成,

  器大,不可近用也。

  大音希聲,

  非耳之所得聞也。

  大象無形,

  非目之所得見也。

  道隱無名。夫惟道,善貸且成。

  道之所遇,無所不見,凡此十二者,皆道之見於事者也。而道之大全則隱於無名,惟其所遇,推其有餘以貸不足,物之賴之以成者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