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曾三次劝说李渊起兵反隋,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根据史料记载,隋末时期,李世民曾三次劝说父亲李渊起兵反隋,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英雄涌现,除了最早起兵反隋的隋朝重臣杨玄感外,还有风风火火闹中原的瓦岗寨豪杰外,以及两大割据势力——王世充窦建德

  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同为隋朝重臣、关陇贵族的唐国公李渊,却乘隋朝官军与瓦岗寨在洛阳激战的机会,从太原起兵,一路向西杀进无人防守的长安,拥立隋炀帝之之代王为新君,遥尊远在扬州的隋炀帝为太上皇,名正言顺地掌握了隋朝的大权。

  次年,隋炀帝杨广在扬州被哗变的兵士杀死,李渊逼迫代王杨侑禅让帝位,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建立了大唐王朝。

  李渊之所以乘乱在太原起兵反隋,最主要的是受到了其次子李世民的鼓动,虽然李渊也有不臣之心,但要是没有李世民的极力鼓惑,也许李渊还只是一个手握重兵割据一方的隋朝大臣,李世民曾三次劝说李渊起兵反隋。

image.png

  少年时代的李世民聪明果断,不拘小节,接受儒家教育,学习武术,擅长骑射,可谓是文武兼备。

  大业十一年(615年),年仅17岁的李世民参加左屯位将军云定兴的军队,前去雁门关,营救被突厥人围困的隋炀帝。

  大业十二年(616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李世民跟随到太原并随父多次出征,平定发生在今山西省内的各种叛乱和抗击东突厥人的入侵。

  年轻的李世民很有政治眼光,当时天下群雄并起,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李世民敏锐地预料到隋朝国运将尽,正是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

  为此,李世民利用父亲李渊主政太原的有利时机,积极进行反隋活动,他一边广交英雄豪杰,联络晋阳县令刘文静、晋阳宫副监裴寂奔走谋划;一边积极招兵买马,准备起事反隋。

  李世民经过一番密谋准备后,第一次劝父亲李渊起兵:“今上无道,百姓困穷,晋阳城外都是战场。父亲如果只满足于现在的身份地位,那么天下到处是寇道,朝廷又严刑峻法,我们随时处于危亡之中。不如顺应民心,在晋阳起兵,转祸为福。这就是所谓的‘天授之时’啊。”

  李渊听了,却大吃一惊:“你怎么说出这样的话来,我现在就把你抓到官府去。”

  李世民一看父亲这样说了,也就不好再劝了,而李渊也并没有真的把李世民扭送到官府去。

image.png

  不久,李世民又第二次劝李渊起兵:“现在盗贼越来越多,到处都是,父亲大人受诏讨贼,现在情况又怎么样了呢?如果您能够讨荡群贼,朝廷也会功高不赏,依然会身陷危局。父亲如果听从我上次劝您的话,就可以避祸,我说的是万全之策,请父亲大人不要怀疑。”

  这次,李渊倒是不像第一次那样坚决拒绝了,而是以无可奈何的口吻说再考虑考虑。

  李世民看到父亲李渊还是下不了起兵的决心,就和刘文静、裴寂密谋起兵之策。李世民想把实情相告父亲,又担心李渊不听。

  李世民私下找到裴寂商议,裴寂就选了晋阳宫的几个美女,乘李渊喝醉酒之后,陪他过夜。然后,裴寂把李世民的谋划告诉了李渊,李渊大惊。

  裴寂说:“安排宫女侍奉,事情暴露后是要杀头的,我这么做就是为了要劝你下定决心起兵啊。”

  李世民乘机向李渊汇报了整个计划。李渊开始还是表示不愿做乱臣贼子,坚决不同意,还表示要把李世民送去报官。过一了会儿,李渊才答应了起兵,对李世民说:“吾爱汝,岂忍告汝邪?”(《新唐书》)

image.png

  大业十三年(617年)二月,李渊治下驻马邑(今山西朔州市)的鹰扬校尉刘武周发动兵变,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割据马邑而自称天子。并与突厥勾结,图谋南下争夺天下。

  隋炀帝闻讯后大怒,要以“讨贼不力”的罪名把李渊拿到江都(今扬州)治罪。在此危急情势下,李世民第三次力劝李渊起兵,他说:“事情紧急,可以举事了。”

  这时,李渊终于下定决心太原起兵,五月十五日,李渊、李世民出手将隋炀帝安插在自己身边的探子王威、高君雅二人斩首。

  七月,李渊率军三万誓师,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名义正式起兵,直趋关中,展开了灭隋建唐的宏图伟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