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 黛玉、 宝钗三人之间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真正体现了《红楼梦》 的两重悲剧。趣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黛玉死后,宝玉娶了宝钗,很多人觉得宝玉无情,宝钗自私。其实宝玉与宝钗大婚后,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幸福,宝玉总是愁眉不展,菱花镜里日渐消瘦,原因让人落泪。
那么宝玉与宝钗大婚后幸福吗?原著第28回中给出了答案。
听宝玉唱道: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红楼梦第28回中,宝玉的这段唱曲隐藏着三种信息,如下:
一、宝玉大婚后,念念不忘黛玉。
黛玉之死,宝玉大婚,虽不是前80回中的内容,但根据判词红楼梦曲,还有脂砚斋的批语,可以推测出黛玉死在宝玉娶宝钗之前。正是因为黛玉死了,宝玉在母亲王夫人的安排下,才娶了宝姐姐。
按照藕官的说法,男人死了妻子,即便是深爱,也不能孤独终生,还是要续弦。只是把这份爱和思念藏在心底就够了。
当时宝玉对藕官的话是赞同的。黛玉死后,宝玉也是这样做的,他听从安排娶了宝钗。正是因为这一点,宝玉被看作是无情的人,薄情的人,至少对黛玉的爱不够深。
实际上,这对宝玉是一种误解。宝玉对黛玉的感情无人能比,也无人能替代黛玉在宝玉心中的位置,即便是宝钗也不能够,这也是今天我要写这篇文字的原因。
事实上,宝玉与宝钗大婚后,没有一天忘记过黛玉,他在婚姻和生活中的不幸,会让他更加思念他的林妹妹。宝玉唱曲中的“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和“忘不了新愁与旧愁”都是对宝玉婚后生活的一种真实描写。
宝玉婚后,因为这份思念,总是愁眉不展,他因思念黛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拿着紫鹃的菱花镜,往日的一切都像在眼前,可他的林妹妹却不在了,那一刻泪水早已模糊了宝玉的眼睛,他看不到菱花镜里日渐消瘦的自己,他只知道黛玉死后,他总是愁眉不展,他的心早已随林妹妹而去。
后来宝玉经历了抄家的磨难后,更是思念他的林妹妹,最终选择出家而去,留下宝钗孤独终老,如此看来,赢了婚姻又如何,宝钗婚后的生活一点也不幸福,宝玉出家后,她在孤独中终老,从脂批来看,宝钗与湘云都一直活到两鬓斑白,可见宝钗也是一个不幸的女子,难逃红楼梦万艳同悲的悲剧结局。
二、菱花镜成为宝玉思念黛玉的念想。
那面菱花镜原本是紫鹃的,那年宝玉生病,紫鹃就送给了他。黛玉死后,紫鹃送黛玉灵柩回南,宝玉虽然有黛玉留下的绣球灯,但看到紫鹃留下的菱花镜,他还是忍不住落泪。
他会想起那年紫鹃为了黛玉试探他的心,结果闹得动静很大,他给紫鹃又是保证,又是发誓。如今菱花镜还在,而黛玉已亡,紫鹃也已离开。这个时候,纵然宝玉已娶宝钗这样的贤妻,也难以抚慰他心中失去挚爱的伤痛。
三、这段唱曲与红楼梦曲遥相呼应,暗藏宝玉大婚后的不幸福。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段红楼梦曲,与宝玉在第28回中的唱曲遥相呼应,暗藏宝玉婚后的不幸福。按照宝玉的说法,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别人都说金玉良缘好,他只认木石前盟,即便是娶了宝钗,也难忘死去的黛玉,这就是宝玉婚后的生活,也是宝玉婚姻不幸的根源。
相信每一个人都希望娶或者嫁自己喜欢的人,但有时候会有很多的遗憾,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娶或者嫁自己喜欢的人,只有少数可以如愿,宝玉也不例外。
在外人看来,宝玉即便没有娶深爱的林妹妹,也娶了同样出色的宝姐姐,应该惜福珍惜才是,可现实中能改变的东西有很多,唯独爱情不好改变,尤其是对一个痴情专一的人来说,更不容改变。
宝玉可以与袭人有亲密关系,可以与晴雯和碧痕玩暧昧,但他心中最爱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他的林妹妹黛玉。如今黛玉去了,他纵然娶了宝钗,也难以抚慰他失去挚爱的痛苦。
可见,宝玉虽娶了宝钗,对黛玉一样深情难忘,正是因为这些,他才愁眉不展,新愁和旧愁不断,才日渐消瘦,最后弃宝钗而出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秦大士,字鲁一,又字鉴泉,号磵泉,又号秋田老人,清朝乾隆时期状元,官至侍读学详情
古代的妃子往往都十分擅长歌舞,又知情识趣。历史上有不少因跳舞而受宠的妃子,但详情
对张辽和张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辽投降详情
还不了解:乾隆和令妃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对乾隆和八叔允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详情
汉朝经过三代皇帝,才有了文景之治,明代为什么建国就出现盛世?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详情
对曹操和汉献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和详情
还不了解:曹操和汉献帝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详情
对三国许褚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平心而论,详情
还不了解:关羽和颜良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与诸葛亮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详情
吕雉,字娥姁(xū),又称吕后、汉高后、吕太后等,汉高帝刘邦的皇后。她是中国详情
项羽,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自立为西楚霸王。接下来趣历详情
骆宾王,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唐代大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详情
武曌[zhào],即武则天,唐朝至武周时期政治家,武周开国君主(690年-7详情
秦武王,嬴荡、嬴姓,赵氏,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惠文王之子,他的身高体壮,孔武详情
戚夫人,亦称戚姬,汉高祖刘邦宠姬,十分受宠,生下刘如意。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详情
范雎,亦作范且,或误作范睢,字叔,魏国芮城(今山西省芮城县)人,战国时期著名详情
赵祯,即宋仁宗,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详情
刘禹锡,字梦得,号庐山人,唐朝文学家,被誉为“诗豪”,他的诗文俱佳,涉猎题材详情
东汉和蜀汉灭亡后,刘协被曹丕封山阳公,刘禅被司马昭封安乐公,谁的职位更高呢?详情
为了稳定边境局势,打击其他势力,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曾主动和亲了十多个公主给匈奴详情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详情
还不了解:夷陵之战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刘裕灭后秦之战,中国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八月至次年八月,太详情
刘裕灭后秦之战,中国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八月至次年八月,太详情
刘裕灭后秦之战,中国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八月至次年八月,太详情
刘裕灭后秦之战,中国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八月至次年八月,太详情
刘裕灭后秦之战,中国东晋义熙十二年(后秦永和元年,416)八月至次年八月,太详情
东晋义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409)四月至翌年二月,东晋中军将军刘裕率军攻克详情
东晋义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409)四月至翌年二月,东晋中军将军刘裕率军攻克详情
东晋义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409)四月至翌年二月,东晋中军将军刘裕率军攻克详情
东晋义熙五年(南燕太上五年,409)四月至翌年二月,东晋中军将军刘裕率军攻克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施公案》,清代民间通俗公案小说。早期版本亦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详情
《施公案》,清代民间通俗公案小说。早期版本亦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详情
《施公案》,清代民间通俗公案小说。早期版本亦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详情
《施公案》,清代民间通俗公案小说。早期版本亦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详情
《施公案》,清代民间通俗公案小说。早期版本亦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详情
《施公案》,清代民间通俗公案小说。早期版本亦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