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倭寇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明朝时期,倭寇究竟是怎样产生的?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元朝末年、明朝初期,倭寇逐渐在我国沿海地区猖獗,他们不仅进行走私贸易,而且还不断劫掠沿海地区的商船,更甚至还会登上海岸抢劫沿海的百姓,在当时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那么,在元朝末年,以及整个大明朝,倭寇是如何产生、如何反战,又如何泛滥、如何解决的呢?今天,咱们就来了解一下。

  一、“倭寇”从何而来——政治影响

  公元13世纪-16世纪时期,在朝鲜半岛、我国沿海、南洋等地区,出现了大批日本海盗,他们组成庞大的集团进行劫掠活动。

  当时,日本又叫做“倭国”,所以对于屡屡侵犯倭国沿海周边的日本人统称为“倭寇”。不过,所谓的“倭寇”,其来源并不仅仅限于日本,而是多方面的。

  1、来自日本本土的倭寇

  13世纪时,倭寇才刚刚出现,当时他们仅仅局限于九州一带,大多是民主、庄官,还有一些失业人群,人数并不算多。

  明朝年间,日本国内爆发了严重的“政治运动”,也就是所谓的“南北分裂时期”,局势动荡不安,各大势力不断角逐。

  在这场政治角逐中,胜利者占据了日本本土大量的土地,失败者只能另谋出路,倭寇的数量不断扩大。

image.png

  当时,一些豢养诸多武士的小领主,便将目光瞄准到了海外。起初,他们仅仅是在海上行动,对一些海外贸易的商人实施抢劫。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这些统治者便会纵容自己的手下,到其它国家的沿海地区做一些抢劫百姓的活动。

  与此同时,在日本的政治运动、军阀混战当中,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各大军阀,还有日本诸多的老百姓。

  乱世之中,老百姓不仅丧失了农业活动的环境,而且还要承受巨大的赋税徭役。迫于无奈下,这些老百姓也逐渐加入了倭寇的队伍,成为了倭寇的主要兵源之一。

  2、一些趋利商人的“伪装”

  从时间上来看,倭寇并非起源于明朝,在元末时期就有了。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一部分、来自元末明初的内地人,就伪装成了倭寇。

  比如,元朝末年,一些地方割据势力,为了能获得更多的战略物资,他们会与日本本土的倭寇进行联合,然后合作抢劫海上的商船。

  元朝消亡、朱元璋统一天下之后,曾经与陈友谅张士诚等人有瓜葛的利益团体,为了避免受到朱元璋的惩罚,他们被迫逃向了海外。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群人便在海外立足,不但发展海洋势力,后来他们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便于倭寇合作,逐渐成为了他们的一份子。

  另外,明朝中后期,因为政治的腐败,许多沿海的百姓无法忍受官员的压迫,也纷纷逃向海外,加入了倭寇大军,成为了倭患的力量来源之一。

  总而言之,“倭寇”虽然是对古代日本贼寇的统称,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造成“倭患”泛滥的不再只是倭寇了,还有一部分明朝的利益集团。

  二、倭寇泛滥的动力——利益驱动

  俗话说得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在历史的场合中,倭寇从出现到不断壮大,除了政治因素之外,利益也是他们逐渐壮大的原因之一。

  1、倭国政府的背后支持

  “倭寇”虽然表面上是'“贼”与“匪”,但是其背后的操控者却另有其人,甚至可以说倭患的背后站着倭国的政府集团。

  众所周知,日本土地狭小、多山地、少平原,所以他们的自然资源非常匮乏。战争拼的就是资源消耗,倭国各大领主为了能够取得胜利,只能通过海上劫掠,来获得维持战争的钱粮与经费。

  回首明朝时期的倭患,从规模、行动、纪律上来看,他们的一举一动根本就不像是简单的贼寇,背后明显有着政府的支持。

  也正因为如此,朱元璋执政时期,曾严厉斥责日本的使者,让他们停止对大明沿海百姓的侵犯,否则就会发兵攻打。

  不过,日本的各大统治者不仅没有听,反而还变本加厉,大肆劫掠沿海的百姓。在此情况下,朱元璋便想进军日本,但却被刘伯温等人阻止了。

  因为,元朝时期,忽必烈也曾攻打过日本,不仅没有取得任何的效果,还因为海洋的隔绝而损耗过大、劳民伤财。

  经过了种种考量,为了杜绝倭患,朱元璋下令“封锁沿海”,与此同时,他还将日本列入了大明朝的“不征之国”的名单。

  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明成祖朱棣时期,永乐年间,大明朝的海洋力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倭患也消停了许多,沿海百姓得到了少有的安宁。

  只是,到了明朝中后期,因为海洋力量再度削弱,倭患又再度兴起,而且愈演愈烈,远超朱元璋时期的危害。

image.png

  2、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发展

  十四、五世纪,正是全世界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而在当时明朝的经济发展更是处于全世界领先水平,资本主义萌芽更是欣欣向荣。

  同一时期的日本,其国民经济发展非常的落后,在与明朝的贸易中经常处于“贸易逆差”状态,所以为了改变这样的窘境,他们只能选择劫掠,而且还得到了政府的默许。

  与此同时,因为封建王朝时期,明朝统治者一直受“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屡次实行“海禁”的政策,压制了许多商人的发展。

  在此情况下,这群商人便将目光转移到了海上,他们通过与倭寇勾结,进行各种走私活动,加剧了倭患的严重性。

  后来,在种种原因的交织之下,一些商人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加入了倭寇大军的行列,实施海洋劫掠行动。

  总的来说,无论是日本的本土倭寇,还是来自大明朝的商人,他们加入“劫掠大军”都是因为利益的驱使,这也是所谓的“倭患”壮大的原因之一。

  倭患的泛滥成灾——没有天敌

  洪武时期,朱元璋不断加强海防力量,倭患没有进一步扩大。永乐年间,因为我国海洋业很发达,并于辽东望海埚全歼来侵之倭,沿海一带获得了久违的平静。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的海防力量不断减弱,倭患日益严重,逐渐泛滥成灾,而主要的原因便是倭寇没有“对手”,亦或者说是“天敌”。

  1、大明朝廷海防力量残败不堪

  明朝中后期,倭患已经泛滥成灾,早已经成为了沿海百姓的大患,严重影响明朝内部的稳定。然而,即使如此,大明朝廷却没有派兵剿灭,究其原因就是海防实力薄弱。

  当时的大明王朝,早已经腐败不堪,地方官员不断贪污腐败。原本,永乐年间建立了完善的海防体系,但因为战船缺少经费、士兵战力不堪,战斗力早已严重下降。

  在此情况下,大明朝的海防力量根本就不是倭寇的对手,所以在抗倭战斗中根本无法发挥应该有的作用,只能处于被动防守的态势,比如戚继光抗倭便是如此。

  当然,内部原因除了大明朝廷之外,还有一些被利益熏心的商人。“倭寇”虽然有倭寇之名,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倭寇,还有一些大明商人。

  这群人为了获取财富,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支持倭患,这也是明朝倭寇屡禁不止、屡剿不得的重要原因之一。

  2、“倭寇”背后站着的是倭国政府

  正如上述所言,明朝时期的倭寇并不是普通的“贼匪”,他们的形成是“有意而为”,内部有着严格的组织架构。

  根据一些史料的记载,在劫掠船只的时候后,他们会准备得非常充分,战前信息、劫掠官船、战后撤退等都是井然有序、训练有素。

  与此同时,倭寇每一次作案的地方都不同,每每得手之后他们便会迅速逃离战场,根本无法有效地解决。就这样,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倭患泛滥成灾。

  比如,倭患最严重的时候当属嘉靖年间,那是日本已经进入了战国时代,明朝官场也非常的腐败。

  在日本诸多诸侯的支持下,日本非常的猖獗,勾结中国海盗王直等,不断在江浙、福建一带大肆劫掠。

  嘉靖皇帝虽然多次委派官吏经营海防,但是却因官场的腐败而难见成效,倭寇成为了大明朝中后期的一大祸患。

  值得一提的是,嘉靖皇帝时期,著名将领戚继光,俞大猷等人的出现,给大明朝的沿海带来了一段时间的安定,倭患始平。

  从这点来看,倭寇之所以泛滥成灾,不是因为古代倭国的政局混乱,而是因为大明朝廷的不作为。

  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说的那样:“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自己不作为,最后只能剩下两个字“呜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