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怛罗斯之战”让唐朝损失有多严重?

  “怛罗斯之战”让唐朝损失有多严重?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怛罗斯之战前双方的态势

  在如今的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的交界地带,一条古老的河流由东向西穿过,这便是塔拉斯河,其实这条河全长不过也才区区五百公里左右,在中亚地区也是一条微不足道的小河,但它的中游左岸却坐落着一座千古名城,本地人便以塔拉斯命名,不过它的另外一个名字却被国人熟知,那就是怛罗斯城。

  怛罗斯城位于中亚腹地,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将这里大部分的人集中在绿洲和河水流域,所以其政权的规模较小,一般会选择势力比较大的帝国做附庸,以保存其王统,也正因如此,他们会叛而复归,归而复叛,这种状态在没有特别的大帝国出来前,很难打破这种政治格局。

  六世纪后期,突厥汗国强势崛起,其疆域从黑海一直延伸到了中原王朝附近,自汉朝以来中原人经略的“丝绸之路”均在其控制之下,不过它的统治方式是“切税商胡,督其征赋”,以榨取西域、中亚各国的财富来养活自己。

  这样的话对中原王朝并不是一个好消息,突厥人的做法无疑会对中原王朝的政治、经济上造成极大影响,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经略西北将是中原王朝的头等大事。于是唐朝在集太宗、高宗两代之力终于将突厥人击溃,从而取代了他们在中亚地区的霸权,并恢复了对西域的统治。

  阿拉伯人多次越过阿姆河袭击河中地区各国,但“当地政权多而分散”,很难团结一致来抵抗侵略者,所以只好奉送大笔的财物乞求缔结和约,但是这些做法并不顶用,阿拉伯人多次拿了钱财之后,仍然在710年占领了中亚最重要的城市撒马尔罕,四年后兵锋到达喀什,阿拉伯人在东方的扩张达到了顶峰。

  749年,倭马亚王朝被推翻,起义军拥戴阿布.阿拔斯为新的哈里发,由于这个新王朝的军旗是黑色,所以唐王朝便将其称为“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建立之初局势不稳,其哈里发为了震慑百姓,不仅残忍地屠杀了倭马亚家族的大量人员,甚至连倭马亚王朝的历代哈里发的陵墓也没放过,他让人对历代哈里发的尸体加以破坏、鞭打或者焚烧,由此引发了国内的动荡,直接波及了中亚河中地区,在此驻扎的军队也发生了哗变,“昭武九姓”也趁势响应,揭竿而起

image.png

  为应对帝国东部的叛乱,阿拔斯派出了最信任的阿布.穆斯林为呼罗珊总督前去平叛,并齐雅德.萨里为军队将领,随同出征。

  与此同时,唐王朝也企图利用阿拉伯国内的乱局,“以期重新规图河中”,全面恢复阿拉伯人来之前唐王朝在葱岭外的势力范围。作为安西节度使得大唐名将高仙芝刚刚完成了在帕米尔高原“深入万里立奇功”的惊世壮举,一举将吐蕃赶出千里之遥,此时正是志得意满之时,面对着乱糟糟的河中地区,岂有不取之理?

  于是高仙芝率先进军河中地区最为重要的“石国”,这里农业发达,又是中亚商贸中心,还是进军其他地区的交通枢纽。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石国受大唐册封,却“无藩臣礼”,甚至游说其他“昭武九姓”、吐火罗、大小勃律等国向阿拉伯人称臣,这是高仙芝征讨其的最大缘由。

  750年,高仙芝攻破石国都城俘虏了王族一干人马,并于第二年将其带回长安献捷,之后一并斩于阙下,时人有诗赞曰:

  悬军征拓羯,内地隔萧关。日色昆仑上,风声朔漠间。何当千万骑,飒飒贰师还。

  但是唐王朝庆祝,却丝毫不知本已被震慑下来的河中地区已是大乱,一场大战已在所难免。

  怛罗斯之战

  751年,高仙芝再次召集兵马向西进发,边塞诗人岑参在大军出征前赋诗曰:“都护新出师,五月发军装。甲兵二百万,错落黄金光。”极力赞美唐军军威之强盛。

  751年七月底,唐军到达了石国重镇怛罗斯,此地离石国都城225公里,往东250公里左右就是李白出生的碎叶城。这里几乎已是唐朝之前古代军队所到达的最远地区。但是高仙芝很快就发现,怛罗斯城中集中了几乎石国全部的军队和其他河中各国的联军,从军队数量上已经几乎与唐军持平。

  正当高仙芝带着部队深入战场向前推时,突然与达乌德和齐雅德.萨里所带的两支精锐部队遇上,再加上城中的敌人守军,军队数量已经远超了唐军。更关键的是,齐雅德.萨里所带之精锐既有阿拉伯重步兵,也有快速重骑兵,另外还有拜占庭式的复合弓箭雨和密集长矛阵,这些打法让唐军很不适应。但总体而言,唐军在弓弩上略有优势,而大食军在重装骑兵上占有优势,所以二者皆是当世强军,这是毫无疑问的。

  然而就在第五天晚上,唐军盟友葛逻禄的部队突然叛变,从东北后方向高仙芝发起了攻击。阿拉伯人趁唐军大乱之际,以重骑兵攻击唐军中军大营,致使唐军彻底大乱全线溃败。

  怛罗斯之战带来的影响

  “怛罗斯之战”,安西都护府损失精锐唐军两万左右,被俘战死各万人,但是唐军并非伤筋动骨,威慑河中各国的能力依然存在,仅仅两年后,大唐名将封常清再次出征克什米尔大胜而归,可见此次失利对唐朝影响并不大。

  但是对于阿拔斯王朝来说,此战逼迫唐朝势力退出河中地区后,阿拉伯人开始了对该地区的血腥统治,石国、康国皆成其铁蹄下的废墟,“昭武九姓”已危如累卵。于是在754年,“昭武九姓”再次向唐朝称臣,集体派出使臣到长安请求大唐出兵驱逐阿拉伯人。

  正因如此,高仙芝虽然兵败怛罗斯,但并未以败军之将受到处罚,虽然后来离开了安西都护府,但是却出任了权利更大的河西节度使之职,可见唐皇对他的态度,对该战失利并不在意。

image.png

  所以说“怛罗斯之战”只是发生在两国间的局部军事冲突,事实上并没有改变当时的任何现状。而比起政治军事上的微不足道,这场战争对当时的科技和文化传播的影响更大。

  这两位阿拉伯史学家还算是比较权威的,有一名萨尔图的史学家写道:“唐朝军队不堪一击,十万唐朝军队仅余几千名逃了出去,阿拉伯人在与东方大国的第一次碰撞中,以全面胜利而告终。”

  从我国史书来看,当时高仙芝“领一军”出征,那么“一军”有多少?按照唐朝编制,一镇满编七千人,而高仙芝的安西都护府管辖四镇,应该共有两万八千战兵,而“一军”则包含4000人的中军、各2800人的左、右虞侯军、各2600人的右厢前军、走厢后军、左厢左军、左厢后军,所以在理论上唐军一军为2万人,但是临战时,还需配备三分之一的辅兵,那么推测高仙芝当时所带之唐军约为三万人。

  再结合《旧唐书》、《唐历》、《资治通鉴》三部史书记载的2万、3万来看,“怛罗斯之战”中的唐军不会超过3万人。再从开元三年和开元二十二年牛仙客等人的军事行动来看,安西都护府执行奔袭任务,后勤所能承受的最高兵力约为1万人,即便在高仙芝时期安西都护府的实力有了加强,恐怕后勤所能承受的压力最多也在两三万之众,同时高仙芝也不可能将安西都护府的全部兵力投入到怛罗斯战场,所以怛罗斯之战中的唐军最多约有2.5万人,这已经是安西都护府出动兵力的极限。

  以此来看,阿拉伯史学家们也是夸大了怛罗斯之战的战果,尤其所说之唐军人数,绝对是有水分的。

  结语

  纵观历朝历代,各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经营和对维护国家领土安全的理念是一致的,无数的先辈将汗水和热血洒在西域的沙漠中,这才有了维系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也有许多像高仙芝一样的将领,为了拒敌人于国门外,深入敌境与其作战,无论胜也好,败也罢,终究没有损害了中原王朝的利益,仅凭这一点,他便足以载入史册。

  所以说“怛罗斯之战”中,世界双雄的第一次碰撞,其实并不值得一提,而文化经济的交流传播,才算其意义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