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蜀汉元气大伤,为何诸葛亮还要北伐呢?
2022-03-22 12:25:15 孙休 成济 段煨 孙峻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其中魏国最强,吴国次之,蜀国最弱,尤其是刘备发动对东吴的夷陵之战后,蜀国精锐损失殆尽,五虎上将已经去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只剩下一个赵云,还年事已高。文将也没有多少可用之才,也就蒋琬费祎可以拿得出手。但即便这样,诸葛亮在准备了几年、平定蛮夷之后,还是毅然决定北伐。很多人会有疑问,蜀国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守着蜀国不是比北伐更好吗?为何诸葛亮偏偏要损耗国力坚持北伐呢?

  理由一:蜀国形势所迫,不得不北伐

  当时的蜀国,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其实暗中风起云涌。刘备集团是益州的“外来人口”,刘备和诸葛亮当年也是设计占下益州,因此刘备带来的“荆州派”和当地的“益州派”矛盾重重,互相不服。比如当时以李严为代表的益州士族就对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派意见很大,以至于后来矛盾公开化,李严直接在粮草上面卡诸葛亮的脖子,导致诸葛亮北伐失败,回来也直接处理了李严。

image.png

  解决内部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寻找一个更为强大的外部矛盾,这样可以转嫁国内矛盾,而这个外部矛盾最好的选择就是魏国。通过渲染魏国对于蜀国的威胁,可以凝聚起蜀国的民心,团结蜀国的力量来一直对外,暂时掩盖国内的矛盾。如果诸葛亮不进行北伐,估计蜀国会内斗不止,更加消耗蜀国的国力。

image.png

  理由二:实现刘备的理想和自己年轻时的抱负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多次提到先帝遗愿、先帝创业等,比如“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刘备的理想是兴复汉室,从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就和诸葛亮谈过,而且蜀汉建国的时候国号就是“汉”,既然是光复汉室,就不能只偏安在西南一角,而是要主动北伐,统一全国,才算是实现理想。

  诸葛亮也是汉未朝廷官宦之家,对朝廷抱有很大的成见。今天不知他父亲是怎样死的,但从诸葛兄弟一个服务东吴一个服务蜀国就知道诸葛家是决心同朝廷决裂的,诸葛亮一次次北伐也是年少时就有的抱负,所以固执坚持,又有谁能说他不对呢?

  理由三:剑走偏锋,争取最后的希望

  诸葛亮是个聪明人,蜀汉的国力他能不清楚吗?但是正因为蜀国最弱,所以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两个:守成被灭,主动进攻被灭。但是以攻代守,或许能有机会战胜魏国,为蜀汉争取最后的一丝希望。历史上有很多以弱胜强的例子,当年曹操不也是凭着几万兵马灭掉袁绍的几十万大军,才统一北方的吗?说不定蜀汉也能有这样的运气!

  而且当时蜀汉也不是没有机会,北方经过连年战乱,实力也有所削弱,况且曹魏北方还有游牧民族的袭扰,边境并不安定。诸葛亮在北伐中也多次打败魏国军队,这更增加了诸葛亮北伐的决心和信心,所以诸葛亮一直坚持北伐,试图抓住拯救蜀汉的最后机会。

  因为这些因素,诸葛亮就算是知道蜀汉实力最为弱小,却也不得不打起精神,硬着头皮硬要北伐。对于诸葛亮北伐的执着,您认为还有哪些原因呢?欢迎留言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