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能登上帝位与一个梦有关?他对明朝有何作为?

  朱瞻基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明朝第五位皇帝。“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洪武三十一年,朱瞻基在北平出生。这天晚上朱棣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朱元璋把一块圭玉亲手交到他手中,还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圭玉是一种玉制礼器,象征着权力,朱元璋把圭玉交给他是不是要把天下交给他?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朱棣一开始也没当回事。直到王府官员给他报喜,说嫡长孙出生了。朱棣心神一动,“传世之孙”?“永世其昌”?难道梦要验证了?朱棣连忙去看孙子,可能是心理作用,朱棣第一眼就觉得这个孙子很像自己,一脸英气,大喜过望,对左右说“此乃大明朝之福也”!后来朱棣也说,朱瞻基的出生对他发动靖难之役有很大的精神促进作用。四年靖难之役,朱棣果然做了皇帝,愈发觉得朱瞻基是上天赐给他的,小朱瞻基就成了朱棣的心头肉,走到哪儿都带在身边。

  朱瞻基的主角光环还惠及其父朱高炽。永乐二年,新朝要立太子,文官支持朱高炽,武官多支持朱高煦,朱棣犹豫不决,解缙一句“好圣孙”,明白告诉朱棣,朱高炽有一个好儿子,就是你非常喜欢的孙子朱瞻基,你不为朱高炽考虑,难道不为你最喜爱的孙子考虑吗!朱棣心动了,多方考量之后立朱高炽为太子,此时朱瞻基才7岁,就帮他爹拿下太子之位。

  大家以为他的主角光环到头了吗?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永乐九年,朱棣下诏立朱瞻基为皇太孙,这是直接为朱瞻基预定了皇帝位置,这是对这个孙子有多溺爱呀!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朱高炽登基为明仁宗,朱瞻基由皇太孙升级为皇太子,上天又一次眷顾了他,没有让他等太久,明仁宗继位9个月就突然驾崩,朱瞻基太子头衔还没焐热,直接升级为皇帝了!更幸运的是,朱棣和朱高炽为他挖掘了大量人才,像杨士奇杨荣、夏元吉、于谦等等,朱瞻基只要用好他们,就可以“高枕无忧”。据史书记载,朱瞻基治国理政就是“事涉人才,则多从(蹇)义;事涉军旅,则多从(杨)荣 ;事涉礼仪制度,则多从(杨)士奇;事涉民社,则多出(夏)原吉”,君臣一心,缔造了“仁宣之治”,能被后代广泛认可的治世可不多,仁宣之治就是其中之一,与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可相提并论。

image.png

  然而可能是前半生好运气用得太多,折了阳寿,身体健硕的朱瞻基只当了10年皇帝,就英年早逝,时年38岁!留下了年幼太子朱祁镇,为后来的土木堡之变埋下伏笔,可以说朱瞻基的驾崩意味着明朝开始由盛转衰!

  02好玩的天子

  对于朱瞻基,民间多传闻其为“促织天子”,爱好斗蛐蛐,其实这一点在正史之中是没有记载的,传闻出自吕毖的《明朝小史》,“帝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时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妾以为骏马易虫,必异,窃视之,乃跃去。妻惧,自经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经焉。”意思是朱瞻基喜欢斗蛐蛐,让人到江南重金求购极品,有一个粮长,用马匹换了一只极品蛐蛐想要进贡,家里的妻妾觉得不可思议,什么蛐蛐能值一匹骏马?就偷偷打开蛐蛐罐子一探究竟,哪知被蛐蛐跑掉了,妻妾吓得上吊自杀,粮长回来后十分悲伤,也自杀而亡。这是在讽刺朱瞻基“楚王好细腰,宫中俱饿死”,吕毖是崇祯年间人士,距朱瞻基200余年,在他之前未见朱瞻基斗蛐蛐的文字记载,也不知道他是从哪儿得知的?

  虽说斗蛐蛐当不得真,但是朱瞻基是真的好玩,不过比之后来正德皇帝的贪玩无度,朱瞻基玩出点普通人难以达到的高度。

  比如朱瞻基喜好射猎,经常在宫内和皇家林苑内组织相关活动,《明宣宗射猎图》就是记载的一次盛况,但对于曾经跟随朱棣北伐的朱瞻基来说,这些个都是小打小闹,难以尽兴,只有到了前线才有惊心动魄的感觉。但是从仁宗时期,为休养生息对边疆战事采取收缩政策,朱瞻基继承了这一国策,但是按捺不住欲望,他还是率军前往边境,称之为“巡边”,意思是巡视边防,同时慰问边疆战士,激励他们为大明效忠。效果是相当不错的,边疆战士反应强烈,让同行的大臣颇为错愕,在出行前他们都以为都以为朱瞻基单纯地就是想过瘾,极力劝阻,现在才知道低估他们的皇帝了!

  朱瞻基一共三次大规模巡边,第二次还真让他逮着机会过了一次将军的瘾。朱瞻基巡边至喜峰口,突然边防急报兀良哈部万余骑兵侵犯,朱瞻基即率3000铁骑前往迎战。朱瞻基亲率神机营为中军冲阵,命铁骑分作两翼夹攻,蒙古人死伤大败,溃兵看到黄龙旗,知道大明皇帝亲征,均下马请降。朱瞻基真的继承了朱棣的优秀基因。

  03打开了大明潘多拉魔盒

  朱瞻基是位好皇帝,毋庸置疑,但是他也为大明打开了宦官之祸的潘多拉之盒。

image.png

  前文讲朱元璋时有说过,为了预防宦官之祸,朱元璋下令宦官只能做些端茶递水,打扫卫生的工作,不得读书认字!而朱瞻基偏偏设立了内书堂,让翰林院的大才子们教太监读书认字,还设立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和司礼监掌印太监!

  这边得先说他对内阁的改造。在朱瞻基之前,内阁只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并没有什么实权,从朱瞻基开始,内阁阁员兼六部尚书,比如说杨士奇,既是内阁阁臣,也是兵部尚书,黄淮也兼着户部尚书,阁臣就不仅仅是“秘书”了。

  朱瞻基经常召集阁臣商议国家大事,到后面演变成朝臣的奏章都得先经过内阁,阁臣们看过之后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建议,再呈递给朱瞻基批红,这就是“票拟”制度,内阁的权力开始凌驾于六部之上,而司礼监一开始的作用就是将阁臣票拟好的奏章送给朱瞻基,朱瞻基不太认同阁臣票拟内容时,偶尔会咨询司礼监的意见,这就给了太监影响朝政的空间。

  其实这还不重要,主要是在奏章传递的过程中,朱瞻基不会时刻与阁臣谈话,这当中就给了司礼监很大的操作空间。对于朱瞻基这样的英主来说,司礼监太监还不敢胆大妄为,一旦遇到惰政的主,宦官就相当于把持了皇帝与群臣沟通的桥梁,蒙蔽圣听,或者曲解圣意假传圣旨都是基本操作,这就为后来正德朝、天朝宦官弄政埋下伏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