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魏国为何会畏蜀?与诸葛亮有何关系?
2022-05-05 10:57:11 孙休 成济 段煨 孙峻

  魏国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趣历史小编带来的文章。

  史书中记载三国时魏国曹家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每逢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这一天,魏明帝曹叡就要下诏命朝中诸文武大臣和边关督军诸将,以及国中的军民高度戒备,直到秋凉之后,才严稍歇,第二年亦复如此,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image.png

  原来这与蜀汉丞相诸葛亮连年伐魏颇有渊源,《三国志》中记载诸葛亮北伐,实际总计有五次,五次出兵也并非像《三国演义》中讲的那样“六出祁山”,他每次出兵也是多方位,多路线的。善于用兵的诸葛亮每次出征,都让强大蜀国数倍的魏国上下惊慌失措,鸡犬不宁。也就难怪魏明帝在位时会有如此焦躁不安的情绪。

  然而魏国“畏蜀”、诸葛北伐与二十四节气的中处暑又有什么关系呢?二十四节气最早出现在西汉,相传是淮南王刘向根据太阳的起落而创,类似于今天我们的太阳历,而在古时候中国人的历法一直都沿用着太阴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阴历,这是根据月亮的起落变化演化而来的,而二十四节气并没有结合阴历推行,却与阳历几乎同步,可见我们中国古人对天文历法的研究有多超前和精准。

  处暑这个节气在夏末秋初,就是三伏之末前后,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天气渐渐转凉,秋高马肥,也正好是农作物收成的季节,当年的诸葛亮就选择在这个时候出兵北伐,一面抢着收割魏国地里的稻麦高梁,一面趁着北方凉快,让倍受酷暑的蜀中将士们冲杀敌军凉快凉快。所以“处暑”是当时蜀汉北上进军最好的时机,而那时候“处暑”并非称之为处暑,而是叫“止暑”,也就是暑气休止之意,后来每逢这一天前后,都能得到诸葛亮“出蜀”北伐的消息,所以久而久之,止暑就成处暑了,这也是魏明帝君臣一年之中最为头疼的日子。

  我们遍观《三国志》当中,可以得到知,诸葛亮喜欢在夏末和初春对魏国进行用兵,主要还是为了在发动战争的同时,就地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夏末秋初收割时节,正好打劫魏国的收成,而初春天暖水足,开始耕作,蜀军出战,对魏国的农业也构成了巨大的干扰和威胁,从这些方面来看,可以说诸葛亮真是算尽天时以助其军,一点也不为过。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诸葛亮数次出蜀北伐的情形,全面了解一下魏明帝头疼的原因。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夏,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秘密率军北驻汉中。建兴六年春,北方魏国在毫无征兆之下,得到诸葛亮三十万大军从斜谷北上攻取长安附近郿县的消息。蜀汉五虎上将赵云、副将邓芝占据箕谷山口,抗拒魏国大将军曹真

image.png

  而诸葛亮亲率大军自祁山杀出,蜀军旗甲鲜明,刀剑耀眼,队伍齐整,号令严明,魏国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立马被诸葛亮拿下,整个长安关中一带都为之震动。

  魏明帝曹叡得知诸葛亮去年夏天三伏之后就已出蜀,吓得屎尿齐流,在群臣的劝谏之下,他才勉强选择亲率大军前往长安指挥军事,抵挡蜀军来犯。这应该是曹叡第一次在“处暑”受到刺激了。

  魏明帝临阵点将,可魏国诸将都畏惧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和骁勇无敌的赵云,没有一人肯主动上前。魏明帝只好命他祖父曹操当年的五子良将张郃出马。诸葛亮闻讯,当即派出心腹马谡总督诸军向前,先与张郃交战于街亭,不想马谡自作聪明,违背了诸葛亮的策略,被张郃钻了空子,惨败而逃。

  诸葛亮只好退兵,斩杀马谡,又自贬三级,到冬天的时候,蜀军又从散关杀出,围住了魏国陈仓,曹真领兵前来驰援,诸葛亮由于粮草不济,再次退兵。魏国大将王双奉命率骑兵追赶诸葛亮,诸葛亮指挥兵马与之交战,魏军大败,王双当场被斩,蜀军退回汉中。这应该是诸葛亮二次出蜀了,不过这次是在冬末初春。

  建兴七年,诸葛亮又于三伏末之时,遣部将陈式攻取魏国武都、阴平两郡,魏国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抵挡陈式,不想诸葛亮亲自领兵杀至建威,郭淮大惊,赶紧退兵往救,蜀军则乘机攻下武都、阴平,诸葛亮用兵善于“实则虚之,虚则实之”,魏国上下对他都非常惧怕。

  建兴九年,诸葛亮再一次于夏末领兵出祁山,趁着秋初抢割魏国粮草,以木牛流马运输入蜀,魏国大将张郃怒而出兵,与蜀军交战,诸葛亮设计于阵前射杀张郃,魏明帝震悼不已。

  建兴十二年春,诸葛亮再一次倾蜀中全部精兵,自斜谷北上,依旧巧使木牛流马偷运魏国粮草,并在武功郡五丈原驻营,准备渡过渭水直逼长安,这时魏国大将司马懿奉诏抵挡蜀军。诸葛亮每次出兵北伐,都因粮草不继,而不能使他尽兴用兵,于是就想分兵于魏国沃土肥田,学曹操打袁绍那样,实行屯田之策,一边捉生产一边捉战斗,来与强大的魏国打持久战,同时安抚好渭水河滨的百姓,教士兵与他们杂处同工,一道耕田,蜀军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深得当地百姓爱戴。

  司马懿也恐蜀军在渭水之滨既得人心,又站住脚跟,那样一来长安就危矣。第二天,司马懿就率军前往蜀营前挑战,只见他金盔厚甲临阵叫骂,而诸葛亮却头戴葛巾,坐着朴质无华的四轮小车,手持白羽扇,蜀汉三军随其进止,司马懿见了叹息道:“孔明真名士也!我不如也!”于是不敢交战,狼狈退去。

  过了百余天,魏国君臣依旧惊慌不已,然则到八月,魏国上下还在紧张戒严之中,不想诸葛亮突然在五丈原病逝,时年五十四岁。司马懿待蜀军退去,前去查看诸葛亮的营地,看完之后,惊叹道:“整齐得法,真天下奇才也!”从诸葛亮第一次出蜀,到最后病故五丈原,前后五次北伐,魏明帝曹叡五受其害,不得不说诸葛亮的手段是相当的厉害,别说是曹叡,就算是他亲爷爷曹阿瞒、亲爹曹不一,还有老奸巨猾的司马懿,换谁谁也受不了吧!

image.png

  后来蜀汉灭亡,诸葛亮的劲敌是如何记载和评价他的呢?西晋史官陈寿是这样讲的:“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其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意思就是,就算拿《尚书》中赞扬召公的《甘棠》,《诗经》中称颂子产的《郑人之歌》来类比诸葛亮,都不为过矣!诸葛亮确实是一个治国有见识的良才!足以与管仲萧何匹敌!但他虽然擅长治军,却存在着难施奇谋的短板,临阵应变的将才韬略,竟不是他的长处!

  (本文为史魔南歌子原创,未经允许请勿抄袭,若涉及侵权问题,一切法律后果概请自负。)

  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也就是后来的晋武帝读完有关诸葛亮的事迹之后,也说道:“亮之素志,进则龙骧虎视囊括四海,退则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其屡屡蹈涉中原,抗衡上国,用兵不戢,屡耀其武,若使孤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意思是,以诸葛亮平生之抱负,他是要施展龙虎般的威力,席卷四海的,退而求其次的话,他也能跨江越岭,横扫宇内,使天下为之震荡,所以他才屡屡涉足中原,与强大的魏国拼死为敌,连年用兵不断,以小欺大,以弱胜强,屡次炫耀他的智慧和武功,如果使我得到这样一个人辅佐,哪会像今天这般劳神辛苦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