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译员选拔的背景与规则是什么?

  清朝译员选拔的背景与规则是什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清朝是满族爱新觉罗氏建立的政权,对于少数民族政权来说,和人口最为庞大的民族——汉族能否进行稳定友好的相处对政权能否稳定存在的关键。

  而这,也是清朝翻译科在最开始时设立的重要原因。1840年一声炮响,英国靠着工业革命积累的生产经验制造出的工具和打开中国市场牟取更多财富的目的打开了清政府的大门。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大量赔款,也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翻译科也逐渐走向颓势。

  但是,在清朝统治期间,翻译科以及翻译科译员依旧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关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清朝译员选拔的背景以及所反映的现象

  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势力在周边国家当中发展水平较高,对于四周的夷狄、朝贡的贡使,一直存在有相关的翻译人才,并且周朝已经有关于翻译人员的详尽史料记载。

  在明清之前,翻译的作用更多更频繁的用在佛经的翻译上,到了清朝,中国大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和国外交流增加,这种政治形势的发展也对翻译人员有了更大需求、更高要求。

  清朝译员有个专门的称谓,叫"庶吉士",并且这名字可是历史悠久——最早见于明朝洪武年间。

  中国古代的翻译主要包括佛经翻译、民族翻译和西学翻译几个领域,其中民族翻译和佛经翻译不再赘述,主要说一下西学翻译的产生和发展。

  明末清初时期,欧洲的一批耶稣会士相继来华进行翻译活动,这时候的翻译活动主要以传教为宗旨,同时也介绍了西方学术。虽然翻译出了一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自然科学巨著,但是和政治联系不大。

image.png

  这里我将清朝中后期开始的大规模的翻译人才培养以及翻译活动的开展和前代的翻译区分开来,称之为近代翻译史——维新运动时期自上而下地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这是中国有系统有目的地翻译事业的开始,也是清朝翻译事业进入一个崭新天地的开始,不仅推动了翻译事业的发展,也培养了傅雷等一大批卓越的翻译家。

  2、 清朝译员选拔的标准

  众所周知,清朝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满清的统治阶级八旗人数太少,惧怕被统治者联合起来推翻满清统治,因此必须挑拨被统治阶级的矛盾,挑拨民族矛盾,挑拨地域矛盾。

  从某种角度上我们可以说它不是传统意义上负责任的政权,也正是因为如此,这翻译科译员选拔的一个首要标准和原则就是必须要是旗人,也就是满族人。

image.png

  并且清朝最初翻译科译员的选拔标准有一个在我们现在看起来极其无厘头的操作——选拔翻译人才却不考外语体题型,反而更加注重文学性和政治性,这不可以不说是件极大的错误。

  此外,清朝前期和中期选择翻译人才时主要是集中在满语和汉语、满语和蒙语(满人也说蒙语)这种国内语言的翻译上。

  因为汉语较之蒙语和满语的发展时间更为悠久、文化底蕴较为深厚。所以发展程度较高,并且清朝政权更加偏向于本民族的进迁,所以庶吉士作为一个含金量仅次于一级进士的成绩是难度较低的。

  但考试形式大抵还是与科举制度相差无几——需要经过童试、乡试、会试这三层考试方可有资格成为翻译科译员。清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专制程度最高的王朝之一,也正是因为如此,清朝译员除了限于旗人报考之外。

  清政府还对参试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掌握几种语言的翻译技能,同时需要了解和把握国家的思想政治方向,切实保证翻译的文学作品与政治相切合,服务与政治。

  也正是因为清朝统治者对于清朝译员选拔标准的设置,使得清朝译员既具有治国能力又兼有翻译之才能,

  三、清朝医院译员选拔发展带来的影响

  国内语言之间语言的翻译主要体现在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上,而清朝时期设立的翻译科无疑对满汉文化产生了极为深厚的影响:

  首先就是汉族文化以其深厚的内涵和巨大的影响力在很多方面上改变了满族文化——比如说汉语官话改变了满语的音系等历史文化现象。

  其次,由于清朝三百年的统治历史以及清朝统治者有意的推动满族文化的发展,清朝之后我们可以发现汉语词汇大量借入满语。

  这点在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西方国家交往频繁之后尤为明显:比如"福晋"以及"总统"的英文"president"等。

  长久眼光来看,汉文化和满族文化的往来和融合对于中国大一统局势的稳定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尤其是清朝统治者(尤指康熙之后的历任皇帝)重视汉满文化的交流情况。

  在保持满族文化主体意识的同时,努力利用政治上的优势,吸收汉文化中的精髓,大大丰富了满族文化的文化内涵、提高了文化发展进程。

  可以说对民族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清朝晚期翻译从民族的语言之间开始转变为国家的语言之间,不仅推动了西方先进文化在国内的传播,更是极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发展进程。

  结语:

  列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当语言不通时,翻译无疑是进行交流的有效方式而清朝翻译科的成立以及对于翻译人才的选拔在推动满汉两族文化交流、清朝政府与其它国家进行国家事物沟通的作用上无疑是贡献突出。

  明朝中后期,虽然清朝已然开始做出了改变与尝试,但是事实证明,不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力的进步也十分有限——甲午中日战争宣告了"洋务派"思路的破产。

  也很大程度上恶化了清朝外交翻译人员的生存环境。不过它所提供的发展思路以及培养的一批新式人才,在今后的中国革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卓越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