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火朱允炆就消失了 朱允炆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还不了解:建文帝朱允炆最后去哪了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回望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的战争,任何一个肆意挑动战争的人都逃不过四个字“师出有名”,无论是春秋时期的郑伯克段于鄢,还是秦朝末年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再到三国时期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最终统一北方,都说明了师出有名的先天政治优势。

  而明代建文帝时期的“靖难之役”,朱棣更是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换了江山,将自己亲侄子赶下了皇位,这不仅仅是朱棣个人野心的实现,更是压制不住的、对皇权的渴望。而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何处呢?朱棣在登基之后派人暗访天下,但一位老僧在临终时,便可能给出了答案。

  01太祖爱孙,年少登基

  有一位作家说“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在古代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中,朱允炆就是这样的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最喜爱的皇孙,是太子朱标的嫡子。他原来的长子朱雄英早夭,在朱标和妻子常氏死后,他的妾吕氏就成为了正氏。

  因此,朱允炆也享受到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制度红利,对皇位有天然的优先继承权。这个几岁大的孩子,就已经是天底下最尊贵的几个人之一了,属于真的是“生在了罗马”,还是在罗马的皇宫里。

image.png

  朱元璋十分疼爱这位皇孙,疼爱到了什么程度呢?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先是传下圣旨,在自己驾崩之后,就由皇太孙朱允炆继承大统,登基称帝。

  更令人羡慕的是,为了让自己的孙子能够在上位之后掌控住朝廷,更是将从前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好兄弟”送回了西天极乐世界。这样,给朱允炆掌权提供了极大的有利条件。

  而朱允炆本人也算十分卓越,他生在宫外,从小读儒家经典蒙,身边的师傅尽是有名的大儒,个人的性格温顺,也听得进去他人的劝诫进言。而他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孝顺。孔子说,一个人为人孝顺,喜欢冒犯亲人长辈,是很少见的。

image.png

  在过去以孝治天下的封建社会,朱允炆身上的这点品质,被朱元璋看中,认为他是一个守成之君,当然喜欢他,乐意让他做天子了。所以他没有选择燕王朱棣,这位看起来更像他的儿子,一个人可以在马上征服天下,但绝对不可能在马上治理天下,只能苦一苦这位看起来更卓越的儿子了。

  02削藩之心,靖难之始

  在朱元璋驾崩之后,朱允炆就登上了天底下最尊贵的位置,也是最孤独、最容易改变一个人的位置。高处不胜寒,这不仅仅会改变身处高位的人对周围人的看法,那些身处高位人的一举一动,也会被底下人所学习而后谄媚于上,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这个新皇帝匆匆忙忙的在南京坐上了龙椅,他是儒家出身的理想主义者,他要继承先祖的遗志,守住大明江山,甚至开创一个大明盛世!

  就像许多刚即位皇帝一样,他们还没有被朝堂事物烦乱心绪,还有一颗负责任和做一个英主的心,朱允炆也是这样。

  即位之初,他听从大臣的意见,对明代初年的一些弊政进行了改革,削减了一系列不合理存在的官职与费用,在他的眼中,他面对的这些读书人就是天底下最忠于大明的臣子,是能够和他一起开创大明盛世的贤臣。

  但是年轻的他没有古代帝王的城府与狠辣,他可能是一个好的皇孙,但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的皇帝,尤其是明初各地还有比他卓越的多的藩王叔叔。在某天当他流露出一丝削藩的心思时,他的臣子就迫不及待地进言,说一些要想明代更好,就要削弱藩王之类的丝毫不过脑子的话。

  朱允炆没有一颗耐心,他可能想学习汉景帝刘启,来一场“七国之乱”而后派他眼中的“贤臣”扫清寰宇,建立一个真正属于他自己的大明江山。

image.png

  可是他的历史学的不够,他没有汉文帝这样的圣君父亲教导他如何治理江山,恢复民力;手底下也没有周亚夫这样能够横扫七国的武将,曾今或许有,但也被他的好爷爷杀了。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削藩,就变成了埋葬建文朝的乐章。

  03永乐大帝,唯一心病

  朱棣从1402年即皇帝位,次年改年号为永乐,从北平到南京,这条路他梦了好久,不论是成为燕王之前跟随父亲灭亡元代,还是成为燕王之后出征蒙古大获全胜,做一个王者和做一名皇者,他想要的,就是证明给朱元璋看,我比你选的继承人卓越的多!

  无可置疑,永乐帝确实比建文帝卓越。建文帝从登基之处就显露出了不符合为君的诸多不足,柔弱而缺少决断力,理想而缺少现实性,更重要的是狠辣不足、“听话”有余。

  而永乐帝呢,五征漠北,使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等等,为后来的“仁宣之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位帝王不仅赢得了身前的荣誉,更是在死后,被尊崇为“明成祖”。但这位皇帝心中依旧有一块就留难治的心病,那就是他的好侄子的下落。

  他没有忘记他靖难之役的口号“清君侧,靖国难”,如果当时朱允炆还在皇宫,那只要找个名头将他处死,就能名正言顺地坐稳皇位,但他不见了,那这位永乐帝就永远要在“周公”和“曹操”中摇摆了。

  他无法忍受这样的“心病”,派遣大臣胡濙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朱允炆的下落,甚至有传言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朱允炆。

image.png

  多年过去了,他依旧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关于朱允炆的消息。这天,有人从宫外传来消息,不是朱允炆的下落,而是道衍和尚“黑衣宰相”姚广孝快死了,朱棣去见了他,这个和他一起“打天下”的人要死了。

  可是这次的会面不算愉快,但也不是太过紧张,姚广孝希望朱棣饶恕靖难之役中帮助建文帝一派的人,朱棣同意了这位将死之人的请求,他了解老友的暗示,就算朱允炆活着,也影响不到他了。但人还是要找,终于有一天,胡濙又来见他了,史料没有记录他们所说的话,只是了解,那天朱棣军帐中的灯亮了一晚上。

  04结语

  人生有许多难以看开的事,普通人尚且期望有“后悔药”,更何况朱棣。但他终究还是放手了,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位永乐大帝选择了更充满豪情和壮阔的一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