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南唐词人冯延巳的故事。
冯延巳靠自己的文学才华和陪伴太子读书的优势,在四十四岁登上了人生巅峰,成为南唐的宰相。他本应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得意之人,但接下来他的人生将陷入巨大的漩涡之中。
五代十国类似于战国时代,战火频仍兵连祸结,到处都是吞并与反吞并的战争。在十国中,南唐占地江南数千里,物产丰饶文化鼎盛,是当时国力强盛的大国。但南唐却始终处于国家的生存危机之中,北方的后周以及后来的宋,始终将南唐看成是嘴边的肥肉而觊觎之。南唐的开国国主李弁洞察形势采取守势,奉行休养生息保境安民的国策,意在韬光养晦发展自己,南唐经历了一段和平繁荣的时期。而志大才疏的第二代国主李璟,则放弃了韬光养晦的国策,在好战的冯延鲁等人怂恿下四处用兵,而作为宰相的冯延巳也未能阻止,反而是煽风点火推波助澜,导致用兵失败国力受损。在四面受敌的形势之下,南唐的灭亡就只剩下时间的问题了。
虽然南唐的灭亡乃历史之必然,但冯延巳也难逃其咎。四十四岁的冯延巳,在四十五岁之时,便遭遇了他人生的第一次罢相,而这才刚刚开始。公元947年的3月,冯延巳所在的宋党陈觉和冯延巳的异母弟弟冯延鲁发兵福州,遭到惨败。冯延巳被御史中丞江文蔚和大名士韩熙载弹劾而罢相。五十岁时,冯延巳再次为相,但七个月以后,终因南唐尽失湖南湖北之地而自己下台。五十一岁再度为相,四年后因在与后周军队的交战中,尽失江北之地而被李璟罢相。最后一次是李璟与后周议和,后周剥夺了李璟的帝号,意思是你南唐只是后周的附属国,没有资格再称帝了,只能叫国主,李璟的地位下降了,冯延巳自然就没有资格称为宰相。这就是冯延巳一生中四起四落的悲剧性遭遇。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有政治的地方就有争斗,在朝廷内有组织的斗争就是党争。都说唐宋两朝党争惨烈,而南唐的党争也是腥风血雨。当时南唐政坛分成两党,一派是以冯延巳为中心,成员有他的弟弟冯延鲁、著名宰相宋齐丘、查文徽等,被称为宋党;另一派是以孙晟为首,大名士韩熙载、江文蔚等人组成,人称孙党,这两党围绕权力展开了惨烈的党争。
虽然国家处于外部的威胁之中,但南唐的党争也是愈演愈烈,这也印证了孔子所说的“祸起萧墙”说法的正确性。冯延巳的宋党,虽然身居高位,但看起来个个都是草包加胆小鬼,在对外战争中,不是战败就是被俘投降,总之,宋党的名声很坏。而以孙晟为首的孙党,虽然也未能挽狂澜于既倒,但起码在对外战争中保持了南唐忠臣的气节,做到了“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两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作为宋党核心的人物,冯延巳也备受攻击,政敌们攻击他人品有缺,是南唐“五鬼”之一。
事实上,冯延巳虽然文学才能出众,唯独于政事能力不强。在别人看来,冯延巳靠的是与李璟深厚的关系,靠的是能言善辩阿谀奉承的本事。他的政治对手孙晟曾对冯延巳说:“仆山东书生,鸿笔丽藻,十生不及君;诙谐歌酒,百生不及君;谄媚险诈,累劫不及君”,意思是说,写文章你是我十倍;谈吐风雅幽默、醉心于歌酒,你百倍于我;至于阿谀奉承拍马屁的功夫,我是永远都赶不上你了。虽然是讽刺挖苦,但也肯定冯延巳的多才多艺。就连一贯对冯延巳持否定态度的《钓矶立谈》的这本书都记载说,“冯延巳为人亦有可喜之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如倾悬河暴雨,听之不觉膝之屡前,使人忘寝与食”。可见,冯延巳的学问渊博,口才一流。也正是这样一位勤于思考思维敏捷,且善于辩论的人,才会写出“薄罗依旧泣青春,野花芳草逐年新,事难论”,这一类具有深刻思辨性哲理性的名句。
冯延巳与后来的后主李煜一样,空有满腹的文艺,却少有治国之才。在政治上可谓是志大才疏,虽然他有一腔的理想,想用“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得九死而不悔的人生精神,来报答中主李璟的知遇之恩,来实现历来中国儒家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但是会写词的人不一定会玩政治,比如他的好朋友中主李璟,比如南唐词的大宗师李后主李煜。看来,江南秀山丽水多出歌之舞之的词人,却很少出深谋远虑纵横捭阖的政治家。
冯延巳的悲剧就在于他的不自知,还在于他的盲目自信,更在于他多愁善感好说大话的性格。在政治上,虽然他有一颗匡时救世之心,希望能挽狂澜于既倒,但南唐国势的衰败已成定局。这注定是个悲剧的结局——所谓悲剧,就是你眼睁睁地看着你不想遭遇的命运,慢慢降临到你身上,虽然是万般挣扎和努力,始终却无法摆脱;所谓悲剧,就是将最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冯延巳为政的一生来看,他就是一出无法摆脱的悲剧的命运。冯延巳看遍了人生的苦痛,切身感受到两党的倾轧,但他又执着于功名利禄,不肯跳出俗世,如陶渊明躬耕南亩;如范蠡泛舟五湖;像李商隐渴望的那样,“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汲汲于功名利禄的冯延巳注定与隐居江湖无缘,他的心永远在魏阙,虽然他的一生在庙堂之上过得并不如意。家国之忧、朋党之争、仕途坎坷,再加上对时间无法挽回的伤感,此四者,构成了巨大的人生漩涡,撕扯着冯延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刘滋(729年—794年),字公茂,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朝时期宰相。详情
杜式方(?-822年),字孝元,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朝大臣,司徒杜详情
还不了解:刘封和关羽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杜佑(735年~812年),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著名政详情
杜佑(735年~812年),字君卿,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著名政详情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详情
所谓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三国时期的战争,详情
窦参(733~792年),字时中,雍州平陵(今陕西咸阳市秦都区)人。唐朝宰相详情
浑瑊(jiān)(736年-800年1月1日),本名日进,唐朝中期名将,朔方详情
对曹操杀华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为什详情
浑瑊(jiān)(736年-800年1月1日),本名日进,唐朝中期名将,朔方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太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详情
对古代打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士兵为详情
还不知道:古代打仗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详情
对古代打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士兵在详情
在春秋时期,中原大地上诸侯林立,各国为了让自身更加强大,诸侯之间相互征伐。经详情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打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详情
公元1629年,皇太极率领10万后金大军,进攻明朝。由于满人一直和蒙古人交好详情
说起大明王朝,相信很多人都很喜欢这个王朝,因为这个王朝很多故事大家都听说过,详情
秦始皇去世后,赵高篡改了历史,赵高让根本什么都不懂得胡亥继承了皇位,这时候天详情
关于诸葛亮出山,一向有“三顾茅庐”和“毛遂自荐”两种说法。 “三顾茅庐”一详情
蜀汉,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公元详情
对曹操兵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真实的赤壁详情
对逍遥津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孙权逍遥详情
长平之战,是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详情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详情
对刘备和夷陵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全面详情
襄阳之战是蒙古帝国统治者消灭南宋政权的一次重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宋元封建王朝详情
始州之战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十月,在杨坚平王谦之战中,北周行军元帅详情
金乡之战指的是南北朝时,北周平定尉迟迥余部的作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详情
金乡之战指的是南北朝时,北周平定尉迟迥余部的作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详情
梁郡之战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在梁郡(今河南商丘南)地区发生的战争。详情
邺城之战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八月,在杨坚平尉迟迥之战中,北周上柱国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详情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古代宵禁之后,是否真的无法出城了呢?大部分情况下确实是这样,详情
自然界(Natural world),一般是指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客观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详情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本草纲目》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中医典籍,共52卷。下面趣历史小编详情
成语“以身试法”出自于哪个典故?“以身试法”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详情
成语“一言九鼎”出自于哪个典故?“一言九鼎”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详情
成语“一诺千金”出自于哪个典故?“一诺千金”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详情
成语“一发千钧”出自于哪个典故?“一发千钧”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特别想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