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宝玉得知金钏跳井后是什么表现?他在感伤什么
2022-06-08 15:02:49 玉嫔 孝德显皇后 慈安 咸丰 慈禧

  《红楼梦》中金钏跳井是其中一个经典情节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很多红学爱好者已经分析过贾宝玉在金钏儿之死中承担的责任,比如:如果不是贾宝玉无故挑逗金钏,金钏也不会被王夫人撵走;再如,金钏被王夫人扇了巴掌之后,贾宝玉不仅从旁求情,反而自己“溜走了”,将所有的责任留给金钏一个人去承担;如此种种,不一而论,但此类分析大部分都是站在金钏被撵事件本身的角度考虑,我们今天换个角度,从金钏死后贾宝玉的反应来探看贾宝玉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image.png

  第三十三回“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中记载了贾宝玉得知金钏跳井自尽后的反应,摘抄下来以供大家参看:

  原来宝玉会雨村回来听见了,便知金钏儿含羞赌气自尽,心内早已五内伤感......素日虽是口角伶俐,只是此时一心总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此时身亡命殒,跟了金钏儿去。——第三十三回

  乍一看,我们会觉得宝玉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男人,知道金钏死后,恨不得自尽随了她去,这不叫好男人,什么叫好男人?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贾宝玉的反应很诡异,他又是替金钏儿感伤,又是恨不得身亡命殒,唯独没有一丝后悔。

  金钏儿之死的直接原因是被撵出贾府,可被撵出贾府的直接原因却是贾宝玉的挑逗,并且在王夫人发现之后,贾宝玉并没有第一时间替金钏求情,当然,贾宝玉可能会有“事情并没有这么严重”的错觉,因此自己溜走,想着这件事情会随时间慢慢平息,他这样想也无可厚非。但一旦金钏儿死后,他一定会后悔莫及,后悔自己当初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没有及时保护金钏,所以才导致了金钏之死!

  但这是正常人的想法,却不是宝玉的真实想法!

  我们从贾宝玉的反应中看不到丝毫的后悔,他只是替金钏感伤,感叹百花丛中一朵美丽的鲜花就此凋零了,却毫无反思自己在这场悲剧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有读者会进行反驳,觉得宝玉“恨不得身亡命殒,跟了金钏儿去”,这还不叫后悔吗?这还不叫反思吗?如此反驳的读者,只能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结果必然导致错误的结论,贾宝玉在书中此类的言论不止针对金钏说过,几乎对每个姑娘都说过。

image.png

  不信我们来看看,第三十六回“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中,贾宝玉也有关于死亡的言论:

  宝玉道:“比如我此时如果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

  再有第十九回“意绵绵静日玉生烟”中贾宝玉也有类似的言论:

  宝玉笑道:“只求你们同看着我,守着我,等我一日化成了飞灰,飞灰还不好,灰还有形迹,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就散了的时候,......那时凭我去,我也凭你们爱哪里去哪里去。”

  所以,金钏死后,贾宝玉恨不得身亡命殒,只是思维惯性使然,并非他真的想自尽,贾宝玉感伤金钏之死,是感叹美好的女子从世间消失了,而非针对金钏本身,在男子本位主义的封建社会,贾宝玉无法完全冲破“男子中心主义”对思想的束缚,尽管跟贾赦贾珍贾琏等将女子视为淫乐工具的贾府男子对比,贾宝玉思想上有了“质”的变化——视女子如水,男人如泥,可他这种思想始终只是萌芽,并未完全成型。

  当对女子的喜爱,与封建男子中心主义发生冲突的时候,贾宝玉下意识就选择了后者,袭人因为开门开得晚了些,便挨了贾宝玉一记窝心脚,还被宝玉怒骂:“下流东西们!我素日担待你们,得了益,一点儿也不怕,越发拿我取笑儿了”;晴雯不小心摔坏了扇骨,宝玉心情不好,便脱口而出:“蠢材,蠢材!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也是这么顾前不顾后的?”

  如此种种,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贾宝玉身上带有浓重的封建男子中心主义气息,尽管贾宝玉自己表面上反对功名利禄,并称追求功名之人为“禄蠹”,加上在大观园内贾母等人百般溺爱,更加助长了贾宝玉摒弃世俗的心思,可他却忽略了,自己享受的这些特权,本身就是封建礼教和古已有之的男子中心主义思想赋予他的,贾宝玉反对一切,却从未反抗自己拥有的特权。

  因此,贾宝玉的所有作为都是围绕“自身”展开的,金钏死后,他感叹美好事物逝去,恨不能追随她而去,在这里,贾宝玉围绕的中心是自身感受,跟金钏这个独立的女性个体无任何关系;封建礼教给予他享受的特权,他便安然接受,甚至对林黛玉说出“凭他怎么后手不接,总归少不了咱们俩的”这种纨绔子弟的糊涂话。

  这些种种行为,都可见贾宝玉是个极端“自私”之人!

image.png

  如果金钏之死还不足以说服各位,那么我们再来举晴雯的例子。大家都知道,晴雯被撵出怡红院后,大病一场,最终溘然长逝,贾宝玉为此专门为其做了《芙蓉女儿诔》祭奠晴雯,看似情深义重,实则只是贾宝玉围绕自我感受进行的一场祭祀活动而已。

  先说说贾宝玉为何要去芙蓉前祭奠晴雯,只是因为“比俗人去灵前祭吊更觉别致而已”,可见他此举是为了突出自己的不同凡响,以示自己对“美”的追求,不屑与世俗为伍,可是如此这般,对晴雯的祭奠便转换成了贾宝玉对自己特立独行、不同世俗的品性的确证,而丧失了真正祭奠亡魂的意义。

  贾宝玉所做的《芙蓉女儿诔》也是如此,很多人都觉得奇怪,贾宝玉明明是在祭奠晴雯,为何一眨眼就变成了贾宝玉和林黛玉讨论芙蓉诔的用词措句,这不由让人心生疑惑,而贾宝玉在第七十八回详细阐述自己做《芙蓉女儿诔》,就已经直言他只是要追求一种“别开生面,另立排场,风流奇异”的文字效果,他只是为作文章而作文章,对晴雯的祭奠怀念反而成为次要,如此一来,这番祭奠究竟还有何意义?

  我们并不否认贾宝玉身上具有的时代进步意义,从某种程度来说,贾宝玉的“自私”也是时代的进步,因为“自私”往往意味着注重自身的感受,而对封建社会“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束缚来说,“自私”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意味着封建社会的衰落,资本主义思想的兴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