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宵禁之后,是否真的无法出城了?

  很多朋友都想知道古代宵禁之后,是否真的无法出城了呢?大部分情况下确实是这样,宵禁之后会关闭城门层层设卡,但总有人可以当漏网之鱼,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宵禁制度最早可追溯到西周

  古人要出城去,要从家中经过各个街道,到达城墙附近,这么说虽然很容易,但在古代施行宵禁制度,与严密的城防巡逻之下,却是非常难的事。宵禁制度在我国由来已久,《周礼》记载:"掌夜时……禁宵行者、夜游者……"从西周开始在天黑之时,就禁止了户外活动。目的一是为了防止不法分子趁着夜色作乱,二是符合古代农耕社会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古代的宵禁十分严格,不仅平民百姓要严格遵守宵禁制度,达官显贵们也会受到此强力制约。西汉时期的"飞将军"李广,曾经醉酒触犯宵禁,从而受到了霸陵尉的无情教训。虽然李广表明前将军的身份,但霸陵尉依然回复:"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连现任将军都不能经过,何况李广这个前任将军呢?李广只能无奈留宿亭下。

  大唐王朝的超强宵禁管理制度

图片.png

  两汉将宵禁制度步步完善,受到了后世王朝的大力继承。其中数唐朝做得最好,当时站在世界之巅的大唐王朝,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军事体系,都可谓是天下第一。国都长安城虽然包容性极强,但也严格执行了宵禁制度,长安城是一座"超级城市",内有十万多的人口,其中施行宵禁的管理制度,为后世提供了绝佳的参考。《唐书》记载长安城在日暮鼓八百声后关闭城门,到了一夜金吾卫发布宵禁命令,随后在城中各街道巡逻,严令禁止行人宵禁后外出。除了控制街道之外,长安城中还有众多里坊,在每个坊中也会关闭坊门严禁外出。里坊、街道、城门层层设卡,将宵禁制度执行"完美"。那么在此情况下,有紧急情况需要外出,是否能商量呢?答案是能。《唐律疏议》中有规定,在宵禁期间有公务在身的官员,可以外出不受制约。平民百姓因为婚丧或者疾病,也会被允许外出,但需要主动向官府汇报,并取得里坊或者县衙的通行证明。

  外紧内松的唐朝夜生活

  宵禁是一个"一刀切"的制度,在经济繁荣的唐朝,到了夜晚不允许有人外出,自然会对贸易市场造成伤害。事实上随着宵禁制度的不断严格,唐朝的东、西贸易市场,也因此而停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贸易时常被关闭,但唐朝人还有其它娱乐场所可供消遣漫漫长夜,因为除了街道与城门、坊门,坊内的管控并不严格,例如在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中,这里汇集了从外地赶来的,参加科举的考生与选官考评的文人,这些人吃喝拉撒都需要完善的服务业支持,因此在崇仁坊中,虽然外面宵禁,但坊中依然灯火辉煌喧哗不止。其它坊中的夜生活,也是十分精彩。"超级城市"长安城严格执行宵禁制度,为后世做出了一个样板,在唐王朝覆灭之后,这种宵禁管理制度,被后世继承下来,即使在宵禁废弛的明朝末期,城门管理衙门,也会严格巡查各城门出入口,因此在这种制度的高效执行之下,寻常人想趁着黑夜出城几乎是不能的事。

  古代城防体系保障宵禁执行

  讲到这里可能会有"大聪明"问,既然大路走不了,那么从不受人注意的小路出行如何?然而这也是白费力气,我们要从古代的城防体系中,来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古代的城墙防御,并不是单单有一堵墙,它是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在此防御体系之中,最外面是一道护城河,到了宋代明代,护城河挖得又宽又深,还引来附近的河海湖泊增强水的流动性。过了护城河就是五尺高的羊马墙,顾名思义主要是为了保护羊马牲畜,其它地方居民入城避难之时,携带的羊马牲畜可留在此处受到保护。另外羊马墙还有防御工事的作用,能被当作护城河的内濠墙使用。若是护城河水结冰,敌军趁机跨过护城河,那么留在外面的羊马牲畜,可以对敌军造成阻滞。而且羊马墙之间的出入口十分狭窄,只能将它完全摧毁,否则大军就无法获得有利的攻城地理条件。

  过了羊马墙才是城墙的主要区域。城墙之外就是瓮城,它将城门包在其中,防止敌军直接对城门发起冲击,而且在敌军进入瓮城之后,守军还可以来个"瓮中捉鳖"。瓮门一般修建在侧面,防止骑兵直来直往突袭城门,城门上也会设有隐蔽的小门和藏兵洞,对敌军发起防御反击。这些设施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城墙防御体系,层层关卡加上专注守门的士兵,寻常人要想通过城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此时若有"杠精"说挖地道出城,只能说你想多了,因为每段城墙之下,都是像蒙牛皮的特殊结构,地下稍微有动静,都逃不过守城士兵的耳朵。就算侥幸过了城墙,外面还有宽深的护城河,没有吊桥通过,纵是有超强的游泳本领,恐怕也会累死在河水涌动的中途。霸蛮如李广,也只能就地休息,等到宵禁结束才能通行。

  继续寻找偏僻通道出入城

图片.png

  城内有宵禁巡逻兵,外面还有"地狱级"难度的城门防御体系,而"杠精们"还不死心,要继续寻找偏僻的小路出入城,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方案的可行性。事实上若是一座修建在山林环绕之间的城池,纵是防御体系再精密,也会有百密一疏的地方。例如宋代静江府城,就存在着这个问题。修建在桂林的静江府城,是南宋时期的"明星"城池,为了抵御蒙古大军,南宋人从1258年到1272年,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与人力,修建、扩充了这座城池。1276年蒙古大军南下,宋军在没有充足的贮备粮草,与援兵的绝境之下,将蒙古大军挡在了城外三个多月,打退了蒙古人一百多次进攻,直到后来"弹尽粮绝",静江府城才被攻破。元朝建立后,元廷在静江府城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扩充修缮,砖质的城墙还被换成了更坚硬的石头墙壁,面积也扩大了近三分之一,防御值大幅度升高。然而即便如此,在植被的遮蔽下,这座城池却在南明时期,因为北山上的一条小路被攻破。

  李定国走运发现小路攻破桂林城

  1652年李定国在湖南告捷大破清军,收复了宝庆,进一步围住了桂林城。就在李定国摸索攻城方案之时,部下突然发现了城北有一个水洞口,可直接通往桂林内城。于是李定国派出"特种部队",由此入口潜入城内,而后里应外合攻下了桂林城。在大自然的掩护之下,古代王朝的防御体系虽然不断完善,但仍有通往内城的通道。但是李定国发现桂林隐蔽通道很有偶然性,这条道路是明军士兵割草时无意发现,当地居民与官府,都始终不知道这条路。在对城市把控极强的官府控制之下,任何小道都会被严查而出,这毕竟关乎到城池的生死存亡。李定国攻桂林的道路和方法,在历史上并不多见,有很大的运气成都分在内。所以古人要想通过暗道出城,也是几率十分小的事,这个概率不亚于中了五百万的彩票,就是被发现了之后,也会受到官府的管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