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力陈友谅比朱元璋还要强 朱元璋是怎么打败陈友谅的

  对陈友谅朱元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陈友谅实力更强,为何最后反倒被朱元璋打败?

  客观来说,朱元璋有两项重要能力,陈友谅是完全比不上的,这也就决定了陈友谅最后的归宿。

  1、朱元璋的组织能力、凝聚人心的能力,陈友谅比不上

image.png

  朱元璋,是个放牛娃出身。陈友谅,是个渔民的后代。

  都不是什么好出身,但两人的发迹完全不同。

  (1)朱元璋的发迹史

  朱元璋出生于1328年,其家庭是个赤贫的家庭。

  朱元璋自懂事后就开始放牛,好不容易到了16岁,到了娶媳妇的年龄了,但因为天灾人祸,家里无法度日,几个月内,父母、大哥都死了。

  为了活命,朱元璋去了皇觉寺。

  谁知道,以为能安稳度日的寺庙也靠不住,也开始缺吃少穿了。

  他只好出去要饭了,这一要就是三年。

  后来,因为发小汤和的邀请,朱元璋成了郭子兴手下的一名亲兵。

  从这一刻开始,朱元璋的人生开始发生变化。因为朱元璋文武双全,被郭子兴欣赏,后来还成了郭子兴的干女婿。

  但是,人有才遭嫉妒,朱元璋在一次完美地救了郭子兴后,却被郭子兴恩将仇报

  最后,在各种因素下,朱元璋没有死,但他明白了,郭子兴也不是个好领导,胸怀也不大。

  领导不行,累死下面人,也出不了好成绩。

  朱元璋申请出去打仗,郭子兴批了,给了少部分兵,让他去攻打重兵防守的定远。谁能想到,朱元璋会成功呢?

  在外打仗的时候,朱元璋经过老家,招了一些人,加上之前的一些兵,整个人数达到了700人左右。

  意外的是,朱元璋牛刀小试,旗开得胜后,做了一个疯狂的举动,带人回到郭子兴那里,并且辞职了。

  最疯狂的是,从700人中选出了24人自己留着,其他人都给了郭子兴。

  这样的胸襟,实在太让人惊叹了,特别是那24人,更是死心塌地,毕竟,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士为知己者死”。

  但是,不得不说这24人太牛,靠这些人,朱元璋竟然打下了江山。

  几百年后,中国大地上,一位叫马云的小伙子带了18个人,开始了创建阿里帝国之路。如果这两人能穿越时空相见,一定会互相欣赏的。

  辞了职,带了24人出走,仅仅一年多后,朱元璋发展成为了3万人的领导。

  这能力,也就很多年后井冈山那一位能媲美了。

  让人惊叹的是,郭子兴混得不好,到了朱元璋所在的滁州。

  二话不说,朱元璋把三万人的领导权交给了自己的便宜老丈人郭子兴。

  或许那一刻,那些心腹们无人能理解朱元璋的举动。

  有时候就是这样,真正的英雄是孤独的,没人理解就对了,都理解了,都是大英雄了,这怎么可能?

  郭子兴很欣慰。

  1355年郭子兴病逝了,年53岁。队伍的领导权该交给谁?

  那些好汉们,自然是希望朱元璋接任的,但是,朱元璋服从上面安排,推了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上位了。

  这骚操作,再一次震撼了大家,这人胸怀得有多大啊!

  但谁都无法否认,朱元璋是军中灵魂,是真正的统帅。

  接下来,在1355年的8月、9月,在起义军两次攻打集庆(南京)时,朱元璋所在这支部队失败了。

  但是,郭天旭和他的副元帅死在了战争中,于是,军中统帅只剩下了朱元璋。

  有人说了,会不会是朱元璋的人杀的?只能说有这个可能,但没有证据证明此事。

  从此以后,这支部队只有一个统帅,还有朱元璋亲自从老家招来的那一帮兄弟。

  看到这里,我想你已经明白了,朱元璋这支队伍,是朱元璋"手工打造",很有凝聚力,而且两次让出队伍的管理权给郭家父子,收买了一大推人心。

  再看看朱元璋那些骨干,徐达、汤和、周德兴、常遇春李善长.....这些人将来会成为一等一的汉子,独当一面的英雄.....

  (2)陈友谅的发迹史

image.png

  陈友谅出生于1320年,比朱元璋大八岁,渔民出身,做过县里的小吏。

  请允许叫这个人为天才。

  1355年的时候,朱元璋已经是一方豪杰了。可是,这一年,陈友谅带着人在黄蓬起义,并加入了红巾军。

  这样说吧,都是红巾军系统的,只不过,陈友谅属于南派的红巾军,发起人最早是彭萤玉,彭莹玉死了后,能撑起大旗的就是徐寿辉了,陈友谅就是徐寿辉旗下的悍将。

  徐寿辉按捺不住,建立了天完政权。

  皇帝谁不愿意当啊!丞相倪文俊非常不服气徐寿辉,因为徐寿辉就是长得帅,能力实在一般。于是,倪文俊有了篡夺帝位的意思。

  没想到,消息走漏了,这预示着倪文俊的小命不保。

  倪文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跑去找了陈友谅,希望一起合作,把徐寿辉干翻,再对陈友谅一顿承诺。

  陈友谅表面答应倪文俊,稳住他。当天晚上,就把倪文俊的人头割了,送到了徐寿辉那里。

  如此一来,陈友谅就成为了天完政权第二号人物了。

  没想到,两年多之后,陈友谅把徐寿辉的脑袋击碎了,就此上了位。

  所以说,陈友谅的上位纯粹就是暴力上位,而且是踩在上司的尸体上去的。

  对于陈友谅这个人,可以用八个字形容:心狠手辣,胆大包天!

  从朱元璋和陈友谅两人的发家史看,朱元璋的班底,是自己一手打造的,而且,对上司看起来不错,这样的人是很有人格魅力的,容易吸引人才跟随;陈友谅的大军,并不是他一手建立的,只是他干死两个大人物后,接的盘。

  两相比较,在凝聚人心上,在组织能力上,陈友谅无法和朱元璋相比。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大前提。

  2、朱元璋的战略能力,陈友谅远远不及

image.png

  陈友谅在1360年,把老上级徐寿辉和其铁杆心腹全灭了后,建立了所谓的“陈汉”,自称“汉王”。

  这相当于昭告天下,我老陈当王了,你们得尊重三分。

  同时,陈友谅此举也将自己竖成了靶子,和陈友谅一样操作的,还有张士诚

  朱元璋不一样,他从1356年起就开始采用谋士朱升的策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就这一招,让朱元璋的风险小了很多,至少,元朝不会把他第一个当做靶子。

  当张士诚、朱元璋、陈友谅形成三足鼎立的时候(元朝内部问题重重 ,也有内战,顾不上这三家玩三国),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朱元璋的面前:先和谁对打?

  大多数谋士建议:先打张士诚,因为实力弱。

  只有极少数人和朱元璋保持同一观点。

  朱元璋当时说出了著名的一句话:张士诚器小,缺乏远见,如果和陈友谅开战,张一定会旁观,坐山观虎斗;陈友谅志骄,志骄好生事,如果进攻张士诚,陈友谅一定会来相救。如此两线作战,我们一定会失败。

  这个选择太正确了,后来的结果说明了一切。

  就这一选择,决定了朱元璋战略远高于另外两个对手。

image.png

  还没完,很快龙湾大战来临了,那是1360年6月,陈友谅的大军来了,他们从水路进攻应天(南京),很多人都慌了,毕竟陈友谅带着10万大军前来,朱元璋只有一万。

  再一次的多数人建议撤离,不要硬瞌。

  这一次,朱元璋坚持不走,他不想像只老鼠似的东躲西藏,他要和陈友谅直接对战。

  一万对十万,看起来,实在没胜算。

  可是,有一个人保持了和朱元璋一样的观点:可以一战!

  此人名字叫刘基,这就是那个神奇的刘伯温

  朱元璋很开心,有一个人和他看得一样远。

  接下来制定计划,巧妙安排了:口袋战术,还有双面间谍康茂才……

  最后,陈友谅大败!

  陈友谅太不甘心了,自己十万对一万,都没战胜,实在憋屈。

  从决定在龙湾开战,到布局,使用各种策略,不得不说朱元璋是个军事天才。

image.png

  陈友谅失败在龙湾,但没有气馁,发展很快,到1363年,携带60万大军再一次前来,朱元璋的人马只有20万。

  这一次,朱元璋还是没有退缩。

  为了胜利,陈友谅将大船连接在了一起,而朱元璋来了一个“赤壁之战” 的重现。

  终于,陈友谅失败了,并被围困追杀至死。

  战争不是打架,谋略用正确了,往往能化腐朽为奇迹。

  朱元璋和陈友谅比起来,军事天赋高了一级,谋略完全碾压,如此,陈友谅焉能不败?

image.png

  一个组织能力强、凝聚人心能力强的人,加上出众的军事天赋,想打败仗太难了。

  陈友谅也是一代枭雄,为人心狠手辣,做事干脆利落,绝不拖泥带水。但是,比起朱元璋,还是落了下风。

  当了朱元璋的背景布,陈友谅败得不丢人。

  很多年后,伟大的教员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深深认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