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后作为皇帝的嫡妻 皇后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对古代“皇后”的称谓如何得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汉代承袭秦代制度,皇后一词的称谓在汉代逐渐制度化。皇后是皇帝的嫡妻,在皇后身上承担的不仅是孕育国家未来储君的责任,更是需要帮助皇帝掌管六宫。如果说皇帝是百姓的父亲,那么皇后就是天下的母亲。

  在汉代,皇后称谓很多主要包含了"皇后"、"后"、"天下母"、"女主"、"小君"等称谓。通过研究这些称谓的由来,我们可以了解到汉代时期有关皇后称谓制度的演变发展。

  一.皇后:何为天下之母

  1.皇后称谓的由来

  皇后的称谓对应的是皇帝,皇帝一词来源于秦始皇。《史记》卷六《始皇本纪》记载秦王嬴政说:“秦王赢政说∶"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自此,皇帝一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称呼,而作为皇帝的嫡妻,那么原本的王后就合理地转变为皇后了。

  而事实上,秦始皇在位时期并未设立皇后,很多人认为是秦始皇觉得皇后的设立会影响他对朝廷的掌控,因而秦始皇在位十六年,载史册上并未记载曾册封谁为皇后,其次就是秦二世,因为在位时间短,且彼时年纪尚小,因而皇后也不曾设立。

  在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历史上,最开始设立皇后的是汉代汉高祖刘邦册封的正妻吕雉。在西汉的历史上有十八位皇后,东汉历史上曾有二十二位。

  《汉书·外戚传上》载"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通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在历史上诸多史籍中,对于皇后的简称都称呼为“后”,例如汉代皇后吕雉被称为“吕后唐代武则天则被称为“武后”等等。

image.png

  而为何史书会一直默认“后”的称谓呢,刘泽华先生说∶““后”即“毓”,在甲骨文中是妇女生育的形象,初义为生育。”在三皇五帝还未出现的时期,中国原始社会的主体是母系氏社会,女性是社会上的主体,因而“后”在当时代表社会最高的权威。到了封建时期,“后”被冠以宗法社会中的称谓,女性作为皇帝的配偶,“后”成为与之匹配的称呼。

  2.皇后的权力和象征

  皇后被看作“天下母”,其原因便是,自夏朝继位,“公天下”成为“家天下”,国和家的概念开始被统一起来,家国天下,家国一体的概念开始不断形成,而皇帝作为天下这个家的主导,自然就是“天下父”而皇后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天下母”。皇后是六宫的表率,更是天下女子端庄贤德的榜样。

  封建时期传统思想是男主外,女主内。在古人看来,男女各自负责自己的工作,妻子在家庭中承担着主持家事,兴旺家族的责任,因而从小家到家天下的过程中,“女主”便成为最高统治者的配偶代称。

  在汉代,便有直接的例子就是女主吕后。作为皇帝的正妻,在汉高祖逝世后,皇帝年龄尚小,而且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吕后便不得不站出来维护这个家族的利益。

  因而,“女主”一词更能充分体现皇后其自身所带有的权力。在《史记》中,“女主”一词曾数十次出现,而其中最多的代指就是吕后。吕后为汉代前期的发展奠定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秦汉史》中曾说∶“吕后专权吕氏之失败不过是中国历史上常常出现的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在今天看来,既不能用封建“正统”观念,斥责吕后“篡夺” 刘氏政权,也无所谓“统一”与“分裂”、“集权”与“割据”之间的斗争。”

  西汉,皇帝的继承人都是要在皇后的子嗣中选择优秀年长的皇子进行继承,即便不是皇后所生,也需要对皇后称之为母,在封建时期,皇家的母子关系不仅仅是血缘上的,更是政治上的。

  东汉时期,皇帝寿命普遍不长,新继任的皇帝往往年龄幼小,无法处理朝政,因而就需要皇太后出面管理朝政,而东汉时期皇后多是出自名门望族,自小饱读诗书,因而对朝政有着很大的帮助,正是因为这些皇后对于朝堂政治所做出的努力,才使得东汉能够持续的存留下去。

image.png

  除了政治权力以外,对于皇后身份的象征中,印玺无疑是最具有地位的体现。秦以前,无论何人皆可用印玺,而到了秦代以后,印玺成为皇帝权力的象征,皇帝用印玺,那么皇后自然也就可以拥有印玺。在《汉官旧仪》卷下《丛书集成初编》记载:“皇后之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钮。”此外咸阳地区出土的印玺也表明汉代皇后是极有可能也拥有印玺的。

  二、两汉时关于皇后相关的称谓

  1.与皇后有关的诸多称谓

  在上文中曾经提到很多关于皇后的称谓是与宗族,政治和权力有关的称谓,而除了这些,与皇后相关的称谓还有以皇后居住的场所作为称呼的。例如东宫、椒房、中宫、长秋宫等。

  椒房是指皇后的居所椒房殿,在西汉时期被当作对于皇后的称呼,皇后的居所在目前已知文献和遗迹考古中建筑规模最大的。

  《陆氏疏广要》载∶“汉世皇后称椒房,取其实曼延盈升以椒涂屋,亦取其温暖故长乐宫有椒房殿。”

  关于椒房名字的由来是借用朱传椒树的含义来表达,此树的特点是在它的花内中孕有带黑点种子,为其提供保护场所,因为身上带刺,且在花房周围,与母亲的特性相似,因而被用来称呼皇后居所。

  在汉代,受儒家文化影响,对于子嗣极为重视。民间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说法,那么在皇室,对于子嗣,尤其是皇后所生的皇位继承人来说则更为重要。历史上也曾因为有的皇后无法生育而被废除皇后的例子。皇帝有无子孙,关系到国家社稷和宗庙祭祀的安危,因而椒房作为宫殿名字在汉代十分常见。

  除了此外,我们常常可以在史籍中看到中宫一词,在《汉书》卷十一《哀帝纪》中记载:“尊定陶太后曰恭皇太后,丁姬曰恭皇后,各置左右詹事,食邑如长信宫、中宫。”在此文中,中宫代表的就是皇后,同样的例子在《汉书》《后汉书》等记载汉朝时期的史籍中常常可以见到。

  对于“宫”的称谓在封建时代很多时候都是为了表示敬畏或者为尊者讳。同样类似的例子就有太子的称谓,常常被称呼为东宫,而在西汉时期,东宫也被用来称呼皇后。同样,六宫之称,也常被用来称呼皇后,其意思是“六宫表率”的含义。

  《周礼注疏》卷七《内宰》记载:“玄谓六宫,谓后也。妇人称寝曰宫。宫,隐蔽之言。后象王,立六宫而居之,亦正寝一,燕寝五。教者,不敢斥言之,谓之六宫,若今称皇后为中宫矣。”

image.png

  2.皇后亲属的称谓以及与皇后相关的名讳

  提到皇后,除了所谓的称号外,最引人关注的就是皇后的亲属家眷,在汉代,外戚辅政对汉代王朝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例如西汉时期霍光辅政,就为西汉王朝的发展做到了突出的贡献。

  同样的,事物有好的一面就会有坏的一面,外戚的权力不加以控制就会导致外戚专权,霍乱朝政,西汉末期的王莽篡政就是典型的例子。同样的外戚的称呼与上文中的椒房有关,“椒房中宫之重”、“椒房之亲”、“椒房之家”等都指的是皇后的母家即所称的外戚。

  除了外戚外,皇后的生老病死也都是带有不同称呼的,汉代信奉儒家,而儒家讲求的就是封建的等级制度,儒家讲求尊卑贵贱,构建了一套社会尊卑礼仪,因而对于年龄,死亡等称呼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史记·吕太后本纪》中记载∶“高后用事,春秋高……今高后崩,而帝春秋富,未能治天下,固恃大臣诸侯。”在此段话中,春秋高指代的是高太后岁数大了,皇帝春秋富则表示皇帝年龄小,古人用这种方式含蓄表明想要的表达的意思。除了年龄,对于皇帝去世,古人都用崩,而皇后,皇太后去世同样和皇帝一样,讳之为崩,皇帝皇后同为一体因此用“崩”也是符合礼法的。

image.png

  此外皇帝皇后的出行一般都是坐车出行,因此也常常有用“銮驾”“宫车”等称呼,而皇帝皇后一旦去世,也会有用“宫车晏驾”指代皇帝皇后的死亡。同样的皇帝死后会带有谥号,作为皇后,与皇帝的待遇是相同的,也会带有谥号,并且会伴随皇帝的谥号后面加上一个“后”

  三、结语

  皇后一词,多见于正式的史书典籍之中,皇后的称谓贯穿中华封建史两千多年,而汉代这些东宫、椒房、中宫、长秋宫等等称呼,无一例外不仅体现着封建时代对于与皇后的美好期盼,更是代表了皇后辅佐皇帝,统率六宫,母仪天下的职责。

  两汉时期,是封建制度发展的时期,通过研究两汉皇后的称谓和相关制度发展并于后世封建制度比较可以加深对于封建历史的理解。

  参考文献

  1.《史记》卷六《始皇本纪》

  2.《汉书·外戚传上》

  3.《秦汉史》

  4.《陆氏诗疏广要》

  5.《汉官旧仪》卷下《丛书集成初编》

  6.《史记·吕太后本纪》

  7.《汉书》卷十一《哀帝纪》

  8.《周礼注疏》卷七《内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