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田制在北周与唐朝的表现形式有何不同?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均田制,即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均田制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在六朝到隋唐时期十分盛行,虽然都是均田制,但是其表现形式也不完全一样。几个时期均田制最大的区别在于:北魏均田制只是为了恢复农业生产,把农民当成奴隶捆绑在土地上。而唐朝的均田制是和府兵制配套的,兵农合一,初唐强大的战斗力就来源于自耕农提供了大量优质兵源。隋朝介于两者之间。

  单纯从均田制三个字来看,从北魏到唐朝没有实质性变化都是给汉人分配土地,因为只有汉人善于耕种。

image.png

  人口少的时候连老人耕牛都能分配田地,分配的土地数量多,年龄范围也大。人口开始增加之后,就只给壮年男女分配土地,土地数量减少,年龄范围也缩小了很多。比如北魏是从15岁分配到70岁,而盛唐是23岁到57岁。

  这种方法非常有利于战乱之后恢复农业生产,并把农民限制在土地上不能移动,提高了国家的国力恢复速度和内部稳定。

  但无论北魏、隋、初唐,都有外忧内患,战争非常频繁。于是,起源于西魏的府兵制就体现出几个王朝基本国策的差别了。

  西魏和之前的北魏,士兵都是来自鲜卑族,当时兵农分离,鲜卑人只负责打仗,也不用缴纳赋税,汉人只负责耕种,国家赋税基本上来自这些人。

image.png

  但长年征战兵源开始不足,于是从西魏宇文泰开始,招募汉族地主豪强加入军队,同时这些人的私人部曲也成了西魏的正规军。这时的府兵制与其说是募兵,不如说是募将。这些人本身是有土地的,又依靠战功有了更多的土地,他们的参战,是为了争取家族在西魏政权中更高的政治地位。

  但口子一开,就分不出大地主、小地主和普通自耕农了,大量的小地主和自耕农也开始加入军队,兵农分离逐渐变成兵农合一。随着汉人逐渐通过军功进入鲜卑政权的高层,民族融合的速度也加快了。这个过程是个长期演化过程,从西魏到北周,再到隋,最后到初唐,才彻底取消了职业士兵,自耕农成为唐王朝军队的主体。

  府兵制需要士兵自己负担大部分武器装备和部分粮食,甚至要自己准备马匹,这是府兵制最大的优点,国家在军事方面不需要太大的花费。

  但无论刀剑弓矢还是马匹,都是一无所有的佃农、农奴等无产者无法承担的,只有家有余粮的自耕农才能负担得起。当然,地主贵族也能负担得起,但毕竟地主贵族数量有限,只有基数庞大的自耕农群体,才能让初唐时期征兵成为一件很轻松的事情,甚至可以优中选优,选择身体素质好、准备更充分的士兵入伍服役。

image.png

  总之,北周时期的均田制只是农业生产恢复的一种手段,而初唐的均田制实现了兵农合一,保证了国力迅速恢复、人口增长的同时,还能够有足够的优质兵源。同时,初唐开疆拓土的胜利,又为均田制提供了更多可供分配的土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是初唐战无不胜的根本原因之一。

  等到武则天时期,唐王朝国家行政体系整体腐败出现,政治风气开始恶化,权贵阶层日益膨胀,加上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开疆拓土速度,已经没有足够的土地分配给新增人口了,均田制开始失效。与之对应的,府兵制也随之崩溃,到盛唐时期只得彻底改为募兵制,唐王朝的军事实力也每况愈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