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的一生做了什么?谥号为什么是“大皇帝”?
2022-08-16 10:31:35 孙霸 陆绩 孙虑 朱异 尹默

  孙权的一生做了什么?他的谥号竟然如此尊贵且独一无二,名为“大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谥号是源于谥法,而谥法起源于西周时期,古人按照谥法中用一个字或两个字对一个人一生做一个总评,也就是盖棺定论了。

  在秦朝时期谥法一度被秦始皇废除,不过到了刘邦统一中国建立汉朝之后又恢复了谥法,此后皇帝和王公大臣去世后享有谥号就成了历朝历代的传统。虽然历朝历代都会对谥法进行一些略微修改,但是不论如何修改,通常在帝王谥号中最好的两个字就是文和武二字。

  在谥法中讲究“修德来远,慈惠爱民,曰文”,这意思就是得有德行,能做到与民生息,体贴百姓,推行仁政于天下的皇帝才能上谥号为“文”,而“克定戡乱,威德海内,曰武”,这意思就是说能够平定战乱,威震四海,也就是说得有武功的皇帝才能上谥号为“武”。

  所以按照谥法的解释,通常情况下开国之君都是很有武功的人,这些人都会被定谥号为“武”字,而第二代皇帝在开国之君平定天下之后,通常都会与民生息,这也就是推行了仁政,因此二代皇帝通常都会被定谥号为“文”字。

  就像曹操的儿子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让国之后,就给已经去世的老爹曹操上谥号为魏武帝,而曹丕死后则被上谥号为魏文帝。

  按照这个理论,那么孙权的谥号也理应是“武”字,他应该被叫作吴武帝啊,可是要知道曹丕建立魏国是受汉献帝禅让,在礼法上魏国属于传承于汉朝的正统,因此曹操和曹丕父子有资格获得武和文的谥号,而孙权属于自立为帝,在礼法上不具备传承,更何况他还是继承哥哥孙策的基业,他从孙策手中接手时就已经占据了大部分吴越地区,而且“武”字的谥号已经被孙权称帝时给了老爹孙坚

  说白了孙权的一生所作所为和文武二字也沾不上边,而且孙权不具备礼法传承,也没有拿得出手的功绩,所以他的谥号和文武二字根本硬扯不上关系。

  而且孙权去世后东吴群臣为了溜须拍马,还想刻意让孙权的谥号能压曹操和曹丕父子一头,因此他们开始苦思冥想比文武二字还更好的谥号,于是吴国的大臣们就想到了汉高祖刘邦,而孙权最后获得“大皇帝”这个谥号和刘邦的谥号还有一定的关系。

图片.png

  汉高祖刘邦的称呼其实属于是民间的误称,刘邦的真正谥号是高皇帝,庙号是太祖,因此刘邦的正确称呼可以称之为汉高帝或者汉太祖,而汉高祖这个称呼还是源自于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司马迁把刘邦的谥号和庙号结合了,在《史记》中称其为高祖皇帝,于是乎汉高祖刘邦的名号就传了出来。

  刘邦的谥号高皇帝也是有讲究的,在西周的谥法中是没有“高”字这个谥号的,在刘邦去世之后,西汉的大臣们为了吹捧刘邦,认为文武二字已经不足以表彰概括刘邦的一生了,于是就在谥法中的文武二字之上加了一个“高”字谥号。

  而给“高”这个字做出的解释则是“殊业同天为高,德配万物为高”,这意思就是说拥有丰功伟绩,像天一样,道德休养也到了最高境界,可以恩泽万物,这样的皇帝才能上谥号为高。

  实际上在西周的谥法中是有“大”这个字,谥法讲究“则天法尧曰大”,这意思就是说像尧舜禹那样的远古时期的明君才能称之为大,因此在西周流传下来的谥法中以“大”字为尊。

  可是那个时代的古人没有敢自比尧舜禹的,都是比较谦虚的,因此“大”字也没人敢使用,通常都是以文武二字为尊。

  而到了刘邦时期,西汉的大臣们认为刘邦的功绩远胜尧舜禹,一个“大”字不足以表述刘邦的功绩,况且“大”字还已经让刘邦送给老爹刘太公了,因此他们就在“大”字的基础上研究出了更高级的“高”字,于是刘邦就有了高帝的谥号。

  到了孙权去世后,东吴群臣一合计,对面魏国的曹操和曹丕父子都敢上文武这种高级的谥号,那我们东吴也不能被他们比下去啊,于是就合计给孙权上什么谥号。

  本来东吴群臣是想给孙权上刘邦的“高”字谥号,但是要知道孙权属于自立为帝,礼法上没有继承汉朝,况且东吴群臣还有些自知之明,刘邦可是结束了秦末乱世统一华夏的伟大皇帝,孙权和刘邦一比还是差了不少。

  所以从刘邦的谥号这东吴群臣就想到了一直没人敢用的“大”字谥号,孙权建立吴国,使得东吴地区政局稳定,百姓生活比较富足,也算是堪比尧舜禹了,因此东吴群臣就给孙权上了一个比曹操和曹丕谥号还高级的“大皇帝”谥号。

  其实说白了孙权的“大皇帝”的谥号就是贫民版刘邦的“高皇帝”谥号,想一想也合理,毕竟孙权只是建立了三国之一的吴国,以功绩而论远不如统一华夏的刘邦,得到一个贫民版刘邦的谥号都已经算是对他很尊崇了。

  孙权的“大皇帝”谥号就和同一时期蜀汉政权建立者刘备的“昭烈帝”谥号类似,刘备的谥号“昭烈”二字其实是参照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谥号而来。

  刘秀作为东汉开国之君他本来的谥号应该是“武”字,但是由于东汉从礼法上是延续了西汉政权,而西汉已经有了汉武帝刘彻,所以在刘秀去世后,东汉群臣给他研发出了“光武”二字为谥号,其含义就是代表着刘秀传承延续了祖业,还使得祖业在他这发扬光大。

图片.png

  而刘备的“昭烈”二字含义与“光武”二字相类似,含义都是带有传承祖业,并将祖业发扬下去,这也符合刘备自称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裔的身份。只是“昭烈”二字不如“光武”二字逼格更高,属于是贫民版谥号。

  不过毕竟刘备也没有统一天下,只是割据巴蜀的草头皇帝,他去世后,诸葛亮等大臣也比较谦虚讲究,给他来了一个低调内敛的“昭烈”谥号。

  因此孙权和刘备的谥号其实都属于参照汉朝皇帝而制定的贫民版谥号,虽然孙权的“大皇帝”谥号看似嚣张霸气,其实这个“大”字从来就没有皇帝敢用,毕竟谁也不敢骜不驯的自比尧舜禹,因此“大”字谥号久而久之就被人逐渐淡忘,而文武二字反成为公认的帝王最高谥号。

  所以单看魏武帝曹操、吴大帝孙权、汉昭烈帝刘备三人的谥号,还是以曹操的武帝谥号最为尊崇,真说起来孙权和刘备的谥号逼格还是略低于曹操。

  在孙权之后,历朝历代的皇帝除了追尊祖先之外,没有皇帝在死后会被配上“大”字谥号,这还是因为刘邦死后西汉群臣发明了“高”字谥号,毕竟“高”比“大”更高级,所以通常开国皇帝都会被尊为高皇帝,就像明太祖朱元璋的谥号最后三个字就是高皇帝,还有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谥号最后三个字也是高皇帝。

  所以“高”字后来逐渐取代了文武二字成了皇帝最高级的谥号,那自然没人会去选低一级的“大”字了,这也是为何孙权的“大皇帝”谥号成了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谥号。

  最后再说一说谥号、庙号、年号的小知识,谥号是指的皇帝去世后,群臣按照他生平功绩给他盖棺定论上的谥号,庙号是指皇帝去世后在太庙里接受供奉所享受到的牌位庙号,年号则是指皇帝在位时用的纪元名称。

  就像康熙皇帝,他的名字叫爱新觉罗·玄烨,康熙是年号,他的庙号是清圣祖,谥号则是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简称仁皇帝。

  看完这些有些人可能会发懵,就会问为什么像两汉时期都是称呼皇帝为汉武帝、汉文帝这类以谥号称呼的,为何到了明清时期就都是称明太祖、清太祖这类的庙号了。

  其实这是有分界线的,在唐朝以前,确切的说是唐高宗之前,都是习惯以谥号称呼皇帝,但是到了唐高宗之后就变了,由于唐高宗之后唐朝历经了女皇武则天篡权,唐朝皇室恢复皇权之后,为了巩固唐朝的皇权,就开始给皇帝们加谥号。

图片.png

  本来唐高祖李渊的谥号是太武帝,唐太宗李世民的谥号文帝,结果都给改成了十多个字的谥号,而后世的皇帝也不再那么谦虚纷纷效仿唐朝给谥号加字数,导致了后世朝代皇帝的谥号字数越来越多,到了清朝就像上面说的康熙皇帝的谥号已经都达到了二十多个字,字数这么多,说起来多绕口,因此自唐朝之后称呼某某皇帝都是以字数简短的庙号来称呼。

  所以这么对比一下孙权的“大皇帝”谥号倒不夸张,毕竟孙权这个谥号只是堪比尧舜禹而已,相比较之下后世那些不停的在谥号上加字数的皇帝,早就已经远超尧舜禹了。

  其实本来古代帝王的谥号大多数都是赞誉过度,毕竟古人讲究为尊者讳,皇帝自然也得往高了抬一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