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人是铁,饭是钢,农业是国家之根本,那么欧洲中世纪农业的“三圃制”具体是什么样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三圃制的小知识
在开始正文之前,大家要先明确几个概念,首先三圃制又叫三年轮作制、三田制,乃是欧洲中世纪时最为重要的土地耕作方法,其发展自二圃制,但三圃制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如工具和气候、环境等原因,三圃制只在古罗马人的核心地域出现过,并且随着古罗马帝国的灭亡,兵荒马乱之下,古罗马人创造的种种科技和知识陷入停滞,甚至是倒退当中。
在古罗马人之后,统治欧洲各地的各支日耳曼人们接替了古罗马农民,成为欧洲土地的新耕作者,不过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种种原因,最终也只运用了一些皮毛,他们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几百年间(中世纪早期)主要使用粗放式农业种植手段,如续耕续休制,直到后来欧洲人口增加,对土地需求量大增以后,他们才将从古罗马人身上继承下来的知识,以及自身摸索出来的农业经验结合起来,搞出了二圃制和三圃制(西欧关于三圃制最早的记录,来自八世纪)。
小贴士:虽然欧洲中世纪也曾出现过四圃制,乃至于五圃制,但那是在极少数土地上才能实行的农业耕作制度,并不具有代表性。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早在加洛林时代(751年~911年),法国巴黎盆地的部分地区就已经有部分庄园实行了三圃制,并建立起相关的农业经营体系,全体村民集体参加劳动,不过因为中世纪欧洲各地信息交流的缓慢,以及缺少迫切的需求和相关工具、方法,直到13世纪左右,三圃制才在欧洲彻底普及开来,极大的提高了欧洲人的土地利用率。
什么是三圃制
欧洲人在历史上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采用续耕续休制和二圃制来经营农业,对土地的利用有极大的浪费,而随着欧洲人口的再次增多、农业种植经验的升级,以及萨克森轮犁这一重要耕种利器的普及,效率更高、土地利用率更强的三圃制开始出现。
所谓的三圃制是和开放式耕地制一起搭配使用的,因为在当时,各种牲畜和农具的价格都很昂贵,村民个人极难以单独购买使用,最终出于财力和使用效率的考虑,他们以村落共同体的方式联合起来,共同出资,共同拥有这些工具和牲畜,然后共同参与劳动。
在这样的情况下,开放式耕地制和三圃制(萨克森轮犁的普及,极大促进了三圃制的普及)得以在欧洲推广开来,他们的具体做法就是将全村的耕地分为三个部分(三者面积相差不大,以三年为一个周期进行轮种)。每个部分分别确定各自的用途,然后每年只有一部分耕地处于休耕状态,被称为“休耕地”,其他两部分耕地则处于耕作状态。
而处于耕作状态的两部分耕地,又会分别种植不同的作物,其中一部分种植春季播种的作物,也就是大麦、燕麦或各种豆类,这些作物的生长周期短,有的仅需三个月就能收获,春季播种,最晚秋季就能收获,这块土地被称为“春耕地”。
剩下的一部分耕地则种植秋季播种的作物,也就是秋季播种小麦、黑麦,然后等到次年初夏或是7至8月间收获,这块土地被称为“秋耕地”。
每个部分,还会在划分出细长条状的田垄分配给村民,作为他们的责任地,由他们负责照料,并从中收获作物。之后农民们每年对这三部分土地进行轮换,轮着耕种和休耕,为耕地恢复地力。
而在作物收割以后,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欧洲人还会见缝插针地种植一些豆类,这既能增加食物产量,应对天灾等风险,也能够帮助恢复地力。另外,在春麦地里,农民们也会利用田垄与田垄之间的空隙种植豌豆、芸豆和蚕豆等豆类作物。
请注意,上文我介绍的只是最基础、最简单、最理想状态的三圃制,事实上,三圃制还是比较复杂的,欧洲人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安排耕种的作物种类和时间,比如一些农民会选择在春耕地种上各种豆子,收获之后就进行休耕,作为休耕地预备,等到第二年秋天时再种上小麦,作为秋耕地使用。还有的农民会选择让秋耕地在收获后就休耕,等到了当年秋天再种上麦子,等于是连续两年的秋天都种植麦子,不参与轮换,等到第二次麦子收获以后,开始种豆子(能够恢复地力),等到豆子收获之后,再将其作为休耕地。而在一些土地贫瘠的地区,还有让土地休耕两年的做法,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相比于欧洲人曾经使用过的各种经营土地的安排,三圃制在实行过程中,犁地这一操作变得非常重要起来,土地对犁耕的次数和质量需求比以往高了很多,因为欧洲人此时已经认识到了犁地对恢复地力有极大的好处,因此萨克森轮犁对欧洲中世纪农业发展的影响才如此重要,被看做是欧洲中世纪农业革命的前置条件。
一般来说,犁过三次的农田,比只犁两次的农田收成率能高2~3倍。当冬麦被收割完毕之后,如果要在同一块地里继续播种春麦,就需要犁一遍土地,将冬麦的麦秸根犁进土中(能增加土地的肥力),然后再进行播种。而休耕之后的土地,到了秋天准备播种小麦时,就需要更加充分的犁耕才行,8月份和9月份都需要犁耕一次,以将杂草全部犁进土壤里(能增加土地的肥力)。
三圃制的先进性
相比于二圃制,三圃制堪称是“庄稼精耕轮作制”,这种制度对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休耕的土地面积减少,并且此时的欧洲人已经将休耕地发展成了全村的家畜饲养场,所有村民都来此处放养家畜。有些地方的欧洲人,甚至还会在休耕的土地上抛洒牧草的种子(有这么干的,但此种方法并不是特别流行),待其长草之后,就来此喂养牛羊,而不是单纯地抛荒土地。不要小看这种操作,这对缺少化肥的古代农业种植来说非常重要,家畜排泄的粪便和牧草的固氮作用对于恢复土地肥力尤显珍贵,谷物种植和畜牧并存,形成了中世纪欧洲农业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
在历史影响方面,三圃制的影响远超二圃制,因为它不光增加了土地利用率、粮食产量、实际可耕地面积,还节省了畜力和人力。
小贴士:实行三圃制的农田,相比于实行二圃制的同等面积农田,增加了农民耕种面积约1/8,增加生产率约50%,使农民的劳动(如犁田、播种、收获等)在一年中更为平均地分配。
另外更是重新塑造了欧洲农村的形态,由于三圃制的实行,村民们不得不共同参与农业劳动,为了能够提高效率,以往的那种随意找地方建造、分散各地的农民住宅已然不合时宜,为了更好的生活,农民们纷纷迁移到村庄中居住,形成了中世纪村落,建立村落共同体。
而因为环境和人口等因素的影响,三圃制最终也没有完全取代二圃制,欧洲人选择二圃制还是三圃制,主要还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来决定。在欧洲的一些地区,还是有许多人继续实行二圃制,比如阿尔萨斯地区,面积更为广泛的地中海沿岸地区也因为夏季干燥酷热的原因,而很少种植春麦,总之欧洲会根据不同的自然环境和需求来调整:
“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北部地区的芬兰、瑞典东部等地区因冬作物不易生长而实行二圃制。”摘自《论中世纪西欧的农业耕作制度》
本质上三圃制还是一种休耕轮作方式,而不是中国古代所用的土地连作制,本身具有一定的落后性,无法对现有耕地最大程度上的利用。不过人家中世纪欧洲因为和中国有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光照情况、土壤条件、翻耕方式和工具等,事实上也不适用中国式的精耕细作,因此大家不要一提到三圃制,就说人家欧洲古代落后,人家的制度很适合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地区。
因为二圃制和三圃制的流行,以及其它农业上的改革和天气变暖等因素的影响,欧洲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谷物的收成率大幅增加,欧洲农业生产力得到了飞跃发展,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11世纪以后,西欧各地面粉磨坊数量每日剧增,人口数量也猛涨。
据历史学家们估算,在公元400年~1000年的中世纪初期阶段,欧洲维持低人口状态,到查理大帝(742-747)时代,欧洲估计有2500万到3000万人左右。在公元1000年到1250年之间,因为农业的发展,欧洲人口暴增,至14世纪初,黑死病未发生之前,整个欧洲的人口据估算,已经大约增加至7千万~1亿人左右(数据存疑),而这里面有许多三圃制的功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伊尹是商朝时期著名的宰相,被誉为“治国安邦之才”。他在商朝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传详情
田单和田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他们分别在不同的时期活跃于中国的政治和军事详情
田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他曾经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担任过重要职务。在详情
田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曾经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担任过重要详情
田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曾经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担任过重要详情
田单,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熟悉。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曾经详情
田单,原名田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出生于东汉末年,曾经历详情
孙恩卢循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起义,发生在公元383年。这次起义的背景非详情
孙恩是东晋末年的一位著名起义军领袖,他曾经发动了一场规模庞大的起义,试图推翻详情
孙恩和卢循是东晋末年的两位著名起义军领袖,他们曾经联合发动了一场规模庞大的起详情
孙恩是东晋末年的一个著名起义军领袖,他在起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攻打建康城的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著名战役,发生在公元623年。这场战役是唐朝与吐详情
足球是一项全球性的运动,它不仅仅是一项竞技活动,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但详情
足球是一项全球性的运动,它不仅仅是一项竞技活动,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象征。在详情
九子夺嫡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著名的事件,涉及到多位王子之间的争斗和权力的争夺详情
伊尹是中国古代商朝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智慧,成为详情
千金买壁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其中的爱情故事更是令人感叹不已。这个故事的主详情
伊尹是中国古代商朝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智慧,成为详情
千金买墙是一则流传已久的典故,它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珍惜眼前人和事,不要详情
伊尹是中国古代商朝时期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智慧,成为详情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北洋水师与日本海军在黄海海域展开了激战。其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战役和事件成为了后人传颂的典范。其中,1894年的甲午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一场发生在1038年北宋与辽国之间的战役。这场战役发生在今天的四详情
浅水原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公元755年。这场战争是唐朝与安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详情
雅克萨是一座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城市,曾经在19世纪末期成为了中俄两国之间的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在这场战役中,清朝详情
雅克萨之战是中俄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858年。然而,在这场战役中详情
马岛战争是英国和阿根廷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其结果导致了阿根廷的失败。本文将探详情
垓下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前202年。这场战役的主要讲了详情
垓下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前202年。这场战役的双方是汉详情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发生在公元前207年。这场战役的双方兵力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详情
历史上绵亿是荣亲王永琪与侧福晋索绰罗氏所生育的王府中的第五子,但其他的孩子都详情
渡渡鸟是一种生活在非洲的鸟类,因其独特的外形和叫声而备受关注。然而,近年来人详情
渡渡鸟是生活在非洲的一种鸟类,因其独特的外形和叫声而备受关注。然而,近年来,详情
封神榜是中国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一个故事情节,也成为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文化详情
南唐与后周都是短命政权,一个是南方奠定的政权,一个是北方奠定的国家。他们之间详情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明朝末年各种问题缠身,早就已经没救了,那么大家知道那个时候的详情
众所周知“丝绸之路”一般是指以古代长安城(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详情
根据历史记载,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非常庞大,动不动就是数十万人开战。那么事实真详情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为什么马姓和赵姓不详情
中华风水文化博大精深,那么老古话说的“门口不放三物,院内莫栽三树”是什么意思详情
唐朝后期的“牛李党争”到底是什么?缘何而起?答案可能出乎许多人的意料。这场历详情
很多人受到文学作品的影响,都会以为古代皇帝喜欢把修建皇陵的工匠杀掉灭口,那么详情
林徽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诗人,她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详情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其创始人是著名的诗人徐志摩。下面我们详情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详情
新月诗派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其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下详情
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之一,它记录了齐国大将曹刿在与晋国军队交战时所发详情
曹刿论战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兵书之一,它记录了齐国大将曹刿在与晋国军队交战时详情
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之一,其中曹刿提出了许多有关战争的理论和策略。在详情
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之一,它记录了战国时期齐国大将曹刿在与晋国军队交详情
《说岳全传》和《岳飞传》都是以岳飞为主题的小说,但是它们在内容和风格上存在一详情
《说岳全传》是一部以岳飞为主题的小说,讲述了他的一生事迹。但是,这部小说是否详情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政治文献,它记录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