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芸对宝玉的称呼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红楼梦》里的男性大多是纨绔子弟,像薛蟠贾宝玉之流,是注定无法振兴家族的,贾芸这一个角色,算得上是其中的优秀子弟,完全靠自己赢得了事业、爱情双丰收。那么后来贾芸对宝玉的称呼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

  一、贾芸对宝玉截然不同的称呼。

  《红楼梦》第二十四回,前一秒宝黛二人还在花冢共看《西厢记》,后一秒便被袭人告知,因为大老爷身体不适,所以贾母特意让他过去代为关心。

  而就在宝玉出门之时,正好遇见了贾琏与贾芸。于是,便有了宝玉与贾芸这样的对话。

  阅读《红楼梦》,对于初读者而言,其实最繁琐又难以理解的,莫过于其中的人物关系。比如贾府,在我们大多数朋友的心中,对贾府这个词的概念,仅仅停留在荣国府与宁国府。

  只是,若我们细心一点,却能发现,偌大的贾府,并非“宁荣二府”,正如门子对贾雨村所展示的护官符一样,自宁荣二公开始,贾府共有二十房,其中在京八房,其余在金陵原籍。

  而贾芸,便是在家族之一排行第五的旁系子弟。正如贾琏对宝玉所介绍的,他是西廊上居住的五嫂子的儿子芸儿。

  贾芸与母亲二人相依为命,十七八岁的贾他,没有一份可观的收益。如今,正好赶上元春省亲,贾府为了迎接元春省亲修建大观园,因此衍生了许多新的职位。

  贾芸找贾琏的目的,正是为了谋求一份差事。因为琏二爷,是在荣国府代理管家中的一员。

图片.png

  他与贾宝玉的相见,是一场巧合。

  面对这个生面孔又长相清秀的家族子弟,宝玉也忍不住聊侃了几句。还打趣的说道,这个模样,倒像是他的儿子。

  从年龄上来看,十二三岁的宝玉,比贾芸要小几岁,但从辈分上而言,他又比贾芸高出一辈,是他的叔叔。

  只是,如此孩童模样的宝玉,同贾芸又并无几次会面,这突然的玩笑。显然对贾芸是一种突兀的考验。

  若是正常人,只怕即便不生气,也不会流露出和颜悦色。但贾芸面对这一幕,却显示出了高情商。

  宝玉笑道:“你到比先越发出挑了,到像我的儿子。”

  贾琏笑道:“好不害臊!人家比你大四五岁呢,就替你作儿子了?” 宝玉笑道:“你今年十几岁了?”贾芸道:“十八岁。”

  原来这贾芸最伶俐乖觉,听宝玉这样说,便笑道:“俗语说的,‘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虽然岁数大,山高高不过太阳。只从我父亲没了,这几年也无人照管教导。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

  一番话说下来,合了宝玉的胃口,因此还嘱咐他有空来大观园玩。

  在《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探春组织海棠诗社的时候,他对宝玉的称呼,上升成了官方的书面语。

  贾政点了学差离开贾府后,探春心血来潮,在大观园组织诗社活动。贾宝玉看到她所写的信笺后,欢喜不已,忙着赶着赴约商量组织诗社一事,却在路上,得知了贾芸孝敬他的消息,并特意写下来一封信。

  不肖男芸恭请

图片.png

  父亲大人万福金安。男思自蒙天恩,认于膝下,日夜思一孝顺,竟无可孝顺之处。前因买办花草,上托大人金福,竟认得许多花儿匠,并认得许多名园。前因忽见有白海棠一种,不可多得。故变尽方法,只弄得两盆。大人若视男是亲男一般,便留下赏玩。因天气暑热,恐园中姑娘们不便,故不敢面见。奉书恭,并叩台安。男芸跪书。

  可见,在这个时候,贾芸对宝玉的称呼,还是“父亲”二字,并且,他对这个“父亲”,还挺有孝心。

  只是,在《红楼梦》后四十回中,贾芸对宝玉的称呼,却由“父亲”转变成了“宝叔”,并且,一向正直的他,却成了人品低下的丑角。

  对怡红院众丫鬟的垂涎,参与贾环、王仁卖巧姐,这一件件,都让我们对前八十回中的贾芸,这个人物形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但究竟是什么?导致贾芸对宝玉的称呼发生改变呢?

  二、后四十回贾芸人物性格转变的原因。

  现存的《红楼梦》,由前八十回原著加后四十回续书组成。目前,被多数人接纳的说法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由高鹗续写。

  相传,高鹗同一位书商,为了推销《红楼梦》这部小说,对这部残本做了续写,他们根据时代的特色、根据对前八十回的理解,编写了后四十回。

  或许,从这些我们可以推测出,在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中,贾芸对宝玉称呼为何会改变了?

  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纳成这两点。

  1、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有一套深入人心的世俗礼仪。尤其对于男性而言,傲骨和正直是分不开的组合体。

  而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再来看一看前八十回的贾芸,便能发现,在他的身上,确实具有“非正人君子”的行为。

  比如,通过一块手帕他与小红的私相传递;比如,为了给凤姐送礼,不惜接纳了收高利贷的倪二所“接济”的十多两银子;这些种种,至少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是人品低下的表现。

  2、不同作者的不同人生经历。

  《红楼梦》前八十回,无论从思想的深度和写作的手法来看,相比《红楼梦》后四十回,似乎都不在同一高度上。

  对《红楼梦》前八十回,我们可以公正地给出这样的评价:十年辛苦不寻常,字字看来皆是血。

  通过《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描述,我们可以体会出,创作这部小说的,是一个经历过人生从富裕到贫困,遭受大起大落突变的苦行僧。

  而《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续写者呢?他们具有这样的人生阅历吗?并不具有。相反,作为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人,他们对《红楼梦》进行修补,更多的动机,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时代的主旋律,以及当时的政治需要。

  因此,对贾芸这个一贯不走寻常路的小人物,他们在续写的过程中,将他描述成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伪君子。

  对宝玉态度的转变,在贾府衰败之时所表现的态度,都验证了这一点。

图片.png

  小结: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红楼梦》后四十回中,贾芸对宝玉的称呼之所以会发生转车,最本质的原因,还是在于创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动机不同。

  正如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我们通过前五回的内容,早已预示到了贾府最终的结局,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以贾府为首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最终都相继被抄家,结局凄凉;然而,在续写中,荣国府却因为圣上的浩大延续了世泽,这同前八十回的立意,显然是有驳的。

  在前八十回中,作者刻画的贾芸,是一个具有高情商、为生活又不得不使尽浑身解数的人;作为贾府的旁系子弟,作为贫穷的弱势群体,为了生计和出路,他唯有抛下“尊严”,在众人面前低头哈腰,百般谄媚。

  但是,在他的骨子里,却有着一份难得的正义和做人的底线。如果说,他与宝玉的相遇,面对贾宝玉第一次的调侃,显示出来的是他的高情商,是他为了谋求差事而做出的妥协;那么,在探春组织诗社这一幕中,他赠送给贾宝玉的两盆海棠花,却显然是没有功利性的孝心体现。

  在《红楼梦》第五回中,作者特意在宁国府的书房之中,描写到了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或许,对于这一句对联的真正含义,唯有我们读懂了贾芸对宝玉的称呼,才能真正体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