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宰相只是三品官 那么一二品大员又是谁

  还不知道:为什么唐朝的三品官员就可以被称为宰相了?一品二品大员们呢?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中国古代,协助皇帝治理天下的最高官员就是宰相。宰相是帝王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在不同的时期由不同的官员充当。在秦汉时宰相是相国、丞相、大司徒;在魏晋南北朝,录尚书事与侍中、中书令、尚书令都是宰相;隋唐时除了三省长官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是宰相;明朝不设相位,但却以内阁首辅为实质的宰相;清朝设军机处,以军机大臣为相。

  宰相官职高、地位大、权力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名副其实的位高权重。可令人疑惑的,明清时的宰相毫无疑问都是一品大员,可唐朝时三品的官员就可以被称为宰相了,这是为什么呢?唐朝时的一品、二品大官都去了哪里?

image.png

  像我们熟知的狄仁杰,他是武周时期的宰相,皇帝武则天极为信任他。狄仁杰最后官至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兼任纳言,这些官职都是三品。为什么地位崇高如狄仁杰,也没能晋级为一品、二品呢?这是因为,在唐朝一品与二品的官位都是虚职,三品已经到达了实职的最高级别。实际上,有的唐朝宰相连正三品都够不上,与后世完全不同。比如明清时,六部尚书的品级都已经是从一品了。

  这首先与唐朝朝廷的组织结构有关。唐朝是标准的三省六部制,皇帝是权力核心,三省长官就是决策核心与执行核心,那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中书省长官中书令与门下省长官侍中,就都是宰相,协助皇帝治理天下。

  原本,三省里的尚书令地位最高,是正二品,中书令与侍中都是三品。可由于唐太宗李世民曾经担任过尚书令,导致唐朝不再有人敢担任这个职位了(只有平定安史之乱,有再造大唐之功的郭子仪曾经被任命过),于是尚书省实际长官变成了尚书左右仆射,和中书令、侍中一样只是三品官了。这也就是唐朝的三品官员也可以是宰相的由来。

  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而不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中书令号为宰相。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唐朝的一品与二品基本都是加官或者赠官,并不负责具体的政务,属于象征地位的荣誉称号,而没有真正治理国家的职事权。象唐朝正一品的官职是“三师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与独一份的“天策上将”,这都仅仅是给予大功臣的特殊奖励。像天策上将,有唐一代,仅有李世民一人而已。

image.png

  后来,唐朝皇帝为了越级提拔自己的亲信,又增设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凡五品以上职事官经过皇帝授权即可充任,不受资历限制,这便于皇帝从中级官吏中选拔亲信以分相权。这一职位在高宗、武后朝开始使用,逐渐成为惯例,也是唐朝甚至不用做到三品官,只要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可以是宰相了。到了安史之乱以后,为了安抚各地藩镇,唐朝往往以中书令、侍中等官职加封节度使,成为虚衔“使相”。实际上的宰相,甚至都不需要三品的官职了,比如权倾一时的李德裕,他就以正四品的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控制朝政十余年。

  自高宗已后,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虽品高者亦然;惟三公、三师、中书令则否。自是以后,终唐之世不能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