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北宋文坛的醇儒典范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他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北宋文坛和政坛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寒门才俊,早露锋芒

  曾巩出身于一个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他自幼聪慧过人,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十二岁便能援笔成章,所作文章笔下生花,令诵者无不称赞。其弟曾肇在《亡兄行状》中称他“生而警敏,不类童子”,且“读书数万言,脱口辄诵”。

  然而,曾巩的科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虽擅长策论,但轻于应举时文,导致屡试不第。庆历七年(1047年),父亲曾易占去世,身为次子的他辍学回归故里,挑起养家的重担。在艰难困苦中,他依然坚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嘉祐元年(1056年),他带着弟弟曾牟、曾布,堂弟曾阜,妹夫王无咎、王彦深共六人进京参加科考。次年,欧阳修主持会试,一改惯例,以古文、策论为主,诗赋为辅命题,这为曾巩创造了良机。最终,赴考的六子弟全部高中进士,光耀门楣。

image.png

  文学大家,文以明道

  曾巩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干。他师承司马迁韩愈和欧阳修,主张“文以明道”,把欧阳修“事信、言文”的观点推广到史传文学和碑铭文字上。他的散文大都是“明道”之作,文风以“古雅、平正、冲和”见称,为时人及后辈所师范。

  其文章立意平实,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章法缜密。读他的文章,如观一座精心设计的园林,虽无奇峰突起,但处处妥帖,格局方正。例如《墨池记》,从临川城东的一个传说墨池起笔,探讨王羲之书法成就的根源并非天成,而是源于后天不懈的努力,由此引申出“勉学”的主题,劝诫学者不可“废学”。又如《寄欧阳舍人书》,这是一封感谢欧阳修为其祖父撰写墓志铭的书信。文章从铭体的价值和写作之难说起,层层推进,对欧阳修的道德文章予以高度推崇,情意真挚,文笔曲折,被誉为“范文之正宗”。

  曾巩一生创作丰富,除散文外,还擅长写诗,有四百余首传世。其诗或雄浑瑰伟,或委婉超逸,无不含义深刻,妙趣横生。他的咏物诗多数富有新意,如《咏柳》诗:“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以柳树隐喻奸臣和邪恶势力,形象逼真,寓意深刻,别开生面。

  史学功臣,校勘古籍

  曾巩在史学领域也有着卓越的贡献。他一生整理古籍、编校史书,成就斐然。嘉祐六年(1061年),他被召回京师,编校史馆书籍,后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在此期间,他理校出《战国策》《说苑》《新序》《梁书》《陈书》《唐令》《李太白集》《鲍溶诗集》和《列女传》等大量古籍,对历代图书作了很多整理工作,并撰写了大量序文。

  例如《战国策目录序》,他论辩入理,气势磅礴,在序文中详细阐述了《战国策》的价值和流传情况,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史学研究的见解。他所校勘的《战国策》和《说苑》两书,多亏他访求采录,才免于散失。他每校一书,必撰序文,借以“辨章学术,镜考源流”,为古代文献的保存和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勤政爱民,清正廉洁

  曾巩不仅在文学和史学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在政治上也是一位勤政爱民、清正廉洁的好官。熙宁二年(1069年),他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此后,他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能做到克己奉公、勤政为民。

  在越州通判任上,他发现当地“以钱助役”中存在官员中饱私囊的现象,立即下令禁止摊派,减轻百姓负担。湖患当前,他组织官民疏浚鉴湖,退田还湖,恢复鉴湖的灌溉、蓄水等功能,把隐患扭转为民利。在齐州知州任上,他主持修建北水门,利用原来的城门修建水闸,解决了城北的水患。他还主持在当时的西湖(今大明湖)修建了百花堤、百花台和北渚、环波、水香等亭,以及芙蓉、水西、湖西、北池、百花等七桥,使大明湖成为济南的一大名胜。

  在襄州时,朝廷派人检查兴修水利的工作,这些人乘机向曾巩索贿,曾巩风趣地回应,让贪吏自讨没趣,两手空空悻悻而回。调任洪州知州时,恰逢江西出现瘟疫,情况十分严重,他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下令所属州、县、镇、亭和客栈都要备好药物,并及时组织医生给病人医治。对百姓和军士患病不能自理的,一律安排住进官舍,请医师为其治疗,还供给衣被和饮食,从而使瘟疫很快得到控制,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后世影响,千古流芳

  曾巩的一生,是勤奋好学、追求卓越的一生,是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一生,是文学成就斐然、史学贡献卓著的一生。他的文章风格和思想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清两代的科举考试,尤其是“八股文”,非常推崇其严谨的章法和醇正的义理,将他的文章视为学习的典范。

  朱熹认为他的文章“根本乎道”,其思想中蕴含的理性与道德观,与后来的理学精神相通。清代学者方苞论其“南丰之文,长于道古,故序古书尤佳”,认为他在书跋方面风格上模仿刘向、刘歆,写得醇实简洁,能从简驭繁。

  曾巩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了北宋文坛的醇儒典范,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进步和卓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