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洛克音乐

"

  巴洛克原意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是一种艺术形式,由于这种艺术风格的盛行后人称之为巴洛克时期。这个时期出产的音乐作品就称为巴洛克音乐。巴洛克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时代,大致为17世纪。其最早的表现在意大利为16世纪后期,而在某些地区,主要是德国和南美殖民地,则直到18世纪才在某些方面达到极盛。

巴洛克音乐

巴洛克音乐——一种艺术形式

巴洛克音乐: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盛行的时期产出的音乐

  巴洛克原意指形状不规则的珍珠,是一种艺术形式,由于这种艺术风格的盛行后人称之为巴洛克时期。这个时期出产的音乐作品就称为巴洛克音乐。巴洛克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时代,大致为17世纪。其最早的表现在意大利为16世纪后期,而在某些地区,主要是德国和南美殖民地,则直到18世纪才在某些方面达到极盛。

  巴洛克音乐的一些特点(Baroque),它的节奏强烈、跳跃,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比较强调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巴洛克音乐是后期发展的一个基础。在声乐方面,巴洛克音乐带有很浓的宗教色彩,当时的宗教音乐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占很大的分量。那个时期的器乐曲发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弦乐方面的发展,弦乐的音色更能体现出巴洛克的特色。那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巴赫、维瓦尔第和亨德尔。巴赫是音乐之父,由此可见他的威望之高。维瓦尔第凭着他的《四季》一举成名天下知。亨德尔是旋律大师,他的作品有一种优雅!他们所留下来的东西是巴洛克时期的一大笔财富!

  称呼起因

  巴洛克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原意形状不规则的珍珠。

  十七世纪的法国被称为“伟大的世纪”,是由于当时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下出现了高乃伊、拉辛、莫里哀、波舒哀和拉封丹这样的作家。那么,这难道不也是欧洲绘画的伟大时代吗?如果一个人在十七世纪周游过整个欧洲,他在所到之处都会遇见伟大的艺术家:如安特卫普的鲁本斯,阿姆斯特丹的伦勃朗,巴黎的路易-勒南,罗马的贝尼尼和马德里的委拉斯贵兹。可惜我们没有一份关于十七世纪旅游欧洲的纪录,即使是十七世纪的人,可能比我们更不容易知道有一个在洛林作画,死于1610年的卡拉瓦乔。

  在两百年前,还没有谁像现在这样,把这个时期称为巴洛克时期,那是因为随着十八世纪末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复兴“巴洛克”这个词长期以来被人们认为是贬义词。而只是像温开尔曼和科特雷梅尔-德-坤赛的同时代人那样,把“巴洛克”这个词看成是一种奇怪的、过分雕琢的、独特的、简言之,是极不值得赞美的艺术。

  艺术风格

  “巴洛克”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是由于它在艺术精神和手法上,与盛期文艺复兴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绘画方面文艺复兴的艺术家尤其重视素描,而巴洛克时期的艺术家则非常重视色彩、光影和透视等。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主要是静止的,以匀称为目的;而巴洛克时期的艺术主要表现动势,以动为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采用斜线或对角线的构图。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主要是强调线条,热爱线条;而巴洛克时期的艺术则是以明暗来造型的,他们喜欢物体的逼真与强有力的效果。

  我们也应该把巴洛克看作是从一极到另一极的一种必然趋势——如后期的哥特式艺术是对苦行艺术的反动,浪漫主义是对古典主义的反动,或者如当代抽象主义艺术是对它以前的艺术的反动。也许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用“巴洛克”这个词来说明介于文艺复兴与古典主义之间的一个过渡时期,然后在各画派或各国之中区别哪些作品是继承了过去,哪些是反对过去或是创新。

  在某些时期和某些地点,艺术家们有意识的开始创新,这一事实是无可否认的。艺术中的另一些创新则是受外来艺术的影响。

  著名的艺术史家韦纳-韦斯巴赫、埃米尔-马勒和路易-雷奥把巴洛克看成是由特伦特宗教会议开始的反宗教改革的一种结果。这种反宗教改革采取反文艺复兴的方式,而把耶稣会看成是宗教改革的总机关(因此,人们总称巴洛克为“耶稣体裁”)。一个革新了的天主教会收回了对艺术的控制权,它不仅禁止画裸体和神话题材,而且不许画圣徒的行传(因此也禁画圣像)以及一切可能用来作为嘲笑神的凭据的任何东西。他们禁止艺术家对宗教题材绘画进行任何创新或在画之中加进任何能将纯洁心灵引向迷途的东西。在这之后,一种新的画——圣母像,画圣徒的狂言、奇迹和殉教的圣像画出现了。

  与此同时(循着这条争论的路子)巴洛克艺术家就为大小国王的宫廷的任命而作画,他们的绘画在专制主义与民族主义泛滥的时代,表现出虚饰浮华、吹捧的倾向。当时,在巴洛克艺术中出现了两种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受压制的,另一种是让想象和感受奔放的。

image.png

  某些当时的艺术史家(如塔皮埃)已经在动摇上述理论。但他们把巴洛克艺术与基督艺术等同起来,却是言过其实。前面已经提到过的特伦特宗教会议的神学者,皆是过了头的人文主义者,他们排除了文学艺术中的天主教宗教教育。毫无疑问,他们经常激烈地反对文艺复兴的肉欲与异教徒的外貌和情调之间展开的争论。它是在宗教狂怂恿下引起的。但是这种在他们指导下形成的新的艺术体裁,却是使宗教会议所制定的宗教理想,与一部分文艺复兴传统一致起来。这些艺术家们的争论不可能证明有如此多样性的艺术,不会是由会议的一纸命令产生出来的。举例来说:罗马耶稣会的圣母院里的耶稣像,并无创新,而是把文艺复兴的特色拿来从属于反宗教改革的理想及耶稣会的特殊教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巴洛克音乐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样进一步发展的

  巴洛克艺术诞生在意大利的罗马,以其热情、奔放、运动强烈、装饰华丽而自成一体,与16世纪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的庄重典雅相区别。巴洛克美术在文艺复兴美术之后,一定程度上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传统,从而克服了16世纪后期流行的样式主义消极倾向。另一方面,巴洛克美术符合当时天主教会利用宣传工具争取信众的需要,也适应各国宫廷贵族的爱好,在17世纪风靡全欧,影响到其他艺术流派。因此在十七世纪的欧洲,每个艺术家都必须去罗马,这是事实。大多数重要的艺术家都曾被政府通知如法国美术学院这样的机构送往罗马。罗马是一个多么好的美术学院啊!除了卡拉齐兄弟和多米尼基诺以外,那里还有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供观赏。在那儿也可以看到各种艺术家——鲁本斯、普桑、洛伦和委拉斯贵兹等的作品。每一个天才艺术家都可以在罗马得到营养。只要粗略地数一下巴洛克时期在那里的各种艺术学派、即可得出上述结论。

  在意大利,基多-雷尼和兰弗朗克继承了卡拉齐的传统。继其之后的卡拉瓦乔,是一位有极高创造性的画家,格尔奇诺,卡瓦利诺,斐提,普罗卡齐尼,蒙苏-德西德里奥以及十七、十八世纪的所有意大利画家都是卡拉瓦乔的追随者。

  至于法国画家伍埃、普桑、勒修埃、克洛德-洛伦和勒布伦,他们继承拉斐尔与卡拉齐的传统,而勒南兄弟和诺尔约-德-拉都则追随卡拉瓦乔。另一方面,飞利浦-德-香帕及后来被称作“写实画家”的那些人则受益于低地诸国的艺术。

  对音乐

  在这个欧洲艺术的北方分支,鲁本斯及其画派的追随者约尔丹斯-凡-代克向天主教世界提供一种美感的,甚至色情的艺术;同时在新教的北部(今荷兰)则盛行一种更严肃的精神,从弗朗士-哈尔斯的肖像画、维米尔的室内景、路易斯达尔的风景画中可以看到这一点。

  巴洛克风格不仅影响了美术而且它还影响其他的艺术领域。音乐作为一个和美术一样庞大的领域也受其影响。和巴洛克美术一样巴洛克音乐也起源于意大利,巴洛克音乐大致承袭了同时其他的艺术的风格。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相比,也难逃华丽、装饰、壮观等倾向。但是在巴洛克时期,音乐和美术一样也有许多发展和创新。如歌剧的诞生,还有宗教音乐的世俗化。我们知道在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是受宗教控制的,大多是些单声部合唱和没有伴奏的弥撒曲。

  自从歌剧的成功,不但吸引许多音乐家争相创作同类的作品,连带的纯演奏的器乐也受到影响。受其影响最深的要属宗教音乐了,在音乐内容上不单是那种传统的圣经故事和传说,还添加了许多戏剧化表现,而且不但加上类似歌剧中的独唱,重唱,更是把乐队都带进其中,成为不可分割的必要部分。这种宗教音乐的世俗化的结果不仅彻底装饰了传统的音乐类型,还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作品类型,包括清唱剧、神剧、受难曲等等。

  对乐器

  至于器乐,在巴洛克时期,可是扬眉吐气的风光!在文艺复兴时期,合唱曲仅有少样的乐器伴奏,甚至没有伴奏。即使乐器有登台露脸的机会,也是重复某一个声部的旋律,担任强化工作而已。纯粹器乐经常被演奏的只有舞曲等民间音乐的范畴了。然而随着巴洛克时代歌剧和宗教音乐的大型化,戏剧化,器乐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例如歌剧、神剧等开头都会有纯器乐的序曲,其间的伴奏,也脱离重复声部旋律线的童养媳地位,成为不可省略的独立部分。

  除了歌剧类作品之外,巴洛克时期还产生了许多种重要的器乐演奏形态。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各种舞曲,在此时逐渐摆脱舞蹈伴奏的形式。作曲家们采用各地方独特舞蹈的节奏、速度,创作专为演奏而用的曲子。组曲这种形态,就是舞曲艺术化的最早例子。作曲家们收集了不同的舞曲,依照快慢和乐曲的性格,调配出一整组的曲子。

image.png

  特点

  还有巴洛克音乐最大的特色就是调性取代调式。自中古以来的教会调式,主要以音符的排列方式来决定曲调的性格,也是横向思考的一种表达。在巴洛克早期开始出现以三和弦为基础的调性写作,以各种大,小调的和声特色,表现乐曲个性。而调性系统的蓬勃发展,给音乐表现带来无限的变化可能,奠定往后三百年音乐的基础。另一方面是配器的均衡完美,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种乐器的发展还不完善。因此乐团的音色不是很协调(除非是同一种家族的乐器),音乐的对比,以音色、音量为表现方式。到了巴洛克时期,乐器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尤其是提琴家族的乐器,可以发出足以和管乐器抗衡的洪沛音色。因此,这个时期音乐创作,强调的是数量和旋律上的对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关于巴洛克音乐的评价是怎么样的?对世界音乐有着什么影响

  总而言之,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和其美术一样都有了发展和创新。尽管音乐和美术是两个不同领域的艺术,然而他们却是那样的密切。我们可以从许多画家的笔下看到当时音乐家的身影而且他们又有着很好朋友关系,如鲁本斯的《格鲁克》,勒南的《吕利》,霍加斯和亨德尔等,我们也可以从不同国家的画家的画中感觉到他们当地的音乐。

  19世纪后期以来,巴洛克艺术才得到积极的评价,许多学者指出巴洛克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主要流派,并对其形式特点作了分析和历史考察。意大利学者E.南乔-尼于1895年进而把17世纪文明的特点归纳为巴洛克主义,学术界逐渐形成了17世纪是巴洛克时代的概念,除巴洛克美术和巴洛克音乐外,甚至有巴洛克文学、巴洛克哲学等提法,使有关问题的研究在艺术史和文化史中逐渐深化。

image.png

  除了确认巴洛克艺术的历史地位而外,西方学术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还有另一方面的发展,即把巴洛克相对于文艺复兴的风格特点当作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形式发展模式,认为其他时代和其他民族的艺术也有这种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的演进,甚至认为这是艺术形式或视 觉形式的不依社会内容为转移的独立规律。首先提出这种主张的是沃尔夫林,他把文艺复兴代表的古典主义和巴洛克当作艺术表现形式的两极,各有一系列互为对照的特点,并形成由此及彼的规律性发展。以此类推,则各地、各时代美术和音乐皆有其古典和巴洛克阶段,例如希腊艺术在公元前5~前4世纪为古典阶段,希腊化时期则为巴洛克阶段;哥特式艺术在13世纪为古典阶段,14~15世纪为巴洛克阶段;甚至当时的日本艺术也可如此划分。沃尔夫林的学说开了形式主义分析的流派,在西方影响甚大,不少学者认为巴洛克可作为每一文化或文明进入后期阶段的特征,使之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

  现代应用

  巴洛克音乐的旋律富有表现力,追求的是宏大的规模,雄伟、庄重、辉煌的效果,主要表现形式为“通奏低音”。巴洛克音乐每分钟约60拍,与我们人类的脉搏与呼吸频率大致相同,使我们的脉搏和呼吸在这一节拍上趋于中和与稳定。巴洛克音乐的低振幅、低频率又可以诱发与增强我们大脑中的α波,促进脑内吗啡的分泌,使大脑进入最活跃的状态,让人进入一种超级脑能境界,能让学习、记忆和创造性思维获得充分的施展,从而大大提高大脑的效率。

  由著名的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教育家乔治·罗扎诺夫创造的风靡世界的暗示学习法中采用的就是巴洛克音乐。它可以帮助吸收、消化、记忆与运用知识,并获得了惊人的效率和成果。在巴洛克音乐的背境下学习,学生每天最多可以轻松地记住大约3000个单词,在3个月之后还能够记住大约 80%。罗扎诺夫根据学习的不同需要,将乐曲分为主动音乐(主要用于学习)和被动音乐(主要用于记忆)。该音乐播放以约40分贝为宜。

  很多心理学家和研究学习的学者都认为巴洛克音乐拥有增强学习效果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巴洛克音乐是怎么没落的?为什么没落了

  “巴洛克”一词源于葡萄牙语,意为“畸形的珍珠”,用于形容大约1600-1750年前后的音乐创作,而当时的用意并非出于褒奖,更多的是描绘其在历史发展和接受过程中的独特个性。随着历史的发展,巴洛克时期的乐器逐渐被稳定性更好、音量更大的“晚辈”替代,为了能在大型的音乐厅和剧院达成足够的音量,过去的乐器被遗弃,而随着后世音乐创作的高度繁荣,巴洛克作品价值也被不少人遗忘。

  然而仍有少数人保存着对于巴洛克音乐的记忆。上世纪三十年代,巴赫的音乐通过唱片率先得到了强调。兰多芙斯卡录制了《哥德堡变奏曲》,卡萨尔斯录制了《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巴洛克音乐的兴趣。而在战后崛起的一批古乐器的演奏者,以瑞士的巴赛尔、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等地为原点,致力于用巴洛克时期的乐器来复原演奏那些过去的声音,并且通过唱片的录制发行迅速收获大批受众,甚至被后人称之为“古乐运动”。

  如果说最初唱片公司还是带有保存欧洲文化遗产的志愿,而巴洛克音乐唱片的热销则为这批音乐家们提供了辉煌的职业图景。加迪纳、平诺克、库普曼等当年古乐运动的晚辈如今已成为了可与任何顶尖交响乐团合作的大师,而他们的后辈们也继往开来,可以说巴洛克音乐的诠释者们的生存状况比起一百年前要好得多。

image.png

  视野转向中国。古典音乐作为舶来品进入绝大多数中国观众的视野,是近几十年的事,而规模宏大、语言更接近现代又足够动听的浪漫主义交响乐,或是作为主流乐器的钢琴、小提琴作品占据了主流,巴洛克音乐既有其文化和宗教背景,所使用的乐器也不在我国的音乐学院常设的专业中,可以获得的资源相对集中在录音,也就自然显得更为小众。

  然而巴洛克音乐在中国也呈现出了喜人的局面,其中有四个主要特征。

  第一,巴洛克音乐的优美不逊于后世的创作,旋律动人、织体清晰、不吵不闹,颇有俏不争春的气质,对于有此方面审美追求的人来说正合胃口,这和巴洛克音乐在学院或舞台上不占主流的现状有着一定差距,撇开目前国内学界的相对忽视,巴洛克音乐的观众群正在以高速的状态发展,以近年来上海音乐厅每年举行的巴洛克音乐会的上座率就可以看出其上升的趋势;

  第二,CD时代,巴洛克音乐的录音丰富,国内的乐迷虽无法经常体验巴洛克音乐现场,却通过唱片认识了众多国际一线巴洛克音乐家,此次mini音乐节三天演出,尽管有的音乐家首次访问上海,也有乐迷手持他们的唱片去“围追堵截”,可见这种传播力度不可小觑;

  第三,人们对于巴洛克主流曲目的认识增加了他们对巴洛克音乐的好感。每每提到维瓦尔第的《四季》,爱好音乐的人们多少有所耳闻,作为世界上被录制最多的作品之一,《四季》以及许多巴洛克名作对于这类音乐的推广有着“形象代言”的作用,此次访沪的小提琴名家法比奥·比昂迪,多年来他正是依靠对于维瓦尔第作品坚持不懈的演奏和探索,成就名望。更为鲜明的例子是《哥德堡变奏曲》,正是因为旅法钢琴家朱晓玫的归国巡演,带动了这首作品的广泛传播,过去几年中,国内音乐厅以此作品展开的策划层出不穷,上海音乐厅举办的“失眠的三种状态”曾以室内乐融合现代舞的形式呈现,可谓是其中的范例;

  第四,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音乐家开始从事巴洛克音乐演奏,为中国自有的巴洛克音乐舞台注入活力。还记得香港古乐团的音乐家就曾经登陆上海音乐厅的品牌“音乐午茶”,而近两年由国际阵容和本土音乐家结合组成的“上海恰空古乐团”更是一支不容忽视的新力量,其演奏已达到相当水准,自办的音乐会常有一票难求的销售佳绩。

  回望此次mini音乐节,还有一件极富意义的事情,那就是不再笼统地向大家介绍巴洛克音乐,而是通过讲座和音乐会节目的策划让大家更深入了解这个时期的音乐。第一场由汉堡议会合奏团带来的演出聚焦巴洛克之后的过渡阶段的“二线作曲家”,让大家了解从巴赫到莫扎特之间的音乐家们都在干什么,所谓“寓教于乐”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巴洛克音乐所处的时代背景离我们很遥远,但正如我曾经采访的一位音乐家所说,在她看来音乐不必区分时代,只要是好听动人就可以发展出自己的天空,巴洛克音乐的魅力不用多言,尽管我们并不能切身感受蒙特威尔第或者巴赫的生活,但对于巴洛克音乐的憧憬是纯粹而美好的。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巴洛克音乐,而mini音乐节的策划也通过这次巴洛克音乐的盛宴,让我们看到了更加令人欣喜的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巴洛克时期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时代,大致为17世纪。其最早的表现在意大利为16世纪后期,而在某些地区,主要是德国和南美殖民地,则直到18世纪才在某些方面达到极盛。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