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显求经

"

  法显(334年—420年),东晋高僧,平阳郡武阳(今山西临汾)人。

法显求经

法显求经——西行取佛经纂写《佛国记》

法显简介 佛教史上一位卓越的革新人物法显生平

  法显(334年—422年),后赵平阳武阳(今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一带)人。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早在399年,法显等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游历20多个国家,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4年,于义熙九年归国。

  法显(约337-424年),东晋僧人。俗姓龚,平阳武阳(今山西临汾一带人,一说山西襄垣)。3岁出家做沙弥,20岁受比丘戒。常慨叹律藏残缺,誓志寻求。遂于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和同学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前往天竺求法。遍历北、西、中、东天竺,获《方等般泥洹经》、《摩诃僧祗律》、《萨婆多律抄》、《杂阿毗昙心论》、《摩诃阿毗昙》等梵本。后又在师子国(今斯里兰卡)获《弥沙塞律》、《长阿含》及《杂藏》等梵本。由海路回国,前后凡14年,游30余国,携带很多梵本佛经,于义熙八年(412年)达青州长广郡牢山(今山东青岛崂山)。第二年秋到达晋都建康。在道场寺同佛陀跋陀罗、宝云等译出《摩诃僧祗律》40卷,《僧祗比丘戒本》1卷,《僧祗比丘尼戒本》1卷,《大般泥洹经》6卷,《杂藏经》1卷,并撰写历游天竺记传《佛国记》(即《高僧法显传》。后圆寂于荆州辛寺。

  法显3岁出家。于东晋隆安三年(399年)从长安(今西安市)出发,经河西走廊、敦煌以西的沙漠到焉夷(今新疆焉耆附近),向西南穿过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抵于阗(今新疆和田),南越葱岭,取道今印度河流域,经今巴基斯坦入阿富汗境,再返巴基斯坦境内,后东入恒河流域,达天竺(今印度)境,又横穿尼泊尔南部,至东天竺,在摩竭提国(即摩揭陀)首都巴达弗邑(今巴特那)留住3年,学梵书佛律。与他同行的僧人或死或留天竺,法显乃取海路单身回国。他由东天竺著名海港多摩梨帝(今加尔各答西南之德姆卢克)乘商船到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留2年,续得经本,再乘商船东归,中途经耶婆提(今苏门答腊岛或爪哇岛),换船北航。在今山东半岛南部的崂山附近登陆,转取陆路,于义熙九年(413年)到达建康(今南京)。义熙十年(414年),他写出历时15年远赴天竺的旅行经过,两年后增补为流传至今的《法显传》。现存较早的版本是宋代藏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法显大师西行都到过哪里 法显曾到过美洲吗

  法显大师

  古代的平阳郡武阳,有一户龚姓人家,先后生了三个孩子都夭折了,生第四个孩子的时候,父母就把这个孩子剃度为和尚以求保命,没想到后来还是得了重病,快要失去性命。

  

法显剧照


  法显大师剧照

  龚氏夫妇最后无奈,急忙把生病的孩子送到了寺庙去。这个小孩病好以后就长住寺庙不再返回俗世了。这个人法号法显。法显长大后,研习佛教,发觉佛教经卷根本不齐全,因而有了往西方寻找更丰富的佛教经卷的想法。

  法显和其他几个僧人结伴一起从长安开始经过河西走廊一路向西经过张掖,然后又到了敦煌一直到了国外。法显出发的时候六十岁,经过十五年,途经三十个国家,取得了百万字词的经卷。法显历经无数苦难,克服路途遥远,言语不通等各个阻碍,以非凡的毅力和对佛学的真正信教为动力,开创了东晋以来僧人向西求学的风气。

  法显把求经路途所见所闻写成了文字,著为《佛国记》。这本著作包括了异国的风土民情,佛教发展的状况,翔实的阐述了自己的求佛经历和心得,成为了其他人出现西方国家的旅行指南。近代许多国家都翻译了这部著作,它是现在保留的最早的古籍,其中记录的西域国家的各种民生地理情况成为了西域国家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法显求经回来,专心翻译了上百万字的经卷,极大的传播了西方的佛学教义,为我们佛教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查看更多

同样是西行为什么法显的名气没有玄奘高?

  法显大师

  古代的平阳郡武阳,有一户龚姓人家,先后生了三个孩子都夭折了,生第四个孩子的时候,父母就把这个孩子剃度为和尚以求保命,没想到后来还是得了重病,快要失去性命。

  

法显剧照


  法显大师剧照

  龚氏夫妇最后无奈,急忙把生病的孩子送到了寺庙去。这个小孩病好以后就长住寺庙不再返回俗世了。这个人法号法显。法显长大后,研习佛教,发觉佛教经卷根本不齐全,因而有了往西方寻找更丰富的佛教经卷的想法。

  法显和其他几个僧人结伴一起从长安开始经过河西走廊一路向西经过张掖,然后又到了敦煌一直到了国外。法显出发的时候六十岁,经过十五年,途经三十个国家,取得了百万字词的经卷。法显历经无数苦难,克服路途遥远,言语不通等各个阻碍,以非凡的毅力和对佛学的真正信教为动力,开创了东晋以来僧人向西求学的风气。

  法显把求经路途所见所闻写成了文字,著为《佛国记》。这本著作包括了异国的风土民情,佛教发展的状况,翔实的阐述了自己的求佛经历和心得,成为了其他人出现西方国家的旅行指南。近代许多国家都翻译了这部著作,它是现在保留的最早的古籍,其中记录的西域国家的各种民生地理情况成为了西域国家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法显求经回来,专心翻译了上百万字的经卷,极大的传播了西方的佛学教义,为我们佛教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查看更多

法显大师:可以媲美玄奘西行的佛教大师

  古代的平阳郡武阳,有一户龚姓人家,先后生了三个孩子都夭折了,生第四个孩子的时候,父母就把这个孩子剃度为和尚以求保命,没想到后来还是得了重病,快要失去性命。  

法显剧照

 图片来源于网络

  龚氏夫妇最后无奈,急忙把生病的孩子送到了寺庙去。这个小孩病好以后就长住寺庙不再返回俗世了。这个人法号法显。法显长大后,研习佛教,发觉佛教经卷根本不齐全,因而有了往西方寻找更丰富的佛教经卷的想法。

  法显和其他几个僧人结伴一起从长安开始经过河西走廊一路向西经过张掖,然后又到了敦煌一直到了国外。法显出发的时候六十岁,经过十五年,途经三十个国家,取得了百万字词的经卷。法显历经无数苦难,克服路途遥远,言语不通等各个阻碍,以非凡的毅力和对佛学的真正信教为动力,开创了东晋以来僧人向西求学的风气。

  法显把求经路途所见所闻写成了文字,著为《佛国记》。这本著作包括了异国的风土民情,佛教发展的状况,翔实的阐述了自己的求佛经历和心得,成为了其他人出现西方国家的旅行指南。近代许多国家都翻译了这部著作,它是现在保留的最早的古籍,其中记录的西域国家的各种民生地理情况成为了西域国家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法显求经回来,专心翻译了上百万字的经卷,极大的传播了西方的佛学教义,为我们佛教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查看更多

西天取经第一人法显远比唐玄奘早,名气却很低

  《西游记》使唐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但是,到此之前已有多位高僧前往取经,有史记载第一个去取经的是东晋高僧法显。

  法显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早在399年,法显等从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游历20多个国家,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4年,于义熙九年归国。

  法显本姓龚,他有三个哥哥,都在童年夭亡,他的父母担心他也夭折,在他才三岁的时候,就把他送到佛寺当了小和尚。

  十岁时,父亲去世。他的叔父考虑到他的母亲寡居难以生活,便要他还俗。法显这时对佛教的信仰已非常虔诚,他对叔父说:“我本来不是因为有父亲而出家的,正是要远尘离俗才入了道。”他的叔父也没有勉强他。不久,他的母亲也去世了,他回去办理完丧事仍即还寺。

image.png

  二十岁时,法显受了大戒。从此,他对佛教信仰之心更加坚贞,行为更加严谨,时有“志行明敏,仪轨整肃”之称誉。

  东晋隆安三年( 399年),六十五岁的法显已在佛教界度过了六十二个春秋。六十多年的阅历,使法显深切地感到,佛经的翻译赶不上佛教大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由于戒律经典缺乏,使广大佛教徒无法可循,以致上层僧侣穷奢极欲,无恶不作。为了维护佛教“真理”,矫正时弊,年近古稀的法显毅然决定西赴天竺(古代印度),寻求戒律。

  这年春天,法显同慧景、道整、慧应、慧嵬四人一起,从长安起身,向西进发,开始了漫长而艰苦卓绝的旅行。次年,他们到了张掖(今甘肃张掖),遇到了智严、慧简、僧绍、宝云、僧景五人,组成了十个人的“巡礼团”,后来,又增加了一个慧达,总共十一个人。“巡礼团”西进至敦煌(今甘肃敦煌),得到太守李浩的资助,西出阳关渡“沙河”(即白龙堆大沙漠)。法显等五人随使者先行,智严、宝云等人在后。白龙堆沙漠气候非常干燥,时有热风流沙,旅行者到此,往往被流沙埋没而丧命。法显后来在他的《佛国记》中描写这里的情景说:“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勇往直前,走了十七个昼夜,一千五百里路程,终于渡过了“沙河”。

  接着,他们又经过鄯善国(今新疆若羌)到了茑夷国(今新疆焉耆)。他们在茑夷国住了两个多月,宝云等人也赶到了。当时,由于茑夷国信奉的是小乘教(印度佛教分小乘、大乘两大派),法显一行属于大乘教,所以他们在茑夷国受到了冷遇,连食宿都无着落。不得已,智严、慧简、慧嵬三人返回高昌(新疆吐鲁番)筹措行资。僧绍随着西域僧人去了罽宾(在今克什米尔)。

  法显等七人得到了前秦皇族苻公孙的资助,又开始向西南进发,穿越塔克拉玛大沙漠。塔克拉玛大沙漠地处塔里木盆地中心,这里异常干旱,昼夜温差极大,气候变化无常。行人至此,艰辛无比。正如法显所述:“行路中无居民,沙行艰难,所经之苦,人理莫比。”法显一行走了一个月零五天,总算平安地走出了这个“进去出不来”的大沙漠,到达了于阗国(今新疆和田)。于阗是当时西域佛教的一大中心,他们在这里观看了佛教“行像”仪式,住了三个月。接着继续前进,经过子合国,翻过葱岭,渡过新头河到了那竭国。法显和慧应、宝云、僧景等人则经宿呵多国、犍陀卫国而到了弗楼沙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慧景到那竭国后病了,道整陪他暂住。慧达一个人去到弗楼沙国,与法显他们会面。弗楼沙国是北天竺的佛教中心,慧达、宝云和僧景在这里了参访了佛迹以后便返回了中国,慧应在这里的佛钵寺病逝。

image.png

  法显独自去了那竭国,与慧景、道整会合,三人一起南度小雪山(即阿富汗的苏纳曼山。梵语中是对“大雪山”即喜马拉雅山而言)。此山也是冬夏积雪,三人爬到山的北阴,突然遇到寒风骤起,慧景受不住寒流的袭击被冻死了,法显抚摸着慧景的尸体,无限感慨地哭着说:“取经的愿望未实现,你却早死了,命也奈何!”然后与道整奋然前行,翻过小雪山,到达罗夷国。又经跋那国,再渡新头河,到达毗荼国。接着走过了摩头罗国,渡过了蒲那河,进入中天竺境。法显和道整用了四年多时间,周游中天竺,巡礼佛教故迹。

  晋元兴三年( 404年),他们来到了佛教的发祥地—拘萨罗国舍卫城的祗洹精舍。传说释迦牟尼生前在这里居住和说法时间最长,这里的僧人对法显不远万里来此求法,深表钦佩。《佛国记》载:“彼众僧叹曰:奇哉,边地之人乃能求法至此。自相谓言:我等诸师,和上相承,未见 汉道人来到此地也。”这一年,法显还参访了释迦牟尼的诞生地—迦维罗卫城。

  晋义熙元年( 405年),法显走到了佛教极其兴盛的达摩竭提国巴连弗邑。他在这里学习梵书梵语,抄写经律,收集了《摩诃僧祗律》、《萨婆多部钞律》、《杂阿毗昙心》、《方等般泥洹经》、《綖经》、《摩诃僧祗阿毗昙》等六部佛教经典,一共住了三年。道整在巴连弗邑十分仰慕人家有沙门法则和众僧威仪,追叹故乡僧律残缺,发誓留住这里不回国了。而法显一心想着将戒律传回祖国,便一个人继续旅行。他周游了南天竺和东天竺,又在恒河三角洲的多摩梨帝国(印度泰姆鲁克)写经画(佛)像,住了两年。

  东晋义熙五年( 409年)年底,法显离开多摩梨,搭乘商舶,纵渡孟加拉湾,到达了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他在狮子国住在王城的无畏山精舍,求得了《弥沙塞律》、《长阿含》、《杂阿含》以及《杂藏》等四部经典。至此,法显身入异城已经十二年了。他经常思念遥远的祖国,又想着一开始的“巡礼团”,或留或亡,今日孤身一人,形影相吊,心里无限悲伤。有一次,他在无畏山精舍看到商人以一把中国的白绢团扇供佛,触物伤情,不觉潸然泪下

image.png

  东晋义熙七年( 411年)八月,法显完成了取经求法的任务,坐上商人的大舶,循海东归。舶行不久,即遇暴风,船破水入。幸遇一岛,补好漏处又前行。就这样,在危难中漂泊了一百多天,到达了耶婆提国(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一说爪哇岛)。法显在这里住了五个月,又转乘另一条商船向广州进发。不料行程中又遇大风,船失方向,随风飘流。正在船上粮水将尽之时,忽然到了岸边。法显上岸询问猎人,方知这里是青州长广郡(山东即墨)的劳山。青州长广郡太守李嶷听到法显从海外取经归来的消息,立即亲自赶到海边迎接。时为东晋义熙八年( 412年)七月十四日。法显65岁出游,前后共走了三十余国,历经十三年,回到祖国时已经七十八岁了。在这十三年中,法显跋山涉水,经历了人们难以想象的艰辛。正如他后来所说的:“顾寻所经,不觉心动汗流!”

  法显在山东半岛登陆后,旋即经彭城、京口(江苏镇江),到了建康(今南京)。他在建康道场寺住了五年后,又来到荆州(湖北江陵)辛寺,元熙二年( 420年),终老于此,卒时八十六岁,一作八十二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在399年,法显65岁的高龄从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出发,经西域至天竺寻求戒律,游历30余国,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4年,于义熙九年归国。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