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特战争

"

  哥特战争是公元535~555年拜占廷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发动的征服东哥特王国的战争,历时近20年。552年查士丁尼一世集结精锐部队由纳尔塞斯统率从北部进入半岛。553年塔吉纳一役东哥特军战败,托提拉受伤致死。554年东哥特王国灭亡。

哥特战争

哥特战争——削弱拜占庭的实力

哥特战争的起因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国际背景

  527年,查士丁尼即东罗马帝国皇帝位。查士丁尼梦寐以求的政治理想就是重视旧罗马帝国的大统一局面。

  西罗马灭亡后,东罗马皇帝便以旧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自命。查士丁尼便是如此,他复辟旧罗马帝国的政治理想,有着狂热的宗教色彩,富于进攻性。

  西罗马灭亡后,其领土多在日耳曼蛮族的统治之下,查士丁尼常说:“哥特人以暴力夺得了我们的意大利,却至今不把它交还。”而这些蛮族国家的统治者都信奉基督教异端——阿利乌斯派。这个教派主张基督是上帝创造的人而不是神,因而也不能与上帝同语,他们还反对教会占有过多的地产。

  这些情况都是罗马所不能接受的。罗马皇帝被认为是基督教正统的保护者,罗马帝国与基督教世界实际是两位一体的。查士丁尼是强硬的正统教徒,他立志荡平异端的蛮族国家,重建政治上、宗教上双重统一的罗马帝国。

  查士丁尼的经济政策和宗教政策都是为了他的复辟服务的。

  查士丁尼当政时,国库充裕,但为了适应大规模对外扩张的需要,查士丁尼不异季任酷吏,施行苛政,横征暴敛。他为了增加收入,还实行专卖制度,国家掌握了获得颇丰的丝绸专卖权。此外,他们还增收附加的土地税。可以说,查士丁尼实行的是一种竭泽而渔的财政政策。

image.png

  查士丁尼与教会的关系也完全是为了保证他放手进行战争的。他的宗教政策有两上方面是值得注意的。一是”皇帝教皇合一论”。他认为国家的统治者既是皇帝又是教皇,同时握有最高的世俗力和神权。为了打击异端,查士丁尼于529年封闭了新柏拉图学派设在雅典的“学园”,这标志着西方文化史上,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被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所取代。查士丁尼虽然给了教会很多特权和支持,但他又自认为拥有干预教会的权力。他把教视为国家的仆人,政治的工具。

  查士丁尼宗教政策的另一方面是极力交好以罗马教皇为首的西部教会,这是为了今后收复帝国西部领土时能取得教会的支持。

  国内背景

  为了统一帝国,查士丁尼还有法律上做了充分的准备。528年,查士丁尼下令编纂帝国法典,共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理汇要》、《法学总纲》、《法令新编》四大部分。

  这些法典,字里行间都充斥着对昔日罗马帝国光景的追念和赞颂,又基本因循了罗马旧法。这些法典的另一突出特点是明确肯定皇帝的专制权力;皇帝是惟一的立法者,惟一有权解释法律,皇帝是至高无上、至圣至明的。

image.png

  罗马帝国的专制君权在查士丁尼时期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他进行内政改革,赋以行省长官以军事和行政全权,这就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和专制君权在政治上保证了查士丁尼贯彻他的政治主张,实际也促成了他为实现本已过时的政治理想而一意孤行,以至最后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当时,东罗马在东方和西方所面临的形势是不同的。对于查士丁尼来说,他复辟计划的最大威胁来自于东方新兴起的萨珊波斯帝国。为解此后顿之忧,查士丁尼于532年同波斯王科斯洛兹订立了“永久和约”。为此,东罗马向波斯支付了11000磅的黄金。这反映了查士丁尼东方政策的基本原则,即对波斯以防御为主,以便尽可能保证西部征服战争所需的兵力。

  在西部地区,查士丁尼意欲进攻的汪达尔王国、东哥特王国此时内部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尖锐。日耳曼蛮族上层统治者背弃昔日的军事民主传统,成为新兴的封建主阶段级。同时,蛮族同罗马人的冲突也因宗教和民族矛盾而加剧。

image.png

  这些情况决定了蛮族王国的统治根基越来越不稳,也给了查士丁尼以可乘之机。尤其是各蛮族王国的统治者对查士丁尼的复辟活动没有清醒的认识。他们本民族的文化十分落后,又受罗马旧制的影响很深。以至于他们还认为“罗马皇帝就是人间上帝”。所以,在东罗马的严重威胁面前,各蛮族国家不但不能联合起来,反而互相掣肘。在这种情况下,查士丁尼开始了他统一帝国的步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哥特战争的详细经过是怎样的?最后结果如何

  拜占廷将军贝利萨留在征服北非汪达尔-阿兰王国之后,于 535年率军占领东哥特王国的西西里岛,536年在意大利半岛登陆,智取那不勒斯。同年12月攻陷罗马。东哥特人废黜了怯懦无能的国王狄奥达特,推举将军维蒂吉斯为王,后撤至首都拉文纳,聚集兵力保卫国家。一年后,维蒂吉斯倾全国兵力包围罗马城,连续发动猛攻。537~538年,贝利萨留率部困守危城达一年之久,待查士丁尼一世所派援军到达后方解围。540年贝利萨留包围拉文纳,东哥特人被迫投降,维蒂吉斯被掳往君士坦丁堡。

image.png

  查士丁尼一世在征服地区恢复罗马旧制度,把地产连同奴隶、隶农全部交还原有大地主。帝国赋税繁重,官吏巧取豪夺,招致意大利居民的不满。东哥特人不甘受奴役,在国王托提拉带领下起来反抗占领者。托提拉富有谋略,得到人们的拥护。此时贝利萨留已离开意大利,拜占廷雇佣军士气低落,纪律松弛。542年东哥特军在佛罗伦萨附近击败拜占廷军,绕过拉文纳,于543年直指南部重镇那不勒斯。546年收复罗马,重新控制意大利半岛的中部和南部,并派舰队进取西西里、科西嘉和撒丁岛等地。

image.png

  在战争形势对拜占廷不利的情况下,544年贝利萨留再次被派往意大利。他一度夺回罗马,但因兵力不足,无法坚守,只能以劣势兵力转战沿海各地。最后因军事失利而失宠,于548年被免去统帅职务。托提拉乘胜提出议和,为查士丁尼一世所拒绝。552年查士丁尼一世集结精锐部队由纳尔塞斯统率从北部进入半岛。553年塔吉纳一役东哥特军战败,托提拉受伤致死。泰亚斯带领东哥特人坚持抵抗。554年东哥特王国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东哥特王国是一个怎样的王国?东哥特王国介绍

  东哥特王国(TheOstrogothicKingdom)古国名。是日耳曼民族的一支——东哥特人(Ostrogoths)建立的国家。东哥特人原住黑海草原,4世纪后半期形成部落联盟。375年东哥特部落联盟被匈奴人击溃后,随匈奴人向西推进,居住在潘诺尼亚。453年匈奴王阿提拉死后,东哥特人乘机摆脱匈奴人的统治。公元454年,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多瑙河上游班诺尼亚(今匈牙利西部)。488年东哥特王狄奥多里克(493~526在位)在拜占庭帝国皇帝芝诺的怂恿下出兵意大利,围困拉文纳,久攻不克,遂和当时意大利半岛的统治者奥多亚克订约,共同治理意大利。

image.png

  493年狄奥多里克在宴请奥多亚克时背信地杀死了他,收编其余部,建立东哥特王国,定都于腊万纳。领土包括今之意大利和克罗地亚达尔马提亚一带。535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乘机对东哥特王国发动战争,战败东哥特国王维蒂吉斯(536~540在位),于536年占领罗马,540年占领拉文纳。东哥特新国王托提拉(541~552在位)具有军事、政治才能。他把从罗马贵族领地上逃跑的奴隶和隶农编入军队,没收罗马贵族的土地,减轻居民的赋税,从而得到了国内人民的支持,多次在对拜占庭的战争中取得胜利,一度收复大半失地。553年在塔金那一役托提拉战败身亡。公元555年东罗马帝国入侵,灭亡。

  对意大利人而言,东哥特人也许只是历史上一群短暂的侵略者。但是狄奥多里克给了意大利三十年的和平,在狄奥多里克的统治之下,意大利的情况不比五世纪时动乱的时代来得差,古典文明和大多数罗马的社会制度在意大利也保留下来了。

image.png

  反而是东罗马帝国击溃东哥特王国之后,继位的皇帝查士丁尼二世(JustinII)却又无力保卫意大利。于是,当另一批日耳曼人——伦巴底人(Lombards)从568年开始入侵意大利时,东罗马帝国阻止不了伦巴底人对意大利施加的破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哥特战争:让拜占庭的国力大大削弱

  罗马在全盛时代的疆域,北至不列颠,南至埃及,西到西班牙,东到波斯。无论在什么地方,罗马的军队都是所向无敌。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了。但东罗马(拜占庭)帝国依然存在。527年,颇具雄才大略的查士丁尼当了东罗马皇帝。这时帝国版图已支离破碎,高卢被法兰克人占领,北非和西班牙则分别由汪达尔人与西哥特人占据,意大利则沦人东哥特人之手。查士丁尼决心要恢复古罗马帝国全盛时代的疆域,夺回被蛮族占据的领土。然而,查士丁尼皇帝的宝座还没坐稳,国内就爆发了著名的“赛车场起义”,愤怒的民众试图攻打政府、皇宫,推翻他的统治。人们捣毁贵族宅第和店铺,打开监狱释放囚犯,甚至焚烧教堂,就连索非亚大教堂也被焚毁。查士丁尼准备出逃。千钧一发时刻,皇后劝他向起义者反扑,他才想起大将贝利萨留在城外还有一支军队,忙派他率兵前去镇压起义。有4万名起义民众惨遭屠杀,血染赛车场,查士丁尼才得以保住皇帝的宝座。

image.png

  贝利萨留堪称是拜占庭最杰出的统帅。查士丁尼继位时,拜占庭与东方强邻波斯的军队对峙30余年仍不分胜负。查士丁尼派贝利萨留指挥对波斯的战争,不久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迫使波斯与拜占庭达成为期50年的和约。随后,拜占庭的兵锋又指向了北非的汪达尔王国。533 年6月,贝利萨留统率着500艘战船和1.5万千名士兵在北非登陆,几个月之内捣毁汪达尔王国,俘虏其国王,使北非重新成为拜占庭的组成部分。当他回国之日,皇帝为他举行了罗马帝国500年来才有一次的凯旋式军礼欢迎,君士坦丁堡万人空巷,民众们都出来一睹这位英雄的风采。在扫清了外围之后,查士丁尼决心出兵罗马帝国的发祥地意大利。在过去数十年间,这里处于东哥特人统治之下。因此,驱逐东哥特人,不仅是对昔日罗马辉煌的向往,而且也是恢复罗马版图的关键。查士丁尼再次任用贝利萨留进兵意大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哥特战争”。

image.png

  535年末,贝利萨留踏上征途。但这次皇帝让他完成这一庞大征服计划的兵力只有少得可怜的7500人。他三思之后,决定先取西西里岛为立足之地,然后于536年5月率军渡过墨西拿海峡,攻击沿海重镇那不勒斯。这里城垣陡峭坚固,东哥特军储存了充足的粮食,凭险坚守。贝利萨留攻打了20天仍未拿下,但他发现了一条因千涸而弃置不用的高架水道,心中茅塞顿开,便派400名士兵趁夜从这条干枯的水道爬进城去,为主力部队打开城门,里应外合,顺利地攻陷了这座城池。那不勒斯被攻克使东哥特人惊恐万分。他们废黜了指挥作战不力的国王提奥达图,拥戴一个名叫维提杰斯的武士为王。此人凶悍、勇猛,指挥有方,他从各地调集军队,决心与贝利萨留决一雌雄。这时贝利萨留的军队已逼近罗马城。那些西罗马帝国的遗老遗少门迫不及待地打开城门,迎接东罗马军进城。536年 12月10日,罗马城在被蛮族占领60年后又由贝利萨留重新夺占回来。他派人飞速向拜占庭报捷,同时趁暂无战事之机加紧修缮城防,召集罗马的青壮年参军以补充兵源,以防敌军反攻。

image.png

  果然,东哥特王维提杰斯集中了15 万大军,于537年3月把罗马城团团包围,想一口把拜占庭军“吃掉”。但他们在几次攻城中都损兵折将,战死3万多人。贝利萨留在城墙下消耗了东哥特大部分有生力量,罗马城实际上成了东哥特王国走向坟墓的开端,一年多之后,东哥特人终于坚持不住,他们烧掉营帐,主动撤围向北退去。东哥特人退守他们的都城腊文纳。539年底,贝利萨留进军攻打这座都城。东哥特人想出一计,遣使以利害关系说动波斯王科斯罗从东方进攻拜占庭。贝利萨留眼看就要打下腊文纳,突然接到停止攻击的命令。对此贝利萨留表示反对。他决心打下整个意大利,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东哥特人想投降,但又不愿接受查士丁尼的专制统治,而宁愿拥戴英勇无敌的贝利萨留当他们的皇帝。他们提出:“如果贝利萨留做我们的皇帝,便甘愿投降。”为尽快结束战争,贝利萨留口头上表示同意,等东哥特人投降后,他立即表示拒绝称帝。看到他这么深得意大利民心,查土丁尼不禁起了极大的猜疑,急忙命他回国。当这位忠诚的常胜将军带着东哥特国王和无数金银财宝凯旋而归时,竟遭到解职的冷遇。

image.png

  不久,因东哥特人反抗,战争再起,罗马很快失守,拜占庭军节节败退。万般无奈之下,查士丁尼只好再次派贝利萨留去意大利指挥,但却不肯派给他军队。贝利萨留再次占领了罗马城,但因军力不足,无法彻底击败东哥特人,而只能带所部人马辗转于沿海一带。 苦战5年之后,皇帝再次召他回国,把军事指挥权交给了宠臣那锡士。那锡士夺得了本该属于贝利萨留的哥特战争胜利的桂冠。贝利萨留虽退隐在家,但功高震主。他征服了北非,收复了罗马城,打赢了哥特战争,后又击败匈奴,拯救了帝国首都拜占庭,在国人心目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威望,皇帝对他的猜疑也越来越大。不久他便以“谋反”的罪名被抄家。据《秘史》一书称,贝利萨留晚年甚至被查士丁尼弄瞎双眼,被迫去沿街行乞。他晚年的悲惨命运,令后世多少人为之唏嘘不已。查士丁尼虽然赢得了哥特战争的胜利,但这不仅没有使拜占庭帝国更强大,反而削弱了拜占庭帝国的国力。565年,查士丁尼一-死, 他所收复的领土又再度失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552年查士丁尼一世集结精锐部队由纳尔塞斯统率从北部进入半岛。553年塔吉纳一役东哥特军战败,托提拉受伤致死。泰亚斯带领东哥特人坚持抵抗。554年东哥特王国灭亡。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