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光武帝陵

"

  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原陵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和光烈皇后阴丽华合葬的陵墓,位于河南省孟津县白鹤镇铁榭村。当地亦称“汉陵”,俗称“刘秀坟”。

汉光武帝陵

汉光武帝陵——刘秀和阴丽华合葬的陵墓

未解之谜:汉光武帝陵墓竟严重违背风水?

  原陵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中国独有的传说史,而它所在的北邙山的所有墓冢的历史则是一部中国文明史,原陵有着其他陵墓没有的奇怪之处,从风水学上来看,它完全不是一片吉壤。但也正因此,它成了皇陵的一道奇特风景,引得后人观望与惊叹。

汉光武帝陵墓

汉光武帝陵墓

  诡异的建陵之地

  中国有句古话叫“生在苏杭,死葬北邙”,意思就是说北邙是一个风水宝地,倘若死后能长眠于此,那么子孙万代都将因此而受益。特别是它对面就是黄河,更是符合了风水学说的思想:“背山面河,以开阔通变之地形,象征其襟怀博达,驾驭万物之志。”也正因如此,但凡在中原建都的皇帝都想在死后入住北邙,以福荫后人,江山永固。邙山上下,战国、秦、汉、曹魏、西晋、北魏、东魏、唐、后梁、南唐、宋、元、明等各朝各代君王和显赫人物都在此长眠。把他们的名字排列起来,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中国古代史:殷王、东周诸王、东汉诸帝、蜀汉后主、曹魏诸帝、西晋诸帝、陈后主、唐明宗、南唐李后主、苏秦吕不韦、夏侯婴、陈平贾谊班超何进关羽、石崇、羊祜、裴楷、狄仁杰杜甫石守信……

...查看更多

历史故事:趣谈东汉光武帝刘秀原陵

  原陵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陵墓,位于河南省孟津县白河乡铁榭村。当地亦称“汉陵”,俗称“刘秀坟”。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1963年被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俗话说“生在苏杭,死葬北邙”,天下英雄都希望能在北邙修坟建陵。但原陵却是“枕河登山”即葬在邙山背后、黄河之滨,所谓“汉皇仰卧”。据说是因为刘秀的儿子脾气很倔,喜欢和父亲唱对台戏,刘秀让他往东他往西,让他撵狗他追鸡。刘秀死的时候对他说:“你把我埋到黄河底吧。”

网络配图

  刘秀的本意是儿子总和他对着干,这样一来,正好实现了自己葬在北邙的愿望。可是这一次刘秀想错了。他儿子想:自己和父亲对抗了一辈子,没有听过一次话,就听一回吧。果然在滚滚黄河之中,为他已故的父皇修建了一座水中冥城。后来由于黄河改道北移,刘秀的坟就留在邙山与黄河之间了。 ...查看更多

揭秘光武帝刘秀废郭皇后立阴丽华的真正原因

  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光武帝刘秀废掉皇后郭圣通,改立结发妻子阴丽华为皇后。我们知道,皇后母仪天下,废立之举非同寻常,就算是皇帝,也不能随意废立皇后。那么,刘秀究竟为什么要废掉郭皇后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他和阴丽华的感情更好?恐怕事实没那么简单。

20150110091215_TRnit.thumb.700_0.jpg

网络配图

  一、刘秀和阴丽华感情确实很好

  刘秀在长安读书的时候,曾说过一句名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刘秀在来长安之前,曾见过阴丽华,非常喜欢她,一心想娶她为妻。后来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刘秀在他28岁的时候,终于取到了梦寐以求的阴丽华。

  刘秀和阴丽华,婚后感情确实一直很好。当刘秀即位为皇帝的时候,最初是想立阴丽华为皇后的,但阴丽华认为郭圣通有儿子,而自己还没有,所以应该立郭圣通,所以不肯被立为皇后。刘秀为这件事感到十分伤心,认为阴丽华和自己为结发夫妻,又经过多年流离失散,感到对阴丽华内心有愧,所以对大司空引经据典地说了一大通赞美阴丽华的话。

...查看更多

娶妻当娶阴丽华,刘秀与阴丽华的爱情故事

  汉光武帝刘秀还没有起兵打天下之前,曾经到过新野,听说一个叫阴丽华的女子,长得美貌无双。刘秀虽然没有见到过,却对她念念不忘。他后来到长安,见到执金吾出行时车骑随从之盛,不由感慨说道:“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他后来起兵于舂陵,一心想打下天下来,不再想做执金吾了,但是对阴丽华却始终没有忘怀。

blob.png

  更始元年六月,刘秀在昆阳大败新莽军后,终于到宛县与阴丽华成了亲。婚后不久,刘秀便率军西去洛阳,阴丽华随军不便,回到家乡新野。因为她哥哥阴识为义军邓奉部下将领,阴丽华便同家里人一起随迁到清阳,寄住在邓奉家中。

  第二年春天,刘秀去攻打邯郸王郎,娶了当地大姓郭昌的女儿郭圣通,对她很是宠爱,这时候他离开阴丽华才不过半载,便又结新欢了。郭圣通比起阴丽华运气要好些,婚后一直跟随在刘秀身旁,到第二年刘秀登极称帝,郭圣通已生下了皇子刘强。

  阴丽华则是在刘秀继位后才命人接到洛阳来的。起初她与郭圣通都被封为贵人。可是等到要选立皇后时,便有了麻烦。按说阴丽华被迎娶在先,应当立为皇后;可是阴丽华为人雅性宽仁,一再推辞,况且郭圣通此时已经有了儿子,最终还是立了郭圣通为皇后。刘秀虽然觉得有些对不住阴丽华,可是幸亏有她固辞不争,立后之事才得以顺理成章办妥。

  郭圣通虽然被立为后,但所受宠幸却不及阴丽华。建武四年光武帝刘秀征讨彭宠,阴丽华从征,途中生下一个男孩,取名刘庄

  相比之下,郭圣通却总是一副闺秀脾气,经常同刘秀发生争吵,私下里则颇有怨言;而且她对待别的妃嫔所生之子又不好,对宫人们也很凶,人们见到她就像看到毒蛇猛兽,唯恐避之不及。

  这样一来,刘秀就更加宠爱阴丽华而不满郭圣通了。建武九年,阴丽华的母亲邓氏和弟弟在家中被人所杀后,光武帝刘秀追封阴丽华之父阴陆为宣恩哀侯,阴丽华的弟弟宣义恭侯。这时候刘秀已经公开宣称阴丽华为后了。

  与此同时,皇后郭圣通却因宠衰而更加怨愤不满。到建武十七年刘秀终于废掉了郭皇后,而改立阴丽华为皇后。

  汉光武帝刘秀死后,阴丽华之子刘庄继位,阴丽华被尊为皇太后。阴太后死于永平七年,被合葬于刘秀的原陵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光武帝刘秀是中国历史上胸襟最宽广的皇帝?无人可以超越他

  治世多能臣,乱世有隐士,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规律。国家发展,社会安定,贤达之士愿意通过为国效力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相反,乱世时社会动荡不安,在枭雄趁机并起、时势造英雄的同时,许多所谓的有识之士也会选择隐居山川湖泽,明哲保身。

image.png

  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是中国历史上几个最混乱的乱世之一。当时的社会,除了有蝗灾、地震等天灾外,更有人祸。王莽篡汉及其不顾实际的复古变革,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刘秀刘玄、王郎、张步、公孙述等军阀割据势力连年混战,兵祸不断。

  身处如此乱世,有些人顺应时代,趁势而起,如上面提到的刘秀、王郎、公孙述等人,以及他们手下的一大批文臣武将。也有些人则采取避世的态度,隐居起来。如太原人周党、会稽人严光等。

image.png

  建武五年,刘秀下诏征召天下隐居之士,希望这些“隐君子”们能够出山辅佐自己,成就中兴汉室的伟业。

  在此之前,刘秀先后消灭了邯郸的王郎、河北的铜马军、尤来军、关中的赤眉军、齐地的张步等割据势力和农民起义军,势力逐步强盛,已有重新统一天下、中兴汉室的打好趋势。

  但令人意料不到的是,周党、严光等隐居之士仍然不愿出山辅佐刘秀。

image.png

  周党晋见刘秀时,只是稍微伏下了身子,却不叩头拜谒,也不通报姓名,态度极其傲慢无礼。他还对刘秀明言,自己只想恪守隐居山林、不愿入朝为官的志向。

image.png

  严光原本是刘秀的同窗同学,他听说刘秀称帝后,马上就隐姓没名,隐居在桐庐富春江畔,当一个身披羊裘的垂钓翁。

  刘秀念旧思贤,命人画出严光的形貌,去全国查访。好不容易找到严光,刘秀与其同车出行,夜宿一床,推心置腹,诚心实意邀请严光出山辅佐自己,并许以谏议大夫之职。

  然而,严光却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数次拒绝了。刘秀无奈,最后只好让严光仍然回富春山隐居,耕读垂钓。

image.png

  当时还有一个叫王良的隐士,起先倒是应召了。刘秀让担任沛郡太守、大司徒司直,他也谦恭节俭,只用布做的被子和瓦质的器具,从来不让妻子儿女进官署,堪称道德楷模。

  后来,王良因病返回故乡,一年后又被征召。他走到荥阳,就顺便去拜访朋友。不料那位朋友不但不肯见他,还让人传话给王良,说:“不有忠言奇谋而取大位,何其往来屑屑不惮烦也!”言下之意就是,王良有德无才却占据高位,简直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

  王良被朋友一顿无情的奚落,感到十分惭愧,从此以后就不再接受刘秀的征召,到死都隐居在家乡。

image.png

  对于这些不肯应召的隐士,刘秀的博士范升颇为不满,认为太原周党、东海王良、山阳王成等承蒙刘秀厚恩,派使者多次聘请才肯应招。到宫廷晋见刘秀时,周党不顾礼仪,仅伏身不叩头,行动随便迟缓。既不知趣,又骄横无理。

  范升还认为,周党等人“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却沽名钓誉,期望谋求三公高位。所以,他向刘秀表示,愿意与周党、王良等人进行一场关于治国理政的辩论。如果周党等不是沽名钓誉之辈,他甘愿担当“虚妄之罪”;而周党等若真是沽名钓誉以谋求高位之辈,则刘秀应该对他们处以“大不敬”之罪。

  周党等是否有真才实学我们不得而知,范升这话也难免让人有“文人相轻”之感,但如果仅从王良的“有德无才”来看,却也多少道出了部分事实。

  靠沽名钓誉以谋求高位的人,历来为人们所厌恶,但凡稍微贤明一点的帝王,更容不得他们,因为这种人一旦爬上高位,就会贻害无穷。西汉末年的王莽其实就是这类人,可惜汉成帝看不出来,后来的汉哀帝、汉平帝又都太年轻,无能为力,从而导致了王莽篡汉

  这是近在眼前的前车之鉴,如果刘秀是一个胸襟狭隘的家伙,结合周党等隐士胆敢不应招,或应招了又散漫无礼,此刻听了范升的那一番话,恐怕真就要动刀子了。

  不过,我们也说了,这只是“如果”。因为刘秀在听了范升的话后,就特意下了一道诏书,曰:“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宾之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太原周党不受朕禄,亦各有志焉。其赐帛四十匹,罢之。”

  这道诏书的大概意思是:自古以来,再如何英明的君王,圣贤的天子,都未必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都会遇到某些不服从的士人。伯夷、叔齐不吃周王朝的粮食,太原人周党不接受我的俸禄,也是人各有志。赐给周党帛四十匹,送他回故乡。

image.png

  这样的胸襟,这样的气度,实在令人赞叹不已。可惜的是,历史上如刘秀这般胸襟宽广、气度恢弘的帝王,又实在是太少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汉光武帝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20公里处的孟津县白鹤镇。汉光武帝陵古谓原陵,俗称汉陵,又称原陵、汉陵。为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年)和光烈皇后阴丽华的陵园,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