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户次川合战

"

天正十四年(1586),岛津军如龙卷风一般扫荡着九州,为了在这群雄逐鹿的乱世之末再作最后一搏。萨摩雄兵旌麾所向之处,大小豪族无人能逆其锋芒。北九州没落的豪门大友氏在此重压之下,只得屈身于丰臣氏,降格为臣,以求得天下人秀吉的支援。

户次川合战

户次川合战——1586年

户次川合战:“一胜即一败有胜必有衰”

  户次川合战,是一场发生在天正十四年,岛津军犹如龙卷风一样扫荡着九州,为了在这群雄逐鹿的乱世之末再作的最后一搏。萨摩雄兵旌麾所向之处,大小豪族无人能逆其锋芒。北九州没落的豪门大友氏在此重压之下,只得屈身于丰臣氏,降格为臣,以求得天下人秀吉的支援。  

户次川合战图

 户次川合战图

  户次川合战的历史背景是丰臣家在取得德川家方面方面形式上的臣伏之后,于是立刻就失去了掣肘之患。在大友宗麟再三的请求之下,以中国、四国各路大名为先锋,下达了九州出阵的命令。

  户次川合战战前的形势则是在丰臣家命令大友和毛利这两个长年以来的宿敌议和,同时立下了此后齐心在丰臣麾下效力的誓言。之后,在中国地方以黑田如水、宫木丰盛作为监察使,伊予的小早川隆景军势10000多人由长门渡海,与吉川元春的20000大军集合后,在八月十六日从丰前登陆,毛利辉元率领毛利军本队也于十六日从广岛城出发,在门司地方登陆,在长府等地布阵,为接应丰臣大军渡海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府内城方面,十二月初收到了鹤贺城的求援,大友义统摄于岛津家引以为傲的名将家久和萨摩强兵,但他对于出兵援助迎战敌军一事心存恐惧,所以提出应该谨慎用兵。在战争的最后,在岛津军大举进攻之际,为了劝说父亲镇连不要作为岛津军的内应,戸次统常进行苦谏,但没有成功。为了替父亲洗脱罪名,他奋勇战死在岛津的二阵新纳队前,大友义统战败。 ...查看更多

大友宗麟:耳川之战中丰后国的大名

  大友宗麟(おおとも そうりん,出生于享禄3年正月初三 即1530年1月31日,卒于天正15年五月初六 即1587年6月11日)。日本战国时代九州的战国大名,并同时是位天主教大名。大友氏第二十一代领主。本名大友 义镇。因大友氏始祖出自上古名门藤原氏,故正式姓名又可记为藤原义镇。最初他皈依禅宗、之后改信天主教接受洗礼。父亲是大友义鉴、母亲是义鉴的续弦(出自大内氏)。同父异母的弟弟是大内义长。宗麟的正室是奈多八幡宫奈多鉴基的女儿、田原亲贤的妹妹奈多夫人。其子有大友义统、大友亲家、大友亲盛。官位至正四位下左卫门督。幼名塩法师丸。佛教法名宗麟、天主教洗礼名Don Francisco(普兰师司怙)。

image.png

  大友义镇出生于丰后国府内城。父亲义鉴原本有意将位子让与义镇的同父异母弟盐市丸,因而欲废嫡长子义镇。1550年(天文十九年),支持义镇的重臣们谋反,将盐市丸及其母亲杀害,义鉴亦负伤后去世,这次政变被称为"二阶崩之变"。宗麟遂于二十一岁继承大友氏丰后及肥后国领主的地位。

  大友义镇继承领主地位后,菊池义武(大友义鉴之弟、义镇的叔父)在肥后夺取了守护一职。但1554年(天文二十三年),菊池氏灭亡。他接受了陶晴贤的邀请,派遣弟弟大友晴英继承了大内氏,晴英改名大内义长。1557年(弘治三年),大内氏被毛利元就消灭,大内义长自杀。毛利元就继承了大内氏在西国的领地,开始进军原本大内氏在北九州的领土,大友家与毛利家正式决裂。

image.png

  大友义镇遂与尼子氏结盟,于筑前、筑后、丰前等地扩大势力范围。他的领地丰后府内城还出现了跨时代的大事--日本最早的外科手术。1559年(永禄二年),在足利幕府支持下他被任命为九州探题。次年,任官左卫门督。至1570年(元龟元年)他已成为九州最强的势力,九州境内九国他占有北部六个。

  1570年(元龟元年),继续与毛利军交战。此外于今山之战中,龙造寺隆信击败其弟大友亲贞率领的六万大军。1576年(天正三年),他传位给长男大友义统,隐居至丹生岛城。

  1577年(天正四年),南九州的岛津氏开始进军日向国,夺取了日向大名伊东家的领地,伊东义佑因此逃向大友家寻求庇护并反击,宗麟一方面也希望夺下日向国并建设为基督教圣地,名义上以继承人大友义统领军出阵,实际上自己则在后方做战略指导。但在1578年(天正六年),在耳川之战中因家臣之间意见不合导致大败,多数重臣阵亡。另外,将家督让与大友义统后,他与儿子之间领导意见的不和亦造成大友氏的衰退。当时已开始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试图经由谈判协调岛津与大友两大九州势力和解。义镇于1586年(天正十四年)亲赴大阪谒见秀吉请求支援对抗岛津。但岛津氏仍持续侵略大友领地。同年12月岛津家久军占领了他的首府丰后国府内城。丹生岛城被包围,大友宗麟一度使用大炮"国崩",死守丹生岛城。

image.png

  1587年(天正十五年),丰臣秀吉亲自领兵发动九州征伐,终于使岛津氏降伏。在秀吉的统治下,大友义统被确立拥有丰后一国。秀吉原有意封与大友宗麟日向的领地,但宗麟因年纪已大而辞退。

  同年他在丰后国津久见病死,享年五十八岁。法号:瑞峰院殿羽林次将兼左金吾休庵宗麟大居士。

  大友宗麟的墓地位于大分县津久见市,此外在京都市北区的龙宝山大德寺的塔头寺院瑞峰院和津久见市上宫本町的响流山长泉寺有他的牌位。瑞峰院藏有他的肖像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户次川合战发生于什么时候?户次川合战的背景

  天正十四年(1586),岛津军如龙卷风一般扫荡着九州,为了在这群雄逐鹿的乱世之末再作最后一搏。萨摩雄兵旌麾所向之处,大小豪族无人能逆其锋芒。北九州没落的豪门大友氏在此重压之下,只得屈身于丰臣氏,降格为臣,以求得天下人秀吉的支援。

  历史背景

  此时的丰臣家在取得德川家方面形式上的的臣伏之后,立时失去了掣肘之患。于是,在大友宗麟再三的恳请之下,以中国、四国各路大名为先锋,下达了九州出阵的命令。

  战前形势

  首先,丰臣家命令大友和毛利这一对长年以来的宿敌议和,并立下了从此以后齐心在丰臣麾下效力的誓言。之后,在中国地方以黑田如水、宫木丰盛作为监察使(相当于监军、都督,有总领决断的权利),伊予的小早川隆景军势10000余人由长门渡海,与吉川元春的20000大军合流后,于八月十六日在丰前登陆。毛利军总大将毛利辉元率领毛利军本队20000人也于十六日从广岛城出发,于门司地方登陆,在长府等地布阵,为接应丰臣大军渡海做准备。

image.png

  在毛利的先遣军从丰前登陆之后,立即着手渡过筑后川,面对早已侵入筑前的岛津军的岛津忠长、新纳忠元、伊集院忠栋、野村忠敦等部,开始了针锋相对的用兵。

  另一方面,在四国地方,仙石秀久被任命为监察使。长宗我部元亲、信亲父子率领长宗我部军3000,加上讃岐的仙石秀久、十河存保领兵3000从伊予的今治港出发,经海路于丰后的冲之滨登陆。九月十三日,各部在上野原集结,由仙石秀久为总指挥,由日向口攻入丰后,其锋芒直指正在进攻诸城的岛津军。

  岛津方面,八月二十八日,正在对阵大友庶家、南郡众的志贺亲益的新纳忠元,了解到了丰臣大军出阵,以及大友义统和中国、四国方面军兵船的登陆意欲向岛津发起攻击的情报,于是在得到了亲益的儿子作为人质后停止了进攻。(『上井覚兼日记』)

  八月二十五日,丰臣家向大友义统送出文书,做出对岛津作战的指示:

  "岛津氏聚集九州的乱臣贼子,进出双方边境。即使其有合战之意图,亦不必理会,坚守即可,只等四国、中国两方面的兵船着岸。在此期间,切勿轻举妄动。"(《大友家文书录》)

  然而,大友义统却违背了此项指示,离开丰后向丰前出兵。结果,其所领的宇佐郡内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不得不先着手平定了叛乱。在花费了大量精力平乱之后,义统与仙石、长宗我部的四国军约定,于十月三日共同出兵。

  "讃岐国主(仙石秀久)率军来援丰后,但却并不参与防守,反而不听从弗朗索瓦(宗麟)的建议,与宗麟之子大友家家督(义统)密谋,两人轻率地一起侵入了丰前国。另一方,萨摩国主利用了这次机会,乘丰后国空虚,攻入丰后" (『日本西教史』)

  果然,岛津家的当主义久得知大友·丰臣联军由丰后的府内城向丰前出阵的消息之后,立即传令全军向丰后中心地带全力侵攻。当时,东、西两方面的岛津军都做出了进攻丰后的决定--在丰臣军登陆九州之后,停止进攻立花城的岛津忠长军撤退至八代镇进行了重编;于出水城布阵,防备丰臣军南下的岛津义弘、岛津家久军则分别于肥后口、日向口与丰臣军的先头部队交锋,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已经向丰前出阵的大友、四国联军听到了丰后军情危急的消息,急忙于十一月初返回府内城。

  自从天正十五年于日向大败而归之后,昔日"镇西之霸王"大友宗麟返回了丹生岛(臼杵)城居住,休养生息。借着此次战败,宗麟重新把战略目标由向外侵攻转移到平定领内的任务上来了。为了平定国内爆发的叛乱,宗麟曾经多次出城作战。

  丹生岛城是在永禄五年(1562)到六年之间,于海中的浮岛上建造的。这座城是一座东西长约420m,南北长约100m的小城,而且岛的四周临海,断崖林立,形成了易守难攻的天然的要塞。而在退潮的时候,岛的西侧海水会退去,露出沙洲与陆地相连。守城一方针对这一特点,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防备。

  天正十四年(1586)十一月二十五日,岛津家久从松尾山本阵出兵2500,进攻宗麟守备的丹生岛(臼杵)城。这支军队由伊集院美作守久宣、白浜周防守重政、野村备中守忠敦指挥,很快攻占了平清水口。

  岛津的先锋部队借助岩石,树阴的掩护,接近了兔居岛(现光莲寺附近)所在的城门处。

  守城的一方,以大友宗麟为核心,集中了臼杵镇顺、古庄丹后入道、吉冈甚吉、吉田一佑等部,外加薬师寺、若林等海部众,在城中固守。另外,城方还出动了另一杀手锏--前些年买入的经过改进的被称为"国崩"的大炮。武宫武藏守奉命,使用大炮向岛津军射击。武藏守在炮筒中一次填满了火药,放弃了使用铅制的大炮弹,而把大量的小炮弹填入炮筒。然后,大友军从大守口向岛津军隐藏的平清水方向开炮。

image.png

  在巨大的响声过后,天空中大量的炮弹纷飞,纷纷击中兔居岛的大柳树林。遭到炮击的大树成片的轰然倒下,在此林中隐蔽的岛津军队被断木压砸而死伤者不计其数。

  遭到猛烈炮击的岛津军的阵营一时间发生了动摇,呈现了溃败的态势。守城方抓住这一时机,由古庄丹后入道、葛西周防入道等部从北面出城延敌,与敌军展开混战。而平清水口方面的臼杵军则遭受了一些损失,死伤不少。另一方面,在城外西南侧地势为空旷的丘陵的仁王座口,吉冈甚吉、利光彦兵卫尉、吉田一佑与岛津军奋力交战,阵斩数十人将敌军击退,战功卓著!在那之后,战局呈现胶着状态,眼看攻陷城池无望得岛津军,留下一支部队防止臼杵势的追击,带领着平清水口方向来的士兵,全军从臼杵撤军。

  丹生岛城乃是天然的要塞,居高临下,使得从南蛮引入的大炮"国崩"的威力得以充分的发挥,从而使战局向有利于守城方的方向发展。作为战国名将的大友宗麟,能以少数的兵力死守住丹生岛城,其能力之强可见一斑。

  而作为岛津家警戒府内方向援军的别动队,在臼杵城久攻不下的情况下,依次撤退,与本军合流,转而向府内城进攻。之后,为了能早日使得丰后降服,加快了进攻步伐的岛津家久军于十二月对大友家支城鹤(鹤贺)城进行了猛烈的攻击。

  鹤贺城又被称为利光城,是户次川上游地区连接大分与臼杵的要冲,也是阻止萨摩军攻入大分的最后防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岛津家久动用了一万八千兵力包围了鹤贺城,而守城大将利光鉴教勇字当头,不但亲自指挥两千士兵坚守城池,甚至伺机出城逆袭,在大塔附近击败了萨摩军,使得敌军不得不向梨尾山阵地撤退。

  然而不幸的是,利光鉴教却在这场战斗中战死了--

  "利光宗鱼身被火威铠头系五枚兜,上至箭楼,欲观望敌人退至何处,不料被远处隐藏在树丛中的一名敌兵发现,此人弯弓搭箭,射出一箭,不幸的是此箭正中宗鱼要害,宗鱼疼痛难忍,不久死去"(《丰萨军记》)

  失去了总大将,守城方只得退回城中死守不出,从十二月六日到十一日进行了艰苦的城防战。即使水源被敌军切断,城兵也拒不降服,继续顽强抵抗的同时也向府内城请求援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户次川合战的详细过程,户次川合战的结果如何?

  战役经过

  府内城方面,在十二月初收到鹤贺城的求援之后,大友义统摄于岛津家引以为傲的名将家久和萨摩强兵,对于出兵援助迎战敌军一事心存恐惧,提出应谨慎用兵。然而,作为军监的仙石秀久却执意主张出兵救援。这一主张自然是与丰臣家本营早先所下达的固守命令相违背的,因而遭到了长宗我部、十河等将领的强烈反对。对此,仙石秀久却说:

  "尔等可知关白殿下之最忌?对于利光城的危急,既已得知却置之不理,实在有悖于大义。无论诸位是否赞成,我军此役势在必行。"

  说罢,便自顾自忿忿的作起了出兵的准备。结果,长宗我部等军也不得不服从。

image.png

  十二月十一日一早,仙石秀久、长宗我部元亲、十河存保等诸将率领四国军,与大友义统、田原亲盛奈多镇基等诸将率领的最后残存的大友军主力八千余人从府内城出发了。戸次统常(铠岳城主)率领所部一百余人为先导进驻户次川,联军则在竹中山的镜城布下阵势。

  此役,联军的出阵序列为--右翼队:第一阵桑名太郎左卫门、兵1000、第二阵长宗我部信亲、兵1000、第三阵长宗我部元亲、兵1000;左翼队:第一阵十河存保、兵1000、第二阵仙石秀久、兵2000;后备兵力大友义统本队、3000余(『参谋本部编九州役』)

  岛津家久在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立即解除了对鹤贺城的围困,向距离梨尾山以南约四公里处的坂原山退却,同时派出侦察兵监视联军的行动。面对岛津军的后退,仙石秀久命令道:"诸军一起渡河,一战决出胜负!"

  而此时,久经战阵的长宗我部元亲提出反对意见:

  "对岸堤的阴影处,似乎有敌人埋伏。若我军处于河川之中,敌人的铁炮之下,先阵恐怕将无一可以生归。岛津不仅是大敌,更是强敌,最难相辱。暂时隔河对阵,观察其虚实。"(《元亲记》)

  元亲力图促使秀就改变出战的决心。此时,作为联军另一主要将领的十河存保的意见变得至关重要。奇怪的是,各种资料对存保此时的言论纪录却大相径庭--根据《南海治乱记》的记载,十河存保同样人为仓促渡河于战不利,而加以反对。以此相反,《土佐物语》中的记载却是,十河存保对秀久渡河的建议加以赞成:

  "仙石殿的意见是很有道理的,古来隔岸之军,渡过去则胜,不渡者失败,例子是不少的。尤其是合战当前,浪费时间无异于贻误战机。尽早渡川,可以先发制人,也好早向秀吉殿下报捷,为天皇陛下分忧,应该从速渡川……此川,是九州第一难以逾越的大河,但我大军所向,又何足惧哉?愿与诸军一同奋勇渡河,一战而决其胜负!"

  其中,作为身负"鬼十河"盛名的四国名将,十河存保本应像第一种说法中那样行动。然而如果考虑到其他种种复杂的因素,则后一种说法更为可信。因为早在天正十二年(1584)"四国内战"期间,长宗我部军曾经击败过十河存保。带着这样的复杂感情,再加上考虑到又是仙石、长宗我部两家争夺四国,也许是抱着一种仇视长宗我部家的心态,十河存保最终意气用事的附和了仙石秀久鲁莽无谋的主张。大战之前,仍然挂念个人恩怨,以至于意气用事,这才是兵家之大忌呀!

  就这样,长宗我部元亲也无可奈何的接受了现实,不知这位"土佐之能人"此时作何感想,也许与当年"长筱合战"前的山县三郎兵卫有着相同的心境吧……

image.png

  最终,大友方军议的结果是--全军渡河,展开决战!

  这场会战,双方的兵力对比为--岛津家久军18000,丰臣·大友联军再加上各地方的援军14000余人。

  十二月十二日一早,先是秀就领兵一马当先渡过户次川。接着,长宗我部、十河诸军紧随其后开始行动。右翼队的土佐诸军在东岸的山崎集中兵力,长宗我部信亲军经由南面的胁津留前进;左翼队的讃岐诸军(包括十河军和仙石军本阵)在迫の口布阵。大军所向,威武雄壮,浩浩荡荡,岂不知,这正是一条不归之途?

  另一方面,岛津家久在接到侦察兵的报告,洞悉了联军方面的兵力部署之后,做出了直接攻击的决定。他命令一支部队监视鹤贺城的情况,以防止守城军出城支援,其余军队又分出三路--第一阵伊集院久宣队对付敌人右翼;第三阵本庄主税助队迎击敌人左翼。而在第一阵的后面,作为第二阵的新纳大膳正队从树林中隐蔽前进。最后,是总大将家久的本阵,统帅全局。

  岛津的先锋,伊集院队对其对手长宗我部军的进攻,宣告了这场合战的开始。

  "土佐之兵,乃名镇四国之师,人人皆恐若败退将为九州之兵,乃至天下之人所耻笑。因而纷纷前向死战,一步不肯后退。"(《南海治乱记》)

  伊集院队被突击后全军溃退,元亲遂率军向利光村方向追击,击毙了许多萨摩兵。家久见状,亲自率领本军参加战斗,而第二阵的新纳大膳正队在收纳了第一阵的残兵后也主动出击,长宗我部军在受到压制的情况下不得不再次退回胁津留。此时,岛津军第三阵的本庄队正在鹤贺城东方的高地上待机而动,在听到第二阵奋战的呐喊声之后,立即直扑敌军的左翼,并突入仙石秀久的本阵!

  家久指挥的本阵主力此时正与第二阵协同向山崎的敌军右翼发动猛攻,而方才败退的第一阵也回到了战场……鹤贺城北方数千米的地方,激烈的战争在这里展开了。

  从十二月十二日的晚上一直到十三日的凌晨,战争进行的异常惨烈。而这种惨烈,也许就是因为强悍的萨摩兵,遇上了同样勇猛的土佐兵的缘故吧。

  此时,身为名镇九州的战术天才的岛津家久审时度势,使用出了岛津家传战法中的得意技--"钓り野伏せ"战术:他佯装败走,把敌军引入伏兵的包围再加以歼灭,将丰臣军分割开来……战局因此得以逆转!

  此后,在补充了新生力量后,岛津军在夜战中终于击败了四国军。四国军在败退至中津留河原时被追兵赶上,在那里进行了最后的殊死抵抗之后,终于向府内城溃败了。

  联军方面的损失惨不忍睹--长宗我部元亲的长子信亲战死,所部700与人战死。元亲带着残兵,几乎是一口气的从九州的丰后,逃到了四国伊豫的日振岛上。

  "萨摩势乘胜包围了长宗我部元亲之子信亲的队伍。即使身陷重围,信亲依然毫不畏惧,手持四尺三寸(1.3m)的大长刀迎击,一连砍倒八人,其后又拔出三尺五寸(1.06m)的太刀斩翻六人。虽然杀伤了不少,但对敌人大军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就在信亲又一次将刀送入身旁一名敌人的小腹时,四周的敌人一拥而上,终于讨取信亲。 "(《黑田家谱(孝高记)》)

  信亲的首级,是由岛津家的将领铃木大膳摘得的。

image.png

  "信亲者,身高六尺一寸(一米八一左右),皮肤白嫩,寡言语而重礼数,端庄威严而不苟言笑,素为诸军士所爱戴"(《土佐物语》)

  桑名太郎左卫门、十河存保与其麾下五千士兵一起战死。

  大友方的先锋戸次统常是大野郡铠岳城主,戸次镇连(户次鉴连的犹子)之子,因此也算是立花道雪(戸次鉴连)同族的孙辈。在岛津军大举进攻之际,为了劝说父亲镇连不要作为岛津军的内应,他进行了苦谏,但没有成功。为了替父亲洗脱罪名,他奋勇战死在岛津的二阵新纳队前。

  战役后事

  在大友义统战败后,吉弘统幸、大津留镇益宗像镇継等进入高崎城据守,紧接着又向丰前的龙王城逃走。而立主此次作战的总指挥仙石秀久先是逃往府内城,后又经过鹿鸣越进入妙见城,再后来索性逃至淡路岛的州本城。等待他的,则是丰臣秀吉之怒,以及没收其领国讃岐的惩罚。

  在户次川击败丰臣·大友联军的岛津家久,很快占领了府内城。次年二月,又将本阵移至三重松尾山,完全确立了在丰前战场的优势地位。

  岛津军进攻丹生岛受阻,却在户次川合战中大获全胜,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而从这一攻一守,两战之间,大友宗麟之强悍与其子大友义统之暗弱,高下立现。

  岛津军之胜,想天下展示了自己的威力,使得丰州的名门,杏叶大友家几乎丧失了最后的战斗力,也使得丰臣秀吉想依靠四国、中国地方的外样大名来打败岛津的如意算盘落空。但这也激怒了身在大阪的"天下人"秀吉,促使他下定决心,于第二年领天下之兵亲征九州,终于粉碎了岛津制霸九州的野望……

  因而可见,所谓的"一胜即一败,有胜必有衰"确有其道理,当岛津众将沉浸在胜利的战鼓声之中的时候,有谁听到其中暗伏的败战的挽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在大友义统战败后,吉弘统幸、大津留镇益宗像镇継等进入高崎城据守,紧接着又向丰前的龙王城逃走。而立主此次作战的总指挥仙石秀久先是逃往府内城,后又经过鹿鸣越进入妙见城,再后来索性逃至淡路岛的州本城。等待他的,则是丰臣秀吉之怒,以及没收其领国讃岐的惩罚。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