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都保卫战

"

  洪都保卫战,是一场元朝末年发生在江西南昌地区的著名战役,对阵双方为朱元璋军和陈友谅军,在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双方围绕洪都城(今江西南昌)展开了激烈的攻夺,最终以朱军坚守85天,陈友谅不得已撤围,朱军获得战略性胜利宣告结束。

洪都保卫战

洪都保卫战——元朝末年发生在江西南昌地区的著名战役

历史上有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洪都保卫战

  作为历史上有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例,洪都保卫战的成功是朱元璋打赢陈友谅的重用因素之一,号称率领六十万大军的陈友谅竟然拿不下一个只有两万人防守的洪都城,此战不仅有利 消耗了陈友谅的战力也严重打击了其士气,打了85天牺牲数万将士的性命之后竟然无功而返。作为元末枭雄人物的陈友谅经历过大大小小战争不小百场,本身又是一位杰出的军事人才,而自己的实力有碾压对手,为何没能在如此长的时间拿下洪都城呢?

image.png

  陈友谅

  一、过于轻视自己的对手

  陈友谅作为一个可以和朱元璋相提并论的枭雄人物,在得知洪都守城之主是朱元璋那个花天酒地的侄子,并在密探的告知下守城军士只有2万人之后,心理除了高兴之外还深深的替朱文正不平。在怎么说他也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明知道其天天就知道寻花问柳不理政事的,朱元璋那么多大将不派却单单选他,估计老朱在心理有想借自己的刀杀他侄子的嫌疑。自古以来在国人所受的教育里,那些英雄人物都是经历百般磨难才能成为当世豪杰的,而朱文正这种恶名在外的公子哥自然不会是个大人物,只要自己稍微攻几天他就会投降或者弃城而逃的。只是,陈友谅忽略了朱文正真正的军事才能,洪都保卫战时他镇定自若的指挥,身先士卒的战斗,其军事才能不亚于徐达常遇春等大帅。而作为三军统帅的朱元璋正是发现自己侄子的军事才能,才在众人疑惑中任命朱文正为守军主帅,并加派邓愈、薛显等名将辅佐。

image.png

  朱文正

  二、将士们必胜信念的支持

  朱元璋看似只给洪都留下两万将士,而且洪都有八门之多,分到各门的守军人士并不多,这更造成了陈友谅的轻敌。只是他不知道的是,这两万人可是朱元璋嫡系中的精锐之士,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而且这些人都跟随朱元璋的时间比较久,他们坚信只要按照朱元璋安排的守城策略,只要他们英勇作战就一定能够守住洪都城的。况且朱元璋已经明确告诉他们,只要他们坚持住,自己凑集好军械粮草就一定来救他们的。作为朱元璋的嫡系,他们对朱元璋的话是深信不疑的,在作战中英勇顽强,一度把陈友谅的攻城士兵吓得连连后退,甚至还被薛显带人搞个反冲锋。

  三、有条不逊的防守作战

  大家都抱着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的心头,所以在作战时同仇敌忾,主将朱文正与所有士兵一样亲上战场,指挥守军多次打退汉军的进攻。在守城的过程中,汉军也曾多次撕开了城门的口子,但是奇怪的是守军根本没有出现惊慌失措的局面,一部分士兵在前方堵住口子,一部分士兵在后面重新修筑城门,搞定陈友谅多次认为这群守城的士兵不是人而是机器。陈友谅尝试更换不同的城门来进攻,都是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根本没有机会冲进城中。而看着尸体都堆着一层又一层,战士们没有一点胆怯,前面的倒下后面的的及时补上,大家对于死亡根本毫不畏惧,这种玩命的守城 态度吓得汉军多次在冲锋的路上退却。

  洪都之战

  四、大炮等新式武器的支持

  陈友谅在攻打洪都城时患了一个失误,就是没有把大炮带上,虽然当时的大炮操作起来并不是很方便,而且携带的时候也麻烦,但是其发射的威力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对于攻城守城的将士来说。而 朱元璋在洪都却配备了充足的大炮和弹药,汉军好不容攻进一个缺口时被守军的大炮轰几次后,都争先恐后的急忙后退。大炮造成的不仅仅是士兵的牺牲,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陈友谅将士的士气,更让其不敢一直持续的进攻。

  正是 在杰出军事首领带领下,在新式打包的支持下,在必胜信念的鼓舞下,洪都之战愣是以两万之人抵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连续八十三天的进攻,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案例。而正是由于这次战争的失败,在后面的潘阳湖之战中陈友谅更是连连失利,从而在自己处于优势的情况下转为劣势,并最终付出了生命。而 朱文正通过此战一战成名,后来虽然由于政治智商太低被囚禁而死,但其子嗣成为了唯一一位非朱元璋子孙而封王之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洪都保卫战发生了什么事情 为什么陈友谅60万大战会失败呢

  前面说到陈友谅率领大军在抚顺门发动猛攻,下了死令,后退者斩。士兵们被逼无奈,只得疯狂地用刀剑砍城墙,终于奇迹终于出现了,那么厚的城墙竟然被汉军敲出了一个缺口,足有三十余丈。眼看抚顺门就要失手了,幸好朱文正带领一队人马及时救援,这才稳住了战局。

  朱文正知道现在只是暂时稳定了局势,如果城墙的缺口补不好,迟早会被攻陷的,于是下了死命令,所有的作战人员不得退后半步,如有违抗,立斩不赦,然后又命令一队人马赶快修筑城墙。洪都保卫战陈友谅率60万大军攻打洪都为何失败了?

image.png

  洪都城的抚顺门是洪都城最薄弱的城门,最易于攻打,所以在此门防守的也是明朝名将邓愈。陈友谅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这样一座城门下,居然损失惨重,久攻不下。因为城墙不坚固,陈友谅的部队居然用刀枪砍出了一个长十多长的缺口。邓愈得知城墙被突破后,并未惊慌,他早有预料,准备了后着。当陈友谅的士兵们越过城墙破口准备进入城中时,发现城里的士兵用一种奇怪的东西对准了他们。

image.png

  陈友谅痛恨背叛之人。我觉得陈友谅是元末的枭雄,有些像三国时期的曹操,也很多疑,不太信任手下将领,那么这种人最痛恨的就是背叛之人。当时,朱元璋率领大军袭击江西九江,陈友谅在张定边的保护下,连夜逃至武昌,而洪都城中的守将听说陈友谅逃了,现在洪都城就是一座孤城,于是不战而降了朱元璋,这让陈友谅十分痛恨。三国曹操曾经说过一句千古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只有我陈友谅才能负你们,你们怎么可以背叛我陈友谅,而投降朱元璋呢,所以陈友谅发誓一定要报仇,攻破洪都城,杀掉那些不忠不义的叛徒。

  这场战斗从清晨打倒中午,大家都顾不上吃饭,又从中午打到了傍晚,双方也没有回去休息,来日再战的意思,双方主将为了鼓舞士气,全都亲自上阵,指挥作战。这场战斗也是洪都保卫战中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尸体堆积如山,最后双方的战士没有立足之地,只得踏在尸体上继续作战,惨烈程度可想而知了。汉军久攻不下,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朱文正这边也好不到哪里去,李继先、牛海龙、赵国旺等人也全部战死,朱文正自己也挂了彩。战场战役一直打到次日清晨,包工头朱文正同志终于带领工作人员彻底修好了城墙缺口,陈友谅见此,知道攻城再无可能,只得退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邓愈听到后面鼾声如雷,“兄弟们支持住,我们来了。”邓愈和手下士兵回头一看,见是琉璃、澹台两门守卫牛海龙、赵国旺带领一队士兵赶来助战了。原来朱文正此时正确分析了战场形势,如果邓愈支持不住,缺口被汉军打破了,那么洪都城其他城门也没有再守的必要了,到时候只能进行巷战到底,最后肯定是全军覆没。因此朱文正亲自带领主力和牛海龙、赵国旺一起赶来增援。

image.png

  就这样,朱文正一直坚守着南昌城将近3个月的时间,后来朱元璋援军赶到,陈友谅不敌朱元璋,率军撤退了,这场战争被称为洪都保卫战,是战争史上经典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而且在守城之战中是很少见的,堪称奇迹,朱文正也因此名声大震,为朱元璋立下了赫赫战功!可谓英雄年少,也是一位军事奇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洪都保卫战真正的作战主将是谁 为什么不是朱文正

  至正十四年七月,朱元璋打下滁阳并据守在那里,几个亲戚找上门来,分别是大嫂带着侄子朱文正、姐夫带着外甥李文忠

  朱元璋兄弟四人,到朱元璋起兵时,三个哥哥都已经死掉,只有大哥的妻子王氏和一个儿子还在,这就是朱文正。

  此时李文忠十二岁,朱文正大概也差不多,朱元璋对这个惟一的侄子非常重视,文献中说朱文正有些文化,涉猎传记,“勇敢有才略,然深狡强戾,人莫敢触”。

  朱文正跟随朱元璋打过长江,虽然年纪太小,没有什么实战的经历,仍然被任命为枢密院的同佥。

  至正二十一年三月,朱元璋把枢密院改为大都督府,节制中外诸军事,由朱文正出任大都督。

  而邵荣原来是枢密院的同知,改任中书省平章政事。常遇春为枢密院的同佥,改为中书省参知政事。由此可见,在朱元璋的权力布局中,朱文正的地位还是很重要的。

  随后,大都督府又增设左右都督、同知、副使、佥事等职务。

  也是在这一年,朱文正的儿子铁柱出生。

  至正二十二年四月,徐达夺回洪都,朱元璋派大都督朱文正和元帅赵德胜、参政邓愈等人率军镇守洪都。行政上,派阮弘道、李胜、汪广洋等人协助。

  朱元璋派兵打仗时,有一个惯用的做法,就是在带兵的主将之外,再派一个养子跟随,有一点监军的意味。

image.png

  朱文正虽然是大都督,但很年轻,派他镇守洪都,监军的意味更浓。真正的作战主将是赵德胜和年轻的大将邓愈。

  在洪都,朱文正等人抓紧时间加筑城墙,深挖城壕,为即将到来的恶战做准备。洪都城原来临水而建,当初陈友谅指挥战船顺流而下,趁着江水上涨时进攻,可以从战船上直接登上城墙,一举拿下洪都。所以朱元璋指示朱文正,新筑的城墙不要紧靠在水边,要距离水边三十步。

  此时,江西的形势非常复杂,从整体上看,江西位于东南沿海与湖广之间,夹在张士诚和陈友谅两大势力中间,许多地方都没有归附朱元璋。所以在筑城的同时,赵德胜等人率军四处征讨,打下临江、吉安、抚州等地。

  至正二十三年四月,陈友谅亲自率领六十万大军包围了洪都,结果发现城墙距离岸边很远,高大的战舰派不上用场,无法直接从船上直接发动攻城战,只能让士兵登陆,前移到城下,再发动进攻。

  洪都城里,朱文正率领两千精兵居中指挥,随机应变,随时策应各门。洪都的城门多,邓愈负责守卫抚州门。赵德胜负责守卫宫步、士步、桥步三座城门。薛显守卫章江、新城二门。牛海龙负责琉璃、澹台二门。

  残酷的攻防战开始,陈友谅亲自督战,建造攻城器具,猛烈攻城,但毫无进展。

image.png

  到了六月,陈友谅集中攻打水关,试图攻破水关上的木栅。朱文正派强健的壮士,隔着木栅用长槊剌敌,对方从栅外夺走长槊。朱文正改用铁戟、铁钩,先在火中烧热之后,再去刺杀。敌军抢夺时,手被灼伤。

  夺不下水关,陈友谅转攻宫步门和士步门,在这里遇到赵德胜的顽强抵抗。

  赵德胜是临濠人,曾经在元军中服役,二十八岁时起兵。他状貌魁伟,膂力绝人,被称为“黑赵”,擅长使用马槊。赵德胜没有什么文化,性格刚直沉鸷,为人诚笃、友善,自律严格,对部下的约束也非常严厉。指挥作战时,能临机应变,是天生的一位将才

  起兵几年后,他在和州投奔朱元璋,充当帐前先锋,很快成为军中一员悍将,跟随朱元璋渡过长江,攻下太平、芜湖、句容、建康、镇江等地,东征西讨,多次负伤。升任后翼统军元帅。

  现在赵德胜率领几千部众,在洪都背城迎战陈友谅,杀敌无数。城墙被炮石摧毁,赵德胜指挥将士且战且筑,昼夜不息,确保城池不失。

  激战中,赵德胜在城楼上被利箭射入腰部,深达六寸。利箭被拔出来,赵德胜久经战阵,受伤无数,这一次的伤情最严重,最终伤重而死。

  洪都的将士在重围当中苦苦支撑。而徐达、常遇春率军在庐州城下围困了三个月,也是毫无结果。七月,朱元璋将徐、常的军队召回,由自己亲自率领前去救援洪都。

  陈友谅闻讯,解除了对洪都八十五天的围困,迎战朱元璋,于是有了鄱阳湖之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洪都保卫战简介 洪都保卫战的过程及影响如何

  洪都保卫战,是一场元朝末年发生在江西南昌地区的著名战役,对阵双方为朱元璋军和陈友谅军,在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双方围绕洪都城(今江西南昌)展开了激烈的攻夺,最终以朱军坚守85天,陈友谅不得已撤围,朱军获得战略性胜利宣告结束。

image.png

  经过

  元朝末年,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陈友谅部下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胡美)献江南重镇龙兴(今江西南昌)城于朱元璋,朱元璋改龙兴为“洪都府”,以其侄朱文正为大都督,大将邓愈为江西行省参政,驻防洪都。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4月,陈友谅乘朱元璋出兵救援安丰(今安徽寿县)、江南兵力空虚之隙,发兵号称60万,围攻洪都。守将朱文正按朱元璋坚壁挫锐的计谋,顽强坚守,抗击陈友谅军。当时,洪都的城墙被攻破多处,守军且战且筑,攻守双方踩着尸体作战,伤亡都很惨重。但朱文正发挥卓越的指挥才华,沉着应战,坚守洪都85天,大量消耗陈军的有生力量,为朱元璋进行反攻赢得了时间。最终以陈友谅不得已撤围,朱军获得战略性胜利宣告战役结束。

image.png

  影响

  这场战役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守城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军事上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对元末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守城方由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指挥,其他主要参战将领还有邓愈、赵德胜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相关新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