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魁北克战役

"

魁北克战役(英语:Battle of Quebec,法语:Bataille de Québec),是大陆军围攻英国魁北克省首府魁北克市的一场战役。

魁北克战役

魁北克战役——大陆军围攻英国魁北克市的一场战役

欧洲列强七年战争的原因:都为了自身的利益

  七年战争是欧洲列强们之间的斗争,这其中的冲突大多集中在1756年到1763年之间。1748年结束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让整个欧洲得到了8年的和平。但是这场战争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反而让大多数国家的地位受到动摇,那么七年战争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七年战争

  七年战争

  七年战争中每个国家参战的企图都不同,但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结盟和战斗。战争的主要参战方是法国、俄国、奥地利同盟和英国、普鲁士同盟,这两个对抗方为的就是欧洲的主导地位和殖民地的争抢。后来瑞典、西班牙等大多数的德意志联邦国加入了法俄奥同盟,而一些少数的德意志联邦国如汉诺威等就加入了英普同盟。这场七年战争的参战国都打着自己的算盘,就像英国的图谋就是为了打击法国的力量,从而扩大自己的殖民地,成为海上霸主。普鲁士的企图是吞并萨克森,让波兰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而对立方法国想吞下英国国王统治的汉诺威,保护自己的殖民地。

  不得不说的还有这场战争中的参战国奥地利。西里西亚本来是奥地利的统治地,后来为了和平割让了西里西亚。这次战争中奥地利打算削弱对手普鲁士的力量,重新夺回西里西亚。七年战争的爆发陆战的主要战场在欧洲大陆,这个战场参战的大多数是普鲁士和反普同盟们,在印度以及北美的海上就是英、法两国交战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因为参战国家多,所以一度打得不可开交,最后各国都签订了停战协议,英国获得了在欧洲的海上霸主地位。图片来源于网络

  纽卡斯尔公爵 七年战争

  公元1756年至1763年,欧洲爆发了历史上极为著名的七年战争,这场战争几乎波及到欧洲的主要强国,如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俄罗斯、瑞典等国。七年战争爆发之际,英国在位的正是第四位首相纽卡斯尔公爵托马斯·佩勒姆·霍利斯,那么纽卡斯尔公爵在七年战争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对七年战争的结局又有怎样的影响?

纽卡斯尔公爵

纽卡斯尔公爵

  七年战争是由于欧洲列强之间的对抗所引起的,英国和法国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贸易以及殖民地两个方面的激烈竞争中,七年战争不可避免的爆发了。战争爆发后,普鲁士和英国结成联盟,法国和奥地利结成联盟,形成两两对抗局势。

  纽卡斯尔公爵出生于公元1693年,七年战争爆发时他已有六十三岁高龄,三年前弟弟亨利·佩勒姆的去世,让纽卡斯尔公爵成为一位有名无权的首相。没有领导才能的纽卡斯尔公爵越发的遭到了乔治二世的冷遇,乔治二世离世后,乔治三世继位,由于憎恶皮特而收回了他的权利,纽卡斯尔公爵的政治生涯也越发的举步维艰,战争的不利形势令纽卡斯尔公爵产生了与法国议和的无耻想法,这个想法的暴露令他遭到一次又一次的羞辱,但他依旧没有放弃他的职务。英国政府并没有因为纽卡斯尔公爵的妥协而放过他,而是利用无数极小的事件激怒他,令他生气犯错。在公元1762年5月,纽卡斯尔公爵在饱受非议后终于愤而辞职,1768年离开人世,享年七十五岁。

  纽卡斯尔公爵在七年战争中可以说是一个小角色,对整个战局的影响微乎其微。图片来源于网络

  查塔姆伯爵威廉·皮特 七年战争

  查塔姆伯爵威廉·皮特之所以能成为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首相之一,这与他在七年战争中的表现是分不开的。时至今日,只要一提到查塔姆伯爵威廉·皮特,都会习惯性的想到七年战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查塔姆伯爵威廉·皮特和七年战争是相辅相成的,互为表里的。

七年战争画像

七年战争画像

  七年战争爆发之初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此情况之下,威廉·皮特挺身而出,他决定扭转英国在七年战争中被动的状态。1756年11月,威廉·皮特被任命为国务大臣,威廉·皮特上任后,他花费了五个月的时间来提高英国军队的战斗力。威廉·皮特先招募新兵,他用新兵组成了苏格兰高地兵。除此之外,威廉·皮特还将眼光放在了海军建设之上。

  1757年,纽卡斯尔公爵担任英国首相一职,虽然纽卡斯尔公爵占据了首相之位,但是纽卡斯尔公爵却是名义上的首相,他在英国政府中负责不太重要的事务。威廉·皮特借此机会挑选了国家重要领导人,其中包括海军将领、陆军将领、驻外大使等等。在威廉·皮特的构建下,大不列颠王国正在焕发生机。在威廉·皮特的指挥下,英国军队在七年战争中频频获胜,英国不但占领了法国领地,同时还控制了整个印度。所以,从某一方面来说,如果英国政府没有查塔姆伯爵威廉·皮特的话,那么英国不可能在七年战争中获得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魁北克战役什么时候爆发的?魁北克战役的背景

  魁北克战役(英语:Battle of Quebec,法语:Bataille de Québec),是大陆军围攻英国魁北克省首府魁北克市的一场战役。

  1775年6月,第二次大陆会议开始筹备进攻加拿大,并以英属魁北克省首府魁北克市为终极目标。大陆军在9月兵分两路,西路军由提康德罗加堡出发,途经尚普兰湖、圣让恩堡及蒙特利尔,再沿圣劳伦斯河顺流而下,直达魁北克市西郊的亚伯拉罕平原。至于东路军则由班奈狄克·阿诺德上校指挥,翻越今日缅因州的荒野及阿帕拉契山脉分水岭,最后横越圣劳伦斯河,由东南面发动进攻。西路军在9月至11月期间发动圣让恩堡围城战,不但取得胜利,更几乎俘获魁北克省总督盖伊·卡尔顿。至于阿诺德远征魁北克的过程,则远较预计中艰巨。麦克林在11月10日开始接掌魁北克市的布防,直到卡尔顿侥幸避过俘虏,而在19日返抵魁北克市为止。卡尔顿在三日后宣布征召全市男丁入伍,拒绝者将视为叛军间谍处置,并可在四日内离开城市。这项措施令守军人数额外增加500人,而围城总兵力也增至近1,800人。卡尔顿同时在魁北克市东南面的河岸筑起木造壁垒,并布置防兵及火炮。

blob.png

  1775年12月,大陆军的东西两路军队会合,并在12月6日开始围城。不过,由于大地因寒冬结冰,使围城阵地难以设立。再者,大陆军欠缺重型火炮,无法击毁魁北克市的城墙,令大陆军一直不能发动进攻。随着民兵的服役期限将在年底届满,而英军在春天后必将获得海路增援,大陆军的情况日渐危急。终于在12月31日,理查德·蒙哥马利以暴风雪为掩护,兵分两路强行攻城。结果大陆军大败而归,蒙哥马里身亡,班奈狄克·阿诺德受伤,而丹尼尔·摩根的数百名民兵更在城内被俘。

  1776年初,城外残余的大陆军未有撤退,但魁北克省总督盖伊·卡尔顿也没有出城攻击,使大陆军仍可勉强保持围城。直到5月6日,皇家英国海军的军舰带同援兵抵达,卡尔顿即时领兵出城攻击,而大陆军及民兵即时溃逃。魁北克战役以英军胜利告终,而大陆军的征伐加拿大计划也因此失败。

  背景部署

  1775年6月,第二次大陆会议开始筹备进攻加拿大,并以英属魁北克省首府魁北克市为终极目标。大陆军在9月兵分两路,西路军由提康德罗加堡出发,途经尚普兰湖、圣让恩堡及蒙特利尔,再沿圣劳伦斯河顺流而下,直达魁北克市西郊的亚伯拉罕平原。至于东路军则由班奈狄克·阿诺德上校指挥,翻越今日缅因州的荒野及阿帕拉契山脉分水岭,最后横越圣劳伦斯河,由东南面发动进攻。西路军在9月至11月期间发动圣让恩堡围城战,不但取得胜利,更几乎俘获魁北克省总督盖伊·卡尔顿。至于阿诺德远征魁北克的过程,则远较预计中艰巨。

  1775年11月13日,阿诺德约600人的远征军率先到达魁北克市郊,却无力发动进攻,只好撤到亚伯拉罕平原以西的白杨岬(Pointe-aux-Trembles),等待西路军队前来会合。12月1日,西路军的指挥官理查德·蒙哥马利亦告抵达。虽然阿诺德的军队每人只有五发子弹,兼且因远征之故而欠缺衣物粮食补给,幸好蒙哥马利从圣让恩堡夺取部分英军补给,以及围城必需的冬装衣物,才使围城可以开始。

  蒙哥马利共有300名纽约州的步兵集团军、约翰·兰姆的一队炮兵连、詹姆士·利文斯顿招募的第1加拿大步兵集团军、大卫·乌斯特从蒙特利尔派出的少量援军、以及160名散兵。这些散兵原属的集团军,因服役期满而自行解散。蒙哥马利共有四门普通火炮及六门臼炮。围城的总兵力约在1,200人左右。

  至于英军方面,总督卡尔顿在9月时驻扎于蒙特利尔,并将大部分正规军部署于圣让恩堡。魁北克市交由副总督克伦希管理。纵然克伦希对形势时常感到悲观,但他却成功招募到更多民兵。卡尔顿早在7月就曾招募民兵,但成效强差人意,部分居民更附和大陆军的宣传,而在乡郊鼓吹反抗英国政府。这使卡尔顿一直对本地民兵抱有怀疑,而大陆军又误以为可在魁北克省一呼百应。不过,魁北克省的居民虽对英国政府抱有不满,却又未至于要加入南方殖民地的公然叛乱,亦对大陆军在乡郊引起的治安问题感到厌烦。结果时至9月,愈来愈多魁北克市的居民志愿为英国政府充当民兵。另外,虽然驻波士顿的海军中将塞缪尔·格雷夫斯以圣劳伦斯河将会结冰为由,拒绝派出军舰支援,但到11月初仍有少量军舰及平民船只,运载民兵前来防守。

  圣让恩堡失陷,魁北克省大部分的英国正规军亦随之被俘,令兵力更形紧黜。克伦希随即在魁北克市设置栏栅障碍,预备可能出现的攻城战。同日克伦希亦得悉阿诺德的远征已经成功,即时下令征用所有圣劳伦斯海南岸的舰艇。此时魁北克的民兵人数已增至1,200人以上。阿兰·麦克林带同第84步兵集团军的200名苏格兰高地步兵,由三河市赶抵魁北克市增援。这批步兵大部分为七年战争中的正规军,不但增强了守军力量,亦激励了民兵士气。

  麦克林开始接掌魁北克市的布防,直到卡尔顿侥幸避过俘虏,而在19日返抵魁北克市为止。卡尔顿在三日后宣布征召全市男丁入伍,拒绝者将视为叛军间谍处置,并可在四日内离开城市。这项措施令守军人数额外增加500人,而围城总兵力也增至近1,800人。卡尔顿同时在魁北克市东南面的河岸筑起木造壁垒,并布置防兵及火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魁北克战役过程打了多久?魁北克战役的结果及影响

  魁北克战役(英语:Battle of Quebec,法语:Bataille de Québec),是大陆军围攻英国魁北克省首府魁北克市的一场战役。

blob.png

  大陆军开始围城,切断所有对外道路。蒙哥马利也循例向卡尔顿下达降书,但明知卡尔顿不会答应,故此只派一个当地老妇转达信件;而卡尔顿也将降书焚毁不读。蒙哥马利开始调配火炮,轰击魁北克市的城墙,双方爆发炮战。起初魁北克市的居民一度陷入恐慌:仅仅在16年前,詹姆斯·沃尔夫就曾在圣劳伦斯河南岸架设大炮,几乎将整个魁北克市下城区夷为平地。然而大陆军只有9磅及12磅的轻型火炮,面对魁北克市的城墙几乎完全无效,很快便沦为魁北克市居民的笑柄。相比之下,魁北克市的城防炮不但口径较大,而且射程更远。阿诺德的指挥总部因此被城防炮击毁,而蒙哥马利的战马及雪撬更被“炸成碎片”。

  蒙哥马利很快察觉,围城战几乎全无胜算。站在战术层面,大陆军无法截断魁北克市的水路补给;无法摧毁敌军城墙;无法用炮战威慑对方投降;也无法在雪地建造战壕。更有甚者,天气日趋严寒,限制士兵活动;天花及各种呼吸道疾病流行,削弱兵力;后方补给逐渐不继;而民兵的服役期限又在年底届满。各种原因使士兵已经无心作战。至于战略层面,英国援军将会在春天抵达,而大陆议会却仍未有派兵增援的打算。

  攻城战

  12月31日凌晨4时,利文斯顿及布朗分别佯圣约翰门及钻石棱堡,吸引两地火力。蒙哥马利则乘机领兵,由钻石棱堡山下的河岸小道潜行,意欲突袭东面的下城区。然而蒙哥马利未及抵达,就在一座房屋前遭到英军近距射杀,突袭军队也即时溃逃。另一方面,阿诺德由西北面市郊出发,起初未获发现。军队行至魁北克市北面的皇宫门前,遭到守军猛烈射击。别无选择下,阿诺德绕行河岸的街道,向下城区前往。稍后阿诺德派兵攻占了街道末端的第一座街垒,自己却受伤而要撤走。接替指挥的摩根稍作整备后,向南面第二座街垒前住。然而英国首批援军刚好抵达,使大陆军死伤惨重。英军司令卡尔顿见状,即派皇宫门的守军出征,从后包抄摩根,最终迫使大陆军投降。其时为早上10时。

  蒙哥马利与阿诺德商讨后,决定出奇制胜。两人先等待冬季的暴风雪来临,以恶劣天气作掩护:阿诺德等人分成四队,其中三队发动佯攻,分散卡尔顿兵力,而阿诺德则集中攻击南面一座城门,由特训部队搭建云梯,再翻越城墙。蒙哥马利会带军由圣劳伦斯河岸的小路潜行,突袭魁北克市下城区。当阿诺德与蒙哥马利在下城区会合后,便可迫使上城区的卡尔顿驻军前来巷战,然后一决胜负。

  不过,卡尔顿即日便得悉蒙哥马利的计划。当日一名被俘英国军官,借词酒醉,乘机逃回魁北克市报告;而这消息与另一名叛逃的大陆军士兵完全一致。卡尔顿下令修补城防,设置更多障碍物及火炮平台,并等待大陆军发动攻击。

  刮起风雪,但不足以掩护大陆军发动进攻。当日蒙哥马利稍为修正攻击计划,派利文斯顿佯攻圣约翰门(St. John's Gate);布朗(Jacob Brown)佯攻钻石棱堡(Cape Diamond bastion);阿诺德改由西北面的圣洛克市郊(St. Roch Subrub)入手,穿过皇宫市郊(Palais Suburb)入手及皇宫门(Palace Gate),再突进下城区;蒙哥马利的行军则不变,但只由小规模部队组成,预备与阿诺德作南北夹攻。计划只有高级军官获得告知。这改动使奇袭计划几乎成功。

  大风雪终于来临,而蒙哥马利决定在31日凌晨进攻。凌晨四时,利文斯顿与布朗发动佯攻,成功引开圣约翰门及钻石棱堡的火力。蒙哥马利看到讯号后,就在钻石棱堡下方的狭窄河岸小路行军。

  由于大风雪很快演变成暴风雪,蒙哥马利的士兵举步维艰,行军多有延误。抵达下城区时,蒙哥马利与士兵先在第一道栅栏锯开缺口。虽然一切仍然非常平静,但军队已经严重超时,英军在日出后随时可从高处攻击。情急之下,蒙哥马利未等栅栏完全打开,便与随同军官赶往第二道栅栏。此时,蒙哥马利与军官终于看到房屋,一切似乎极为顺利。蒙哥马利登时高呼突击,然后与军官率先冲锋,岂知该座房屋旋即传出枪炮声,大量子弹及葡萄弹齐射而来。首数轮齐射后,蒙哥马利及多名军官即时阵亡,其他率先冲锋的军官亦多受重伤,只有阿龙·伯尔奇迹地完好无事。后方的一名军官稍为定惊后,即捉住伯尔向后逃走,而其他士兵亦即时溃退。

blob.png

  蒙哥马利遇上的房屋,只驻守了50名民兵。他们并不知道大陆军将会偷袭,而且训练不佳。然而这批民兵却一直谨守岗位,一听到声响,便向外恣意开火。不过英军要到数小时后,才找到大陆军的俘虏前来认尸,并得悉远征军的指挥官蒙哥马利已经死去。

  另一方面,阿诺德在30日的晚上10时,便开始召集军队,到圣洛克市郊集合。但由于风雪阻碍,到凌晨四时军队仍未全数抵达。其时圣约翰门的信号已经响起,阿诺德只好带领数百人先行发动进攻。军队顺利进入皇宫市郊,却在爬坡前往皇宫门时遭到高处守军猛烈射击。虽然大陆军无法还击,但又不能中途撤退,扔下蒙哥马利军队不顾。故此,阿诺德决定绕过城门,沿着河岸的街道前进。进入魁北克市后,阿诺德辗转穿过狭窄街道,直至遇上第一座英军街垒。别无选择之下,阿诺德下令全军冲锋,但随即被子弹击中膝盖倒地。大陆军占据街垒后,受伤的阿诺德只好将指挥权交给丹尼尔·摩根。

  接过指挥后,摩根被迫停下稍为整备。大陆军在冲过城门后已大多负伤,又因街道狭窄而迷路走散,连轻型火炮亦告遗失。火枪弹药又因风雪潮湿而陆续失灵。更重要的是,当负伤的阿诺德被抬离战场时,沿途的民兵感到阿诺德是要全部人跟从送死,士气更形低落。但就在这一小段关键时间,英国的援军抵达。早在凌晨时分,麦克林就曾派一队民兵增援钻石棱堡。该队部队抵达棱堡时,发现该处无需援军,故此又顺序前往中央的圣路易斯门(St. Louis Gate)及西北面的圣约翰门,但各处均只闻枪声,不见战斗。结果该队部队转为到北面皇宫门巡视。另一方面,卡尔顿从麦克林得悉皇宫门有战事后,又派出200名苏格兰步兵前往增援。这些步兵刚好在摩根停下之时到达,随即填补第二座街垒各处空缺,并设置轻型火炮开火。

  整备后摩根向第二座街垒冲锋。大陆军多次尝试在街垒架起木梯不果,更遭到英军迎头痛击。更有甚者,其中一张木梯竟反遭英国守军夺去。英军将木梯架设到街垒侧面的平房,然后爬上屋内,从高处向大陆军射击,使大陆军死伤加剧。看到摩根陷入困境后,卡尔顿下令另一支苏格兰部队出发,由皇宫门外杀入下城区,以成包围之局。别无选择下,大陆军陆续向英军投降,或者乘小道逃离魁北克市。摩根为免遭到英军羞辱,只向一名教士交出配剑投降。其时已为早上10时,攻城战以英军胜利告终。

blob.png

  僵局撤退

  攻城战后,卡尔顿派人点算死伤,共计431名俘虏及30具大陆军尸体,但当未计算沿河逃走时死亡的民兵。春季时麦克林在河岸找到另外20具尸体。至于侥幸逃出城外的阿诺德,则向大陆议会汇报,称有60人死亡,超过300人被俘。卡尔顿指英军伤亡为5死14人伤,但实际数字可能更高。

  随着1776年到来,不少残余的民兵以服役期满为由,开始自行解散返乡。不过阿诺德仍拒绝离开,决定以少数兵力继续围城,只是对魁北克市的补给几无阻碍。虽然卡尔顿手上的兵力远较阿诺德为多,但他决定继续守城,等待援军。早在攻城战之前,蒙哥马利便推算卡尔顿不会出城,因为16年前法军就曾出城迎击英军,结果在亚伯拉罕平原战役遭到惨败,进而丧失整个魁北克省以至北美殖民地。

  1776年1月至3月期间,受伤的阿诺德继续向后方要求增援,派人到郊区招募民兵,以及要求任命另一将军接替指挥。3月31日阿诺德因堕马再次受伤,终于获准到蒙特利尔养伤,由约翰·汤马士准将接替。另外,双方在乡郊招募的民兵,曾在3月25日引发圣皮埃尔之战,但除此以外就别无战事。

  汤马士接掌指挥后,发现围城战已不能继续下去。大陆军不但士气低落,而且饱受天花威胁(汤马士在6月也因天花而死)。反叛一方曾派一艘火船攻击魁北克市港口,但未有成功。英国一支小型舰队抵达,并带同200名正规军增援。卡尔顿即时派守军出击,而大陆军则开始溃散而逃,围城就此结束。

  后续影响

  魁北克战役后,大陆军撤回蒙特利尔;而卡尔顿则因战功而在7月获封爵士。在1776年5月6日至6月1日期间,约翰·伯戈因的增援部队陆续乘坐军舰抵达魁北克市,并接管加拿大方的军队指挥。这批部队有超过9,000名英国正规军,以及约4,000名黑森佣兵,对只有80,000人口的魁北克省构成沉重经济压力。伯戈因最终在1777年带同这批军队,发动萨拉托加战役。

  另一方面,大陆军在的三河市之战再次落败,而在17日向提康德罗加堡撤走。蒙特利尔复归英国统治。英国派兵南进尚普兰湖,与宣布独立的美国爆发瓦库尔岛之战,当中美国的湖泊军舰几乎全军覆没。美国远征加拿大一般以此场战事为终结。

  魁北克战役后,卡尔顿即派人侦查所有曾经协过大陆军的加拿大住民。起初卡尔顿宽恕部分轻犯人士,但随着大陆军被逐出魁北克省,卡尔顿开始加重惩罚,强迫该等人士复修因战火受损的建筑。这使魁北克省居民在余下的独立战争,再也不敢公开支持叛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英国驻北美军总司令——盖伊·卡尔顿,盖伊·卡尔顿的生平经历

  英国军人、殖民统治者。在同法国印第安人战争中曾参加亚伯拉罕平地战役(1759),并任兵站总督。1768年起任魁北克省总督,对法裔加拿大地主和教士采取缓和政策。后任英国驻北美军总司令(1882)。1886年封男爵,任英属北美总督。曾倡导建立英属北美殖民地联邦并设法通过宪法法案(1791) 。

blob.png

  早年生涯

  幼年所受教育有限。1742年,卡尔顿以17岁之龄从军,并参与镇压第二次詹姆士党人叛乱,期间与詹姆斯·沃尔夫结为友好。1740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爆发,但卡尔顿少尉所属的第25步兵军团,要到1747年才调到欧洲大陆作战。其时战事已近尾声,卡尔顿也欠缺机会立功晋升。

  1751年,卡尔顿调往掷弹兵卫队,并在翌年升任上尉。在一次偶尔机会下,卡尔顿获得沃尔夫举荐,为考察战场的查尔斯·伦诺克斯,第三代里奇蒙公爵充当向导,获得公爵赏识。里奇蒙公爵后来更成为卡尔顿的主要赞助人。

  七年战争期间,卡尔顿曾短暂到德意志地区服役,后来随沃尔夫调到北美洲。虽然乔治二世多次反对擢升卡尔顿,但在沃尔夫等人坚持下,卡尔于终在亚伯拉罕平原战役担任沃尔夫的军需官,并升为中校。沃尔夫在战斗中阵亡,而卡尔顿也受伤,不过战役却以英军胜利作结。1762年卡尔顿调到加勒比海战区,期间曾与理查德·蒙哥马利并肩作战。

  魁北克总督

  1766年,卡尔顿获任免为魁北克省副总督,再在1768年升任魁北克省总督。在任期间,卡尔顿推行了法制改革,并且协助促成了《魁北克法令》。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大陆军在9月远征加拿大。英军起初虽然落败,但在魁北克战役获胜,击杀昔日的战友,美军指挥官理查德·蒙哥马利,后来更将美军逐回尚普兰湖。这件功绩使卡尔顿在1776年7月获授巴斯勋章。不过卡尔顿同时被批抨指挥不善,未能及时追击,结果在1777年被约翰·伯戈因取代为英军指挥。卡尔顿也在1778年辞职返国。

  1782年,英国在约克镇战役落败投降。卡尔顿获任命为北美英军总司令,接替亨利·克林顿爵士。上任后卡尔顿主要负责与美国商讨效忠派居民的去向。1783年巴黎条约签订后,卡尔顿不但安排撤走效忠派居民,还制订了《黑人名册》(Book of Negroes),将原属美国、但在英国治下重获自由的黑人奴隶一同撤走,以免他们再次为奴。这批居民起初全部在新斯科舍省落脚,而部分黑人后来再移居到建城不久的塞拉利昂自由城。撤退完毕,卡尔顿亦辞职归国。

  返国后卡尔顿获任命为全英属北美总督,但实际上只有管治魁北克省的权限。1786年卡尔顿获封为第一代多尔切斯特男爵,在1796年正式退休,最后在1808年辞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结语

魁北克战役后,卡尔顿即派人侦查所有曾经协过大陆军的加拿大住民。起初卡尔顿宽恕部分轻犯人士,但随着大陆军被逐出魁北克省,卡尔顿开始加重惩罚,强迫该等人士复修因战火受损的建筑。这使魁北克省居民在余下的独立战争,再也不敢公开支持叛军。

相关新闻阅读